南都讯 记者谢湘南 7月14日,由南京博物院、何香凝美术馆主办的“领异标新——‘扬州八怪’与扬州三百年绘画特展”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南京博物院从馆藏精品中选取了包括唐志契、程邃、查士标、石涛、禹之鼎、虞沅、王云、袁江、高凤翰、汪士慎、李鳝、金农、黄慎、高翔、方士庶、郑燮、李方膺、袁耀、罗聘、王素、吴熙载、闵贞、边寿民等共二十余位扬州籍或活动于扬州的画家作品,合计约80余件,力图呈现出有清一代扬州绘画的三百年兴衰史。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0日。
关于清初的江南绘画,学者们多注意到了地域、画派、师承三者间的关联,正是这些因素,改变了古典绘画史“通史”或“断代史”的叙事书写。明清社会变迁更替,商业的介入、商人对于文化的热爱,催生了新的绘画题材、笔墨趣味,从而引起了近现代绘画审美风格的变革。
南都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此次展览分“闲淡与激宕:以查士标、石涛为代表的遗民画风”“工稳与精巧:以顾符稹、李寅、袁江为代表的职业画风”“奇异与纵逸: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文人画风”“恬静与温雅:以‘邗上五朱’、‘扬州十小’为代表的职业画风”四单元呈现,系统梳理了清初至嘉庆以来,扬州绘画的面貌,展现出沉潜、发展、繁荣、式微、衰颓,扬州绘画此起彼落的线索,其波澜壮阔的演进之路,也勾勒出淮扬风雅的无限可能。
策展人介绍,三百年前,『淮扬烟雨』是十七世纪江南经济富庶的象征。漕运和盐业,塑造了淮扬浓郁的商业经济气氛,同时,也形成了以商人审美为主导的文化艺术生态。扬州书画艺术因其商业经济的刺激,商人对文化艺术的频繁赞助,致使扬州书画艺术的创作呈现出突破传统『文人画』体系的创作风貌。长达三百多年的书画史,包括程邃、石涛、査士标、禹之鼎、袁江、『八怪』等不同际遇、不同风格的优秀艺术家代表着一个时代『领异标新』的风尚,开创了扬州书画艺术的多元和开放。如果说文化艺术反映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那么扬州多元的书画艺术创造,恰好呈现的是这座城市的创造力和包容。
深圳、淮扬,两座城市地处南北,相隔三百年,相同的是,彼此都是临水而居,拥有着浓厚的商业氛围、求新求变的创造力。此次在深圳何香凝美术馆较为全面地展出扬州区域的绘画艺术,恰好提供了一个时空的交集,令江南、岭南区域的观众借此相互理解彼此城市的创新品格,理解江南、岭南各自的文化品格。
编辑: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