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钻井工陈建国:硕士毕业扎根大庆油田,传承“铁人”精神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19-10-11 23:25

微信图片_20190923194639.jpg

——第9篇——

1959年,黑龙江松嫩平原上的松基3井喷出工业性油流,一举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大庆油田自此被发现。第二年,1205钻井队钻井工人王进喜纵身一跃跳入泥浆池,用身体制服井喷,防止了井毁人亡重大事故的发生。王进喜自此被称为“铁人”,大庆油田的“铁人精神”从此家喻户晓。60年之后,在王进喜曾担任队长的1205钻井队,90后陈建国成为队内一名工程师技术员。年轻一代石油人的加入为大庆油田赋予着新的活力。

在90后中,“建国”这个名字并不多见。陈建国告诉南都记者,父亲给自己取这个名字,是希望自己长大成人之后走正道,建设好国家。10月份的东北寒风阵阵,陈建国和钻井队员们仍然奋战在野外进行钻井施工作业,他说,“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祖国再多贡献点石油。”

微信图片_20191011231514.jpg

“铁人”精神

“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对今年28岁的陈建国来说再熟悉不过了。老家齐齐哈尔市离大庆市并不远,他从小便听人们说起石油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考上中国石油大学,学习油气井工程专业之后,课本里就有王进喜跳泥浆池的照片。

再后来,2016年研究生毕业后,25岁的陈建国回到黑龙江,加入大庆油田,他所在的1205钻井队赫赫有名,多年来为国家输送了1300多名干部和技术骨干,“铁人”王进喜就曾担任1205队队长。

彼时,石油行业正处于低迷期,油价大跌,国内石油企业纷纷缩招。以前,大庆油田一年可以招收三四千应届毕业生,而在陈建国毕业的2016年,仅招收400多人。另一方面,大庆油田已经开采数十年,随着地下井网越来越密集、钻井液密度高、安全环保压力的增大,打井的难度也随之提升。相比于鼎盛时期,一钻下去石油就自己冒出来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微信图片_20191011231525.jpg

“刚来的时候,心理落差比较大。”陈建国告诉南都记者,钻井队又苦又累,是石油行业中最辛苦的岗位之一。对这一点,科班出身的陈建国入行前已有耳闻,并觉得自己做好了准备——他的身体素质不错,大学期间经常健身,还曾拿下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健身健美大赛60公斤级的第4名。尽管如此,真正下油田之后,陈建国依然感慨:“没想到会这么辛苦。”

钻井行业通常都在野外施工,钻井平台建立在远离城区的芦苇荡、苞米地中。东北的冬天漫长寒冷,而一到夏天雨季,野外泥泞不堪。相比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石油大会战时期,大庆油田的信息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已有大幅度提升,但长时间的野外工作对人的体力仍然是极大的考验。刚到队里时,陈建国是外钳工,其中一个工况是起下钻,即用人力将六七百斤的钻杆从井底取出来,八小时的工作时间之内,要重复数十次。第一次上井时,陈建国负责打泥浆,由于用力不当,泥浆一下子喷出来,弄了一身一脸。

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与“铁人”精神的鼓舞分不开。陈建国告诉南都记者,作为“铁人”精神的发源地,1205队一直有着“传帮带”的传统。“钻井是个高危行业,对于新人,会有熟练的师父教你学技术、练技能、告诉你需要注意的风险点,手把手地教你。”

“我学的是石油相关专业,能将自己所学运用到钻井施工现场,也算是不忘初心。”自2016年来到1205钻井队后,陈建国先后干过外钳工、内钳工、场地工。2018年3月,他成为队里的技术员。

爱一行才能干好

从开钻到完钻,一口油井能不能安安全全地投入使用,和技术员陈建国有很大关系。钻井过程中可能出现油气水侵、卡钻、井漏、井喷等工程事故的预防,井深质量合格率、固井质量优质率是否达到百分百的高指标,一切的质量工作都需要由技术员来把控。

一口油井刚刚开钻时,往往是陈建国最忙碌的时候。钻机一旦开启就24小时不能停机,1205钻井队分成两班,0时、12时两班换岗。0时交接班,跟当班队伍安排好各岗作业任务、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后,陈建国才能回到驻井房休息。早上4时30分左右,来自项目部、技术科的电话接踵而至,井斜方位、打井进度等各项数据都需要核对、汇总。一天的工作就这样开始了,钻井过程中一旦出现技术问题,他都需要随时前去处理。“只要上了井,脑中的神经就紧绷起来。”陈建国告诉南都记者。

微信图片_20191011231532.jpg

一口井打完之后,钻井队要转移到别的地方再打另一口井,这被称为“井队搬家”。陈建国告诉南都记者,遇上雨季,井队搬家非常困难。2018年的一次搬家中,陈建国和队员们曾经从20时到第二天6时,雨靴泡在泥泞的井场中,顶着雨水在两台水罐车上用高压水枪冲刷铺设的钢板路。

哪怕是休假时,只要井上一有事,就得上井队处理工作,长此以往,陪伴家人的时间一直比较少。陈建国说,父母很支持他在油田的工作,一直给他鼓劲加油,这让他坚定了在油田好好干的决心。家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女朋友帮忙处理,让陈建国觉得很亏欠。好在,女朋友的父亲也在油田工作,耳濡目染之下,也能理解陈建国的忙碌。

“只有爱一行,你才能把它干好。”石油院校毕业,在大庆油田工作3年多后,陈建国觉得,自己已经融入并热爱了这个行业,作为90后年轻一代,陈建国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把大庆油田建设地更加美丽。

冲刺三连冠

1959年9月26日,松基3井成功钻出第一股工业油流,时值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前夕,大庆油田因此得名。1960年初,4万多名石油工人、转业官兵、科技工作者挺进莽莽苍苍的松嫩平原,进行石油大会战。大庆油田的辉煌自此而始,曾在1976年至2002年罕见地保持了27年年产5000万吨的高产量。

但和所有高速开发的油田一样,随着开发时间越长,大庆油田也面临着石油开采愈加困难、后备资源接替不足等种种问题。

和几十年前相比,现在的大庆油田施工难度要大得多。陈建国告诉南都记者,上个世纪的钻井主要以直井为主,而现在打的大部分都是定向井,即使井筒沿特定方向钻达地下预定地层。“就像在地下穿针引线,钻定向井大多是平台井,这种井的好处在于节省井场占地面积,保护土壤,更安全环保。”

微信图片_20191011231625.jpg

2019年,大庆油田步入被发现的第60个年头。为了寻求变局,油田人一直在努力。陈建国告诉南都记者,自2017年起,1205钻井队开始探索实施新的管理模式“精益钻井”,针对工序衔接、设备维修、安全事件、重复劳作、操作不当、无效等待、不良返工等7项影响钻井生产的主要浪费点,全面消除钻井施工过程中的浪费。“通过这种模式,可以提高钻井效率和效益,降本增效。”

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措施之下,大庆油田交出的成绩单十分亮眼。2018年,大庆油田实现油气当量4166.85吨,营业收入、利润总额、上缴税费创三年来的最高水平。而陈建国所在的1205钻井队,已在2017、2018连续两年钻井进尺超过10万米,被大庆钻探授予“新时代新钢铁”称号。

年钻井进尺超过10万米殊为不易。1205队上一次实现这个记录,还是在1971年。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以前,1205队全年只需要打三四十口井,而在2017和2018年,每年都打了70余口,几乎是翻倍。2019年8月9日,1205钻井队实现建队以来国内钻井累计进尺300万米的突破,相当于钻透了339座珠穆朗玛峰。

工作时间不长,便能见证队里取得这样的成绩,陈建国觉得自己很幸运。另一方面,光鲜的成绩背后,是每一个钻井人加班加点的付出。“打1200米左右的浅井时,三四天就能打一口,上井之后就得一直盯着,一两宿都不怎么睡觉,只能自己抽空眯一会。”陈建国告诉南都记者,为了节省时间,他们一般都不脱衣服,直接躺床上休息,以备有事时能立刻起来。

“今年我们队里的目标,还是年进尺上10万米,实现三连冠。”陈建国告诉南都记者,目前,许许多多个钻井工人正在为此冲刺。

采写:南都记者 詹晨枫

编辑:张亚莉,刘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我叫建国·与祖国共成长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