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广州市在2020年第一天,为企业派发了营商环境的大礼包——《广州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下简称“3.0改革”)于2020年1月1日印发实施,标志着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启动。广州市结合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改革、提升政务服务市场主体满意度、建设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创造环境、加强国际先进营商规则衔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广州样本”等五个方面,提出26条改革举措、82条具体措施。
对比1.0和2.0改革,3.0改革的目标更高,范围更大,措施也更明确。在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看来,3.0改革不仅对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的时间、成本目标更细化,还在企业市场经营、创新发展以及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都给出明确目标和要求。
南都记者以4个数据指标,解读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具体措施。
3.0改革提出,2020年实现商事登记、刻制印章、申领发票0.5天办结。值得关注的是,开办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全市新设立企业享受首次刻制公章免费。全面实行开办企业“线上一网一界面、线下一窗一表单”;探索解决企业“注销难”问题,一般企业注销“一事一网一窗”办理。
企业登记提速,得益于上一阶段广州提出打造一个“智慧政务”平台建设。3.0改革对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出更高要求:2020年实现各类依申请类事项可网办率100%、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事项网上可预约率100%。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在政务服务领域实现跨区域、跨部门共享互认应用。
从1.0改革的优化时间和流程到2.0改革的并联审批,企业和群众在广州办事越来越便利。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拉动投,今年1-9月,全市实有市场主体226万户,增长12.9%。相当于每天新开办909户企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818家,实际利用外资61.36亿美元,增长8.3%。投资总额超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共154个。截至今年10月底,已有301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州投资。
建设工程审批一直是社会关注点,3.0改革提出比前两版改革更快的目标: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不超过8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从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到竣工验收不超过35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环节不超过7个、审批时限不超过29天,审批“零成本”。
对比去年出台的营商环境2.0改革的要求,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90个工作日内,社会投资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控制在22-50个工作日内,3.0改革的审批效率比去年提高。审批效率提高,得益于广州市在工程审批一体化平台建设、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和“串联改并联”的改革探索。
柳立子谈到,建设工程审批的流程再造,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是比较突出的案例。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2015年率先在全省启动“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行政审批改革探索,包括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规划工程许可、施工许可、环评影响评价文件等审批权都归集到行政审批局。“一枚印章管审批”背后是“行政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管相分离”,审批监管大数据平台对全流程环节的审批实施监管。“承诺制信任审批”即为企业写下承诺书,部分材料可先审批后补交,据悉,该区80%的社会投资项目采用承诺制。
2019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政务服务的“好差评”制度。在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特别要求在全市政务服务大厅(站点)100%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建立企业建议、咨询、投诉平台。柳立子发现,3.0改革的措施特别关注企业对政府工作、营商环境改革成效的评价,这是全国主要城市出台的营商环境改革文件并不多见,具领先性。
3.0改革强调市场主体评价的“话事权”,与日前中国经济蓝皮书发布的全国34个主要城市营商环境综合评价相似。企业家对营商环境主观评价结果显示,2018年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评分在全国主要城市营商环境综合评分中排名第一。企业家“打分”的这份榜单是广州投资吸引力的最好佐证。
值得关注的是,3.0改革提出的“一件事”、“无差别”体现政府服务的便利性和公平性。广州市去年在广东政务服务网上推出“一件事”服务,开办企业、工程审批等都整合成“一件事”专题栏目。营商环境3.0改革要求,梳理出社会受众面广、关注度高的不少于50个“一件事”目录清单,提供主题式、套餐式集成服务。“无差别”,意味着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与便利化。3.0改革提出,逐步实现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持续推动政务服务智能化、便民化,提升“穗好办”改革品牌效应。
3.0改革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制定者“有直面堵点难点问题的决心和勇气,传递出改革的积极信号”,柳立子指出,上一阶段改革的症结在3.0改革中给出“解决方案”。
在2.0改革搭建的 “广州市电水气外线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平台”基础上,3.0改革提出,把企业电水气外线接入需求提前至办理施工许可证核发前实时推送至市政公用服务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电水气快速报装“三零”(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服务。供电、供水、燃气、排水、通信等接入服务进驻政务服务大厅市政公用服务窗口,统一提供“一站式”服务。
在不动产登记方面,取消企业间办理存量非住宅交易网签,加快实现“4个1”,包括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1小时办结、企业不动产抵押贷款1天办结、不动产转移登记与电水气过户一窗联办、不动产交易登记与缴税一网通办。在项目招投标方面,3.0改革提出取消招标文件事前备案,推行招标人负责制,清理无法律依据的事项及材料,试行财政投资交通项目投标“零成本”;推进招投标全程电子化。
“这些对企业的服务,并不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之列,但它却表现了政府对企业实际需求的积极关注和务实回应。”柳立子谈到。
值得一提的是,3.0改革提出的“建立支持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机制”,是广州用实际行动回应中央有关要求,把企业服务和人才服务写进了3.0改革方案中,强调支持创新创业创造载体建设,改善融资和税收环境,探索实施“人才投”“人才贷”“人才保”,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组合式暖心服务,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加优质服务,推动人才待遇落地。
减税降费方面优惠覆盖到湾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财政补贴、优秀创业项目资助等第一批政策事项落地兑现。
更高目标
国际化:衔接国际营商规则
2018年至今,广州市密集出台三个版本的营商环境改革文件,而3.0改革是首次把“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写入文件名称。“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是3.0改革关键词,也意味着广州营商环境改革有了更高的目标。
“主动对标国际更符合广州目前的发展水平。”柳立子长期关注广州营商环境改革,她谈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全球一流营商环境,广州是湾区核心城市,营商环境要看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水平,“这是它的目标也是它的使命”。日前,广州市营商环境获得综合评分全国第一,充分证明广州营商环境水平处在全国前列,有对标国际的底气。
要对标国际,首先要衔接国际营商规则。3.0改革提出,以服务业为突破口,先行先试扩大开放举措,创新外资项目落地机制,争取全面推行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争取“两步申报”“两段准入”改革先行先试,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建设粤港澳规则相互衔接示范基地,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
根本保障
法治化:强化市场主体保护
如果说国际化是广州营商环境这一轮改革的更高目标,那么法治化就是营商环境改革的根本保障。柳立子谈到,广州具有全国领先的智慧司法、知识产权保护等经验,3.0改革首次把法治化营商环境专章表述,可见对市场公平和法治监管的重视。
3.0改革提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高地,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完善广州微法院、律师通、法官通、移动执行等掌上融合移动服务体系;深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构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产权金融体系,建立完善专业、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特别关注关于市场主体保护的问题,特别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企业家人身安全的保护等,这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专章规定的。在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中,这些都得到的落实,3.0改革提出强化涉企执法规范性,强化市场主体保护,构建市级信用监管系统,推进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进“信易+”建设,建设信用示范城市。
广州营商环境3.0改革中的创新举措怎么来的?这得益于过去两年广州各级各部门在营商环境环境改革的探索。
2018年制定并经广东省委深改委审定印发《广州市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实施1.0改革。在推动各项任务落地的基础上,2019年3月,制定印发《广州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实施2.0改革。2019年7月,制定《广州市推动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经广东省委深改委审定印发实施,推动改革“再提速”。
进入营商环境3.0时代,广州上一阶段一些区和部门形成的全国领先的创新试点成果,在这一版改革中在全市进行全面推广。如3.0改革提出的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政策兑现“一门式”办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等,都是来自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经验。数据显示,自“一门式”窗口运行以来,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累计完成2万笔政策资金拨付,4000多家企业受益。“线上一网一界面、线下一窗一表单”模式是源自南沙、黄埔和越秀等区的创新探索。越秀区率先实现营业执照、刻章备案、银行开户和税务事项办理4个事项1天联办,打造了“照章税银一天联办”和“3个30分钟”,“实现企业开办最快一天”入选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
对于2.0改革提出的建设黄埔区和南沙区两个营商环境改革试验区,3.0改革中亦有涉及,提出高水平建设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建设中新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示范区,打造国际合作新典范。
南都营商环境课题组连续两年评选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案例,对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的各级各部门在营商环境的探索予以推广和宣传,案例也被写入该年度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点击查看)
广州形成的营商环境改革经验还将向全省复制推广。2019年12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当中包括水电气外线工程施工报建“容缺受理、并联审批”,云缴税(费),办税事项“一次不用跑”,“秒批”政务服务,开办企业一天办结,政策兑现服务等广州创新经验。
采写:南都记者赵安然 通讯员 穗发宣
编辑:赵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