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吞噬一切,无论是光,还是距其5500万光年的视觉中国。
视觉中国掌门人柴继军正遭遇内忧外患。这个4月,柴继军迎来45岁生日,而他一手缔造的图片帝国,面临的或许是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一张人类首张黑洞照片,被视觉中国打上自家水印,并宣示拥有版权,引发争议及连锁反应。
历经共青团中央等多方围怼、天津网信办约谈、欧洲南方天文台打脸后,4月12日,视觉中国开盘封死跌停,公司市值蒸发19.62亿,柴继军个人身家也缩水超1.3亿。
从图片编辑到图片掮客,从试水创业到A股上市,柴继军坚信“一图胜万言”,更笃定“版权是靠传播出来的,不是保护出来的”。而这一次,风波的肇始者恰恰是图片,以及版权。
|发迹|
1974年4月,柴继军出生于上海。1995年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毕业后,他进入《中国青年报》,在摄影部任图片编辑、摄影记者。
作为图编,柴继军每天的工作是从全国各地通讯员、摄影师寄来的照片中,挑选可供报纸使用的,“我一天大概能收到300多组稿件,但报纸可能只有16个版,照片容量有限,如果不能刊登,就要扔掉,这个成本是非常巨大的。”
由于报社无力建立投稿照片档案库,这些照片难以被保存。此前,柴继军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对于当天落选的照片,要么扔掉,要么转给其他媒体同行使用,他再将稿费邮寄给投稿者——在这个过程中,柴继军积累了图片供需双方的人脉和资源。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这种工作方式。照片不再需要冲印邮寄,通过Email便可发送扫描后的电子版照片。更重要的是,随着网易、搜狐、新浪等创立,门户网站对图片的需求激增。照片不再受制于版面限制,一片图片素材的蓝海,在柴继军眼前铺展开来。
2000年春,柴继军的一个同事和他在报社食堂吃饭时聊起采访互联网创业者的感受,“这帮人就会烧钱,我们做个不烧钱、能赚钱的生意。”
两人一拍即合,并迅速执行。
当年5月,他们合作创办的国内首家互联网图片公司开始运营,取名“Photocome”,即“图片来了”,这就是视觉中国的前身。通过其搭建的平台,摄影师上传图片,客户付费后获授权下载,摄影师通过后台看到下载记录,然后与Photocome分成。
2000年4月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新浪,则成为这间新成立的图片公司的第一位大客户。
Photocome成立后,柴继军并未马上从报社辞职。很长一段时间中,柴继军一直身兼图片掮客和报社编辑记者的多重身份。
|扩张|
2005年,Photocome与全球最大的数字影像公司Getty Images成立合资公司华盖创意,专注创意内容,进入商业市场。
2006年,柴继军正式离开《中国青年报》。随后,Photocome更名为“汉华易美”,柴继军任公司董事、总编辑,公司迎来飞速发展——2012年,收购两岸三地最大的娱乐素材供应商东星娱乐,进入娱乐行业;2014年,视觉中国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9亿元,重大资产重组成功,借壳上市,成为A股唯一基于互联网的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
登陆资本市场后,视觉中国迅速开疆拓土。2016年,收购比尔盖茨创办的全球第三大图片公司Corbis;2018年,收购位于加拿大、拥有1300万注册摄影师的摄影网络社区500px。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视觉中国上市以来,公司营收直线上升。
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8.15亿元,净利润2.91亿元,毛利率达65.9%。柴继军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视觉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视觉内容互联网版权交易平台之一。”版权,是视觉中国的核心,柴继军曾多次公开表示,“版权是靠传播出来的,不是保护出来的”。
迅速扩张的同时,视觉中国的商业模式也受到争议,“钓鱼执法”、“勒索式维权”的质疑声不断。甚至有自媒体调侃,“如果你是一个自媒体,还未收到视觉中国的律师函,说明你做的还不够大。”
南都梳理发现,近10年间,视觉中国三家公司的诉讼案件数量近万宗,其中近九成为知识产权类纠纷;仅过去一年,视觉中国诉讼案件总量为3391宗,共起诉1242家公司侵权。据上海证券报,接近视觉中国人士透露,视觉中国并不追求直接判决赔偿,主要是为了将维权变为销售,转被告为独家签约客户。即“维权获客、维权创收”。
2018年7月3日,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发微博怒怼视觉中国,称其“有组织地大范围搜索未授权疏忽使用他们图片的各种企业,然后漫天开价的要求巨额赔偿,通常一个小疏忽一张图片也不接受删除,直接索取几十万人民币的天价赔偿,要挟企业签年度合同。”
|危机|
在上述微博中,张颖称,侵权确实不应该,“但这种漫天要价的商业模式更不应该”,并表示,“我就不相信这样勒索的商业模式能延续且能维持。等着吧,总有一天……”
一语成谶。
4月11日,因人类首张黑洞照片版权标注问题,视觉中国陷入舆论风暴。
有网友发现,视觉中国网站出现了4月10日公布的人类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并注明“此图仅限于编辑用途,如用于商业用途,致电或咨询客户代表”,网友贴出的截图显示,客户代表明确表示“购买后才可以使用”。
而发布黑洞照片的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官网提供了TIF格式的高分辨率图片供免费下载,并声明“欢迎所有媒体采用和发布该该黑洞图片”,只要注明图片来源:EHT Collaboration,便可自由使用,无关商业或非商业。
4月11日下午,柴继军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黑洞图片是视觉中国经法新社授权后获得的,属于非独家授权。针对部分机构、单位就视觉中国上带有水印的图片质疑称,平台是否对此类“打上标签”的图片都享有版权。柴继军向南都记者表示,水印均系自动生成,仅是平台的一个保护措施。
这一解释并未平息质疑。如蝴蝶效应一般,黑洞照片掀起的风波持续发酵,并引起连锁反应——另有网友发现,视觉中国网站上还有包括国旗、国徽、领袖头像在内的付费图片。4月11日下午,共青团中央官方微博发问视觉中国:“国旗、国徽的版权也是贵公司的?”此后,中国警察网、深圳交警以及超50家企业同样发布微博质疑视觉中国。随即,视觉中国下架了国旗、国徽照,并公开致歉。
4月11日晚,天津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连夜约谈视觉中国公司网站负责人,责令网站全面彻底整改并在此期间暂时关闭网站;针对黑洞照片风波,国家版权局4月12日强调,“各图片公司要健全版权管理机制,规范版权运营,合法合理维权,不得滥用权利。”
受上述影响,4月12日,视觉中国开盘封死跌停,公司市值蒸发19.62亿,柴继军个人身家也缩水超1.3亿。
4月12日中午,新华网官微发布“新华锐评”,称“长期以来,视觉中国动辄挥舞版权大棒索取高额图片版权费用的做法让很多媒体苦不堪言。视觉中国究竟是要揽尽天下图片,还是把它变成一门自己主宰定价权的版权生意?”并两次强调,“莫把版权变霸权”。
采写:南都记者 刘苗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视觉中国版权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