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天天跟钱打交道,而且接触的老板都是动不动几个亿、几十个亿、上百亿的,给你点钱对他来说小菜一碟。”
1月13日晚,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开播。第二集《全面监督》中,披露了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的贪腐细节。
2018年查处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案,就是其中一个典型案例。
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在北京某小区发现了赖小民藏匿赃款的一处房屋,里面有多个保险柜,存放的现金达两个多亿。
赖小民为了逃避调查,都是要求行贿人用现金交付,收钱后他自己开车来这处房子,亲手放到保险柜里,路上还会特意多绕几圈,以防有人跟踪。他和一些关系密切的知情人之间,说到这处房子都是用暗语,管它叫做“超市”。
“拿了就往那儿一放,就像经常会去超市嘛,把这个名字叫超市。就在里面铁柜里,铁皮柜,一分钱都没有花,都放在那里了,最后组织上都收了。所以我说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最后又不敢花又不敢用,还提心吊胆的。”赖小民说。
“超市”里藏的巨额现金,只是赖小民违法所得的一部分。除了现金,他还收受大量房产、名车、名表、黄金、字画。他的违法所得最终数额还需经司法机关最终认定,但无疑将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干部监督室副主任陈清浦说,“赖小民对物质的占有是非常贪婪的这种贪欲,他用也用不了这么多,手表几十块,谁用得了?他就是想要。车也是这样,宾利车、奔驰车、阿尔法车,一个地下车库那几个车都是他的,都是百万的豪车。”
陈清浦表示,在曾经办过的多件金融领域案件中,都不像赖小民事后查清的违纪违法的这种数额、危害程度、犯罪情节、犯罪手段,都是触目惊心,让人瞠目结舌。
赖小民违法所得金额巨大,除了本人的贪婪欲望,也反映出金融行业腐败不同于其它行业的一些特点。
据陈清浦介绍,金融行业腐败的不同之处在于,金融领域是资金密集、资源密集的领域,其他的实业领域一个项目,也就两三个亿,而在金融领域,一个融资达到几十亿,赖小民也知道自己的“价格”,他知道他能给人带来多大的好处。
赖小民坦言,“金融行业天天跟钱打交道,而且接触的老板都是动不动几个亿、几十个亿、上百亿的,给你点钱对他来说小菜一碟,自己来说觉得我支持他这么大,都是帮他发展起来了,我自己也是觉得很正常的了。有的时候老板他买了跟你说,我最近买了好多房子,在哪个地方,地段很好,就张口就说了,他一说都无所谓,反正这么多房子给你一套。你跟他要一套,或者车子这个不错,我喜欢开这种车,留在我这吧,当时就非常麻木了。”
据了解,华融公司是一家经国务院批准,由财政部控股的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主业是经营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
但赖小民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激进经营,急速扩张,开设几十家子公司、分公司,迅速发展成拥有银行、证券、信托、投资、期货、金融服务等全牌照的金融集团,严重偏离主业,甚至违背国家政策,参与一些明令禁止国有金融机构涉足的项目。
华融国际原总经理白天辉说,“他往上升的话肯定需要业绩,他不会考虑长期的风险会怎么样,只要你第一时间把规模给我做出来,把短期利润给我实现出来,至于这个项目三年、五年之后出现风险,他不管的。他要去追求短期业绩的话,那我们只能去投一些相对高风险的项目,比如说房地产,比如说股票。”
赖小民在追求政绩的同时,也从中疯狂谋取个人利益,在他的直接干预下,华融公司向与他存在利益输送关系的私营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些项目是赖小民自上而下指定合作的,审批程序倒置,下属知道这是董事长的意思,对这些项目的评估把关、风险防控也就流于形式。
据了解,中央有关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明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把强化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安全放在首要位置。2015年以来,银监会多次通过监管通报、监管会谈等方式对华融公司的经营风险等问题予以警示,要求华融公司控制债务规模、回归主业,但赖小民却依然我行我素,与党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驰。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工作人员曹春霞回忆道,面对监管机构的提醒,赖小民都是不以为然,甚至斥责我们的监管人员不专业,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金融领域这个违法犯罪问题,本身专业性比较强,隐蔽性比较强,所以他看似都合规。但是层层剥离开来,都有一些巨大的风险在里面。
赖小民激进经营积累的风险,其实已经逐渐显现,一些巨额投资、放债业务出现问题,资金难以收回。华融本是不良资产的处置者,却渐渐异化成金融风险制造者。但出现问题之后,赖小民并没有及时回归正途,反而利用所谓的专业经验,用饮鸩止渴的方式加以掩盖。
白天辉称,赖小民也说了,如果出了风险,华融就是干不良资产的,我也能给它解决掉。但是他这种解决不良资产不是靠着技术和运营去解决,而是靠着拿更多的钱再去填更大的窟窿来解决。而且赖小民表示,如果出了风险,我们再来融资,再把这个风险给适当的延长。日积月累,又出了风险,再拿更多的钱去往里砸,就这样的恶性循环。
华融公司按成立之初的业务范围,是由银监会监管,但后来发展成金融全牌照公司之后,不同方面的业务分别归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多家机构监管。赖小民于是利用其中的空档,哪个板块业务要接受检查了,他就把其他板块的资金先挪过来,拆东墙补西墙,不断闪转腾挪,绞尽脑汁掩盖窟窿。
金融行业的专业性、分业监管带来的空档,加上赖小民有意逃避监管,使得外部监管难以抵达,而华融公司的内部监督也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作用。
赖小民说,“党委书记、董事长、法人都是我一个人挑,纪委书记都还是自己党委下面管,他哪有多少权威啊?纪委书记是我的党委委员,我的部下,他很难监督我,说句实话。”
据陈清浦介绍,赖小民对纪委的要求也是藏事儿、掖事儿、抹事儿,对纪委收到的问题线索也是不认真查处,甚至干预案件的查处。他还把不发一案、不倒一人作为一个口号,在大会上公然宣讲。这种忽视党建,把纪委的作用淡化、弱化,那么就在公司内部造成了大量的廉政风险。
按规定,国有企业的“三重一大”事项必须上党委会集体决策,但赖小民却经常自己直接拍板,即使上会也是独断专行,听不进任何反对意见。
华融国际原董事长汪平华回忆道,“基本上都是老赖说啥就是做啥,我们个人的官帽子,你每年拿多少绩效,你自己想在自己内部集团发展,你想获取多大资金支持,实际上都是老赖一支笔说了算。你要是说在这个事情一次能顶他,如果顶两次、顶三次,我估计你工作岗位就调整了,因为我们也有活生生的例子。”
赖小民用手中的人事权,排挤异己、任人唯亲,将国有企业当作自己的私人领地。赖小民是江西瑞金人,从管理层到食堂大厨,很多岗位他都安排了自己的老乡圈的人。
2019年2月,赖小民涉嫌受贿、贪污、重婚一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立案调查,调查终结后移送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经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指定管辖,交由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审查起诉。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已向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这一案件,揭示了华融公司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淡化、虚化、边缘化,纪检部门难以履职、监督严重缺失的状况。这种现象在其他金融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存在。
2018年10月,经党中央同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机构改革的意见》,在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派驻监督取得的明显成效基础上,进行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根据党章党规和宪法、监察法有关规定,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统一设立46家派驻纪检监察组,监督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129家单位,切实增强监督全覆盖、有效性。
在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中,引人注目的一项举措是,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向各大国有银行,以及国开行、中信、人保等总计15家中管金融企业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这些金融企业之前有内设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后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直接派驻,和过去有着本质的变化。
新一轮派驻机构改革向15家中管金融企业直接派驻纪检监察组,正是针对发现的监督薄弱环节对症施策。过去几年里,15家金融企业移送司法的案件总共只有10起,而派驻改革不到一年,已经移送近20起。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全覆盖既横向拓宽,也纵向深入,积极探索监督职能向基层、村居延伸的有效途径。县级纪委监委派驻乡镇监察办公室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起来,打通了纪检监察全覆盖“最后一公里”,为坚决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提供了组织保障。
文/马铭隆
编辑: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