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画家、岭南画派巨擘关山月曾评价说:“书成油画、国画兼修,并能融会贯通。他的绘画技法有对传统油画的学习和研究,有对传统国画的汲取和借鉴,进而形成区别以往、独树一帜的艺术符号。”
2021年12月22日,“山河锦绣——李书成绘画作品展”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
展览甄选李书成近年绘画精品,从红色革命、锦绣山河、花卉果木三个方面,内容涵盖红色革命圣地、大河山川和红棉、荔枝、牡丹等,既是以新的表现形式对写实传统的传承,又是以新的视觉元素在具象油画上的应用和革新,更是以新的思想观念对民族性和时代精神的探索,真诚表达了歌颂祖国壮美山河,礼赞英雄,祝福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心愿。
李书成,1962年出生,海南文昌人,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书画家协会主席、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荣誉理事、广东省社会组织总会常务副会长、广东书画艺术研究会会长、《广州文摘报》顾问、中国人民大学画院中国书画课题班李书成工作室导师,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画院副院长、油画雕塑院副院长。
李书成是写实油画的坚守者,执着于自己的艺术理想,在探寻画面表达和造型特点个人化的基础上,潜心于表现现实生活的艺术形态,致力于油画本体语言的探索。他不懈地探求绘画的本质及其内涵意义,用手中之画笔展现生活之真,展现人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传达自身意想,并以独特的表现技巧将这种生活之真升华为艺术之美。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李书成早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接受过严格的学院派训练方法,造型能力稳健、扎实。他的油画创作涉猎题材广泛,不拘泥于宏大叙事和革命历史题材的抒写,更有对祖国大好河山、人文景观的深情描绘。
在创作方法上,广收博取,勇于开拓,探索性地将中国画的线条与油画的色块、光影和细节处理方法进行融合,匠心独运;摒弃传统油画的大面积铺陈,撷取中国画写意舒展的线条作“筋骨”,下笔有力、笔画短促、以方见多,借笔下苍劲的力道与简短精干的结构,赋予画中物象硬朗坚固的“金属”感。
李书成油画 《红棉赞英雄》216cmx170cm,2020年
李书成油画《荔枝树》300cmx200cm,2018年
李书成油画《更喜岷山千里雪》80cmx60cm 2009年
李书成油画《古田会议永放光芒》140cmx70cm 2018年
李书成油画 《山谷点馨》100cmx80cm,2011年
李书成油画《百般红紫斗芳菲》186cmx138cm 2019年
以笔为刀,对画面进行明确切割,并以油画斑斓绚烂的色块作肌肤,在平面上层层堆砌,形成如同钻石、水晶的立体结构;从整体出发,围绕不同的物象主题对色调和光影不断进行细微的调整,使得色块之间不断变化但又相互紧密连接,如“芯线”般迂回穿梭,呈现出“分而不散”的视觉效果,营造出各个角度之下均如“晶体”般通透、连贯的美感,形成辩证统一的形式逻辑。画面连贯、层次感强,主题统一,重点突出,作品耐看、耐读、耐品。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展厅现场 摄影:余冠辰
“我将中国画的线和油画色彩的块面相结合,在线条当中贯穿块面的形式,把两者牵扯起来,所以在画面里,有线条在无形地在旋转、穿梭……我认为油画一定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表现方式。”李书成告诉南都记者。
李书成画的红棉、荔枝,色彩浓烈、笔触刚劲,极具岭南特色,在展厅中吸引了很多观众驻足。他告诉南都记者,“通常岭南画家画木棉、荔枝都是用中国画,油画是很难表现的。所以我想,用油画表现,要么像照片那样画,那就没有意义的,如果照着国画画也不行。所以我使用了中国画的线条和油画的色彩块面相结合的方法。木棉花的特点是铁骨铮铮,所以颜色上追求纯度,树干是墨灰色,花朵是深红色。花朵切割出很多块面,有点像钻石的结构,是我的‘金属晶体’创作手法的体现。”
展览位于国家博物馆北4展厅,展期预计15天。
南都记者 黄茜
编辑:黄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