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逃的戈恩“数宗罪”:被指瞒报收入50亿日元,炒股巨亏日产填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人物
综合2020-01-09 15:37

640x420_5e16d0891cd54.jpeg

日产汽车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

还在保释期的日产汽车前董事长、法国人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的出逃大片震惊全世界。

戈恩是谁?

一个曾拯救了日本国宝级车企日产的人,一个曾深受日本上下尊敬的人,最风光时据说明仁天皇曾给他颁发蓝绶褒章,时任首相小泉纯一郎模仿他提出改革构想,有些日本人更视他为“民族英雄”。他为何最终落得仓皇出逃的境地?

成功逃离日本的戈恩说“自由是甜蜜的”,但依然官司缠身。

国际刑警组织上周发布红色通报,提醒黎巴嫩当局,戈恩是日本警方通缉犯。根据黎巴嫩国家通讯社报道,黎巴嫩国家检察官瓦塞特法官发出通知,要求戈恩于9日接受问询。

创造传奇的法国人

出生于巴西的黎巴嫩裔法国人卡洛斯·戈恩,1999年开始服务于日产,在该公司供职17年,曾创造“戈恩传奇”,一手促成日产汽车在日本的复兴。

日产,成立于1933年,是日本著名汽车品牌,曾被视为“日本人的骄傲”。瞭望智库署名文章《日本为什么对戈恩恨之入骨》中曾详细梳理了戈恩和日产的功过恩怨。

该文章称,二战期间,日产曾是日本军方最大的军车供应商,上世纪70年代,伴随日本汽车崛起,日产一跃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商,业务覆盖五大洲。此后,日渐膨胀的日产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世界第一”的目标,倾力研发。但当时全球原油暴涨,市场对于汽车的需求从追求高新技术、动力强劲转成空间大、省油,加之日本国土交通省又规定在日销售的量产车最高功率不得超过280马力,这对热衷于开发高性能、大马力的日产无疑是重大打击。

环境萧条,隔壁丰田和本田都积极迎合市场,在泡沫经济中求新求变,“技术宅”日产却一意孤行,不搞改款车型研发,反而减少产量。坚持走高端路线的日产最终败下阵来。到上世纪90年代末,日产在日本国内销售46款车型,只有3款盈利,连亏7年,负债将近200亿美元。

走投无路的日产只好卖身自救,好不容易找到“救世主”法国雷诺汽车,最终在日法两国政府推动下,雷诺和日产达成协议。最终雷诺花了54亿美金,收购日产36.8%股份,并要求双方交叉持股。

临危受命的戈恩出现了。据称,入主日产的戈恩此后用一系列组合拳使其三年盈亏平衡,经营实现了V字型反弹,超过十万名日产员工避免失业,“日本的骄傲”复活,创造了“戈恩奇迹”。

“成本杀手”名不虚传

进入日产前,戈恩就因“成本杀手”名动江湖。

1978年,戈恩加入米其林,不久后远赴出生地巴西,用18年时间盘活了负债累累的米其林巴西分公司,还将其塑造为米其林集团盈利能力最强的分公司。

戈恩还曾拯救成立于1898年的雷诺。雷诺公司由法国政府掌握44%股权,属于半国营官办性。这让雷诺的产品和市场份额都很羸弱。1997年雷诺刚刚遭遇破产危机,戈恩成为执行副总裁后,负责企业内最重要的采购、生产和研发。他通过削减开支,关闭出现巨额赤字的比利时工厂,积极扩展欧洲市场,曾成功砍掉15亿美元成本,为雷诺减负。

据瞭望智库署名文章报道,戈恩到日产的第一个动作就是降低两个公司的融合“成本”,接着提出复兴计划,削减成本,重新盈利,消灭债务。

640x359_5e16d08914812.jpeg

戈恩接受媒体采访称自己是清白的。

比如日产当时各种零件材料供应商加起来有1145家,采购成本高达汽车制造厂60%的成本。而戈恩从价格、质量、物流等多方面比较雷诺和日产各自的供应商资源,最终每个端口都选择成本最低的那家,一举将供应商数量砍掉一半,减到600家。

日产当时的产能使用率低至53%,戈恩大刀阔斧地关闭工厂,推进双方共享产品设计、产品零部件和生产平台。

他还打破传统日本企业“年功序列”(类似论资排辈以及终身雇佣),采用能力至上用人标准,裁掉日产部分员工。

最终,日产奇迹般地提前完成了预定目标。戈恩进入日产的第二年即2000年,日产盈利27亿美元,此后业绩一路走高,2003还完所有负债。2004年,雷诺-日产联盟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制造商。2008年金融危机,汽车业一片哀嚎,日产却逆势而上,全球产量同比上升 0.9%。

巅峰期的戈恩风光无限,成了日本各大公司追捧的对象,铁腕裁员、压缩成本、强化营销等蔚然成风。

瞒报收入挪用公款

转折点出现在2017年。

据瞭望智库署名文章披露,2017年,日产汽车被爆出不当检查丑闻。2018年,日产又曝出油耗和尾气数据造假事件。日产连续两起质检丑闻,令日本人自尊心大受打击。

作为日产掌门人,戈恩的日子也不好过。他先是被指控存在财务不当行为。

据称戈恩在2010年到2014年5年间,实际收入为99亿98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6.45亿元),但对外宣称只有49亿87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约3.22亿元),平均每年1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6450万元)。

检方称,戈恩收入中约有50亿日元未公开,未纳税。这属于“虚伪记载有价证券报告书”,违反了日本《金融商品交易法》。在日本人看来,这不仅违法,更是企业家道德低下的表现。

越来越多的指控浮出水面。

妻子.jpg戈恩和第二任妻子卡罗尔。

戈恩第二任妻子卡罗尔在法国、东京、黎巴嫩、巴西都有私宅,其中黎巴嫩住宅由日产子公司代为支付购买,戈恩被曝挪用日产约5亿日元。从2002年开始,戈恩每年还为姐姐支付10万美元咨询费;戈恩个人炒股损失40亿日元,也由日产公司代为填补等。

于是,2018年11月19日,卡洛斯戈恩刚从专机下来,就被东京地方检察院控制并带走。雷诺汽车公司随即宣布,首席运营官蒂埃里·博洛尔将接替戈恩。紧接着,戈恩被解除了三菱汽车集团老板的职务。

逮捕原因扑朔迷离

戈恩漏报收入发生在2010-2014财年,距今已有5年。为何此时才被曝出,并引发迅速反应,是巧合还是阴谋?

就在戈恩被捕前几个月,司法交易制度首次在日本实行。所谓司法交易,又称辩诉交易,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前,如果嫌疑人或被告配合检方调查,协助侦破其同伙等他人犯罪,检方可为其要求法官减刑,甚至有可能被免于起诉。

据说有关戈恩报酬的文件,记载了每年的报酬、已支付的金额及其差额三个部分,上面有戈恩和日产日本高管的签字。

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和知情的日产日本高管是否已经达成了“司法交易”,以减轻知情干部等的刑事处分为条件,提前得到了这份文件也未尝可知。

640x427_5e16d089426e4.jpeg

戈恩在贝鲁特的记者会上。新华社图

也难怪出逃成功的戈恩在贝鲁特记者会上称,几周前,在认定自己不会得到公正审判后,做出了逃离日本的决定。“我离开日本并不是为了躲在什么地方,而是因为我在寻求正义,我想为自己正名,”他在记者会上批评日本的司法制度,并坚称自己是清白的,说自己“一天被审讯8小时,而且律师不能在场”。

就在早前戈恩被逮捕当晚,日产时任CEO西川广人在位于横滨市的日产公司总部召开紧急记者招待会,不仅没有日本企业面对丑闻时“鞠躬谢罪”的常见桥段,反而是西川广人怒斥戈恩的种种卑劣行径。

日产主导权之争

也有分析指出,戈恩在日本从风光一时到成为“全民公敌”的背后,是日产、雷诺两大企业积怨已久。

雷诺-日产联盟在2018年产量超越大众,成为全球汽车行业领军者,但此时日产在日本的地位却一路走低。在日本国内,日产已有两年以上没有推出新款车和全面改进的汽车。2017年度日产在日本国内销量降至第5位。

在日产具有技术优势的情况下,雷诺占有日产43.4%的股份并且有决议权,而日产只有雷诺15%的股份,没有决议权。

这种不平衡导致了日本人心理上的变化,日本人觉得很不公平。雪上加霜的是,日本人对日产主导权旁落的担忧。

虽然在入股日产之初,雷诺并没有要兼并日产的想法。但在2014年,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通过了“Florange”法案,该法案允许长期投资者拥有双重投票权(法国政府是雷诺最大股东)。这个法案直接强化了法国政府在雷诺-日产联盟的话语权。2015年4月,时任法国经济部长的马克龙(现任法国总统)将政府在雷诺的持股比例从15%提升至19.73%,以确保政府在雷诺的双重投票权。

这也让日产人感到不安,他们担心这让日产更容易受到法国政府的干预。

2017年,雷诺和日产合并的事情再次被提上日程,戈恩提出让雷诺与日产完全合并。加上之前戈恩为救日产于泥潭所采取的雷霆手段,并非让所有人认同,比如他果断裁员2.1万人就违背了日本“终身雇佣制”的潜规则。日媒曾称,“戈恩的成功是上万个日本普通家庭的破碎堆出来的。”

有分析指,多方面原因导致日方想尽快拿回日产主导权,于是干掉爱好摆阔、行事高调的戈恩,似乎是最佳选择。

南都综合瞭望智库、央视网、每日经济新闻等

编辑:胡群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