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兴起“村匹克”:农文旅融合图景之中的广东乡镇新探索

南都N视频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5-11-18 12:29

图片

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要加强科技应用,推动农文旅融合,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给我们基层工作者带来了激励和信心。”11月16日,河源热水镇驻镇工作队副队长陈斌锋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依托22公里环镇道路,热水镇正整合红色遗址与生态资源,申报省级南粤红绿径项目。此外,当地还引入匹克球这一新兴体育项目,球场落成后将组织“村匹克”赛事,后续对接市级协会引入区域比赛。

“产业发展最终要惠及农民。”潮州饶平汫洲镇的龙头水产企业负责人林泽鑫深以为然,“我们与分散养殖户签订长期供应协议,让他们吃下‘定心丸’。”

连日来,南都N视频记者对话广东河源、潮州、韶关等多地乡镇企业负责人、驻村干部等人士,记录广东在“百千万工程”牵引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图景。

图片

韶关邓坊镇举办乡村匹克球超级联赛。

蜂蜜有了自动化生产线

“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给我们基层工作者带来了激励和信心。”11月16日,河源热水镇驻镇工作队副队长陈斌锋对南都记者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强科技应用,是热水镇长期摸索的方向。

热水镇“靠山吃山、靠林吃林”,九连村依托原有茶产业基础,结合林场内丰富的竹子资源,发展春笋、冬笋食品加工及竹产品加工,下径村则立足传统养蜂业。

过去,村民缺乏市场化运作手段、未申领食品加工许可证等,热水镇帮扶工作队引进企业开展腐竹、蜂蜜规范化生产经营。

陈斌锋向南都记者总结了一套方法论,“首先要摸准当地的资源禀赋,把特色资源发掘出来。”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需要立足本地实际,梳理现有基础和资源优势,“如今热水镇的特色产业已实现标准化、多元化发展”。

图片

河源热水镇的蜂蜜车间。

例如,在蜂蜜产业方面,通过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完成了杀菌、真空处理及自动装瓶,实现了基础蜂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与品质提升;在腐竹品牌打造方面,依托本地百年非遗制作工艺,推出了腐竹、豆油皮、豆浆晶等产品矩阵,实现了从单一产品到多元产品的跨越。

陈斌锋说,“这一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村集体经济壮大,让农民成为真正受益的主体。”

图片

河源热水镇的腐竹车间内,工人将腐皮晾在架子上。

科技赋能的理念同样在潮州饶平海洋牧场落地生根。宇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是饶平汫洲镇的龙头企业。11月15日,公司负责人林泽鑫告诉南都记者,公司早早谋划在发展特色产业的过程中加强科技应用,例如引入开贝机、剥虾机、去头机等自动化设备,优化传统水产加工模式,全面提升水产品加工环节的效率与品质。

他说,今年宇祥水产还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共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专家会定期驻点指导,助力企业研发更贴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水产品。

此外,宇祥水产开辟了50亩连片池塘作为试点,用于开展养殖技术的探索和创新。

爆汁虾球远销东南亚

如何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人们将答案写在了大地上。

潮州饶平汫洲镇,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对虾、鳗鱼、牡蛎等水产资源,积极延伸产业链,聚焦水产品精深加工与预制菜赛道。

图片

潮州饶平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其中,宇祥水产在冻牡蛎、冻虾仁、冻虾滑等传统精加工产品基础上,创新研发出爆汁虾球、芝士虾球、荔枝虾球等预制菜系列,产品覆盖国内商超并远销东南亚市场。 

林泽鑫对南都记者说,产业发展最终要惠及农民,宇祥水产牵头成立宇康养殖基地有限公司,在镇帮扶资金支持下累计投入400多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建立起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

图片

工人正在处理水产品。

同时,公司还与分散养殖户签订长期供应协议,以“上门收购兜底”方式稳定农户销售渠道,让养殖户吃下“定心丸”。

汕尾长沙村,正在积极探索以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这里有成片成片的蚝田,来自各地的订单供不应求,成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如今,当地正规范管理促进“土特产”扩产增值。南都记者了解到,汕尾聚焦长沙村高品质生蚝,全面推进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整理并规划了可供发包的蚝塭1510.5亩。

目前,片区内的蚝养殖面积将近2万亩,年产量约2万吨,2024年蚝产值超11亿元;同时,培育壮大蚝加工业,与水产公司合作,蚝油、蚝豉、蚝腊肠、蚝佛跳墙等产品层出不穷,形成了蚝产业链条。

以举办“村匹克”带动增收

11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的叶剑英纪念园。他强调,要结合党史宣传教育,讲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陈斌锋告诉南都记者,总书记的寄语让他深受启发,河源热水镇作为红色资源丰富的革命老区,下一步将加大红色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力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依托22公里环镇道路,热水镇正整合红色遗址与生态资源,申报省级南粤红绿径项目。他介绍,当地正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这条线路还计划用于开展徒步、越野跑等户外活动。

除了徒步线路的规划建设,热水镇还引入匹克球这一新兴体育项目。“我们计划在南湖村闲置校舍建设两个标准匹克球场,预计12月底建成。” 陈斌锋向南都记者讲述,球场一旦落成,将组织“村匹克”赛事营造氛围,后续对接市级协会引入区域比赛。

韶关邓坊镇对此已有所探索。今年7月,镇里举办了乡村匹克球超级联赛,吸引了15支队伍、200名选手参赛。

邓坊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匹克球运动进乡村,推动邓坊镇农文旅体融合发展。目前,全镇已实现村村有匹克球场,“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匹克球运动推广力度,举办各种匹克球培训、赛事活动,打造匹克球小镇”。

图片

汕尾长沙村的古炮台。南都N视频记者 韦娟明 摄

在汕尾长沙村,有一座咖啡馆坐落在海边,临近傍晚,从落地玻璃窗望去,便能欣赏海上日落。“太阳的余晖染红了海面,特别漂亮。”崔娴娴是长沙村挪咖公社的品牌主理人。

“我们来到汕尾,发现了长沙村古炮台的故事,这里很有文化底蕴。于是我们在这里投资建设了乡村咖啡馆、精品民宿等,开展古炮台活动策划等。”挪咖公社的进驻,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

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正变成宜居宜业的活力乡村。长沙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文彬告诉南都记者,“村集体收入从60万元增至124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50万元。”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列策划——解答新课题 取得新突破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N视频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N视频记者 韦娟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林诗妍

编辑:韦娟明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解答新课题 取得新突破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