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上岸”观念,避免用考研率评价大学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4-05-04 23:03
图片

学生在复习备考。新华社照片

最近,各校的研究生录取名单陆续公布,而围绕考研“上岸”的报道也接连出笼。如“一起优秀!同宿舍的她们全员双考上岸!”“厉害!云南这个宿舍5名女生全部考研‘上岸’!”“硬核宿舍,同寝6人考研全员‘上岸’!”“专转本后,全员又考上研究生!”这些报道有的由学校公众号发布,有的是学校当地媒体报道,相关跟帖大都是点赞、祝贺。

但不得不说,这种宣传在无意识中强化、刺激考研,甚至加剧考研高考化。要遏制该倾向,就必须警惕这种做法,借鉴中高考禁止宣传、炒作升学率、高分生,禁止考研炒作考研率、上岸率、名校录取率。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不能以升学为导向办学,而要回归以就业为导向。强调考研,把考研上岸率作为办学业绩,将偏离高校的办学定位,加剧考研热的同时,也影响本科毕业生的就业。

事实上,当前学校、媒体对考研成果的宣传,和每年高考宣传高分生、升学率、名校率类似。包括“全宿舍同学都考上名校”“全班同学全进重点大学”,等等。对于中高考宣传、炒作升学率、高分生,教育部门已经明令禁止,主要用意是遏制基础教育应试化、功利化。对于当前考研存在的宣传、炒作升学率问题,教育部门还没有明文规定,但要及时注意这一动向,因为这种宣传和炒作,正将大学教育“高中化”、应试化、功利化。

最近一段时间来,部分大学采取管理高中生的方式管理大学生,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而根本的原因是,考研如同高考一样,成为一些大学办学的目标,有的高校围绕考研开展本科教学,有意无意引导学生一进大学就把考研、深造作为大学毕业的目标。显然,宣传、炒作考研率就是为了展示学校的办学政绩,也进一步激励学生要努力考研、上岸。我国近年来考研人数飙升,从2015年的164.9万人报考到2024年的438万人报考,显然与学校的这种办学导向有关。

去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称,代表国家最高教育水平的研究生教育,要警惕考研的“高考化”趋势,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进研究生招生和培养体制机制改革,让研究生站在创新的最前沿,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缺”人才。

要进一步发展研究生教育,相当数量的学生在本科毕业后,还会继续选择考研、深造,但是,大学本科教育绝不能应试化,以考研为目标。考研高考化、大学高中化,一方面会影响研究生生源质量,不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接受完整的本科教育,学校和学生都只重视考研科目的学习,非考研科目的教学边缘化。

盯着考研的大学本科教育,会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应该是进行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在此定位上,有部分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选择继续攻读研究生、深造,这是学生的自主选择,但学校不能强化这一选择,甚至把这作为学生的唯一选择。这会加剧学历竞赛,也影响学生的成才观。

关注大学的考研率,强调的就是功利性、结果性评价,而高质量的大学教育,应关注教育的过程,具体包括大学开设课程情况,教师投入课程教学情况,学校、教师对学生课程教学的要求以及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这就是过程性评价。要警惕用考研率评价大学本科教育,通过推进专业评价与过程评价,让大学教育回归自身的定位,重视大学课程建设,才能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

编辑:何起良

5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何起良4.53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