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里,被称为“广州湾”的湛江是“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它看护着祖国大陆的最南端,扼守南海千年商道。
这种在华夏地理版图中的独特区位优势,让整座城市在历史的峥嵘岁月里跟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每当时代的巨轮调整战略方向,都能带动湛江凌空而起。
上世纪50年代,在自力更生的奋斗精神下,新中国在这里建设了第一个自行设计和建造的深水海港湛江港,一度让这座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地级市成为广东省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城市;到了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向海而生的湛江又成为全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尽管此后二十年的跌宕起伏让它一度淡出大众视野,但此时此刻湛江又一次迎来了历史的风口。
凭借着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的天时地利,2017年湛江先后被确定为北部湾城市群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国家和广东省的战略版图上被赋予重任。
这座曾被邓小平誉为“北有青岛、南有湛江”的滨海城市,也就此迎来在新时代下城市复兴的绝佳历史机遇。
产业腾飞
一个月前,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前往湛江参加了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的启动仪式。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12月中旬,这是他今年第三次前往这座粤西城市出席重要活动。2019年湛江共有三个重要项目开工,分别是3月底的宝钢湛江钢铁三号高炉系统、10月中旬的湛江机场迁建工程和一个月前的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这三场重要活动马兴瑞全部都到场。此外,9月份在茂名电白举行广湛高铁开工的活动,他也亲自到场。
这种活动频率显示了省委省政府对于将湛江打造成省域副中心的迫切心情。
出于改变只有珠三角一个经济重心的考虑,从“十一五”开始,广东就不断将重大产业项目布局在湛江的东海岛,希望借此能推动湛江重新崛起。
总面积492平方公里的东海岛是广东第一大岛,这里水深港阔,拥有整个华南地区唯一可通行40万吨邮轮的天然良港。从这出发通往东南亚、印度洋沿岸国家、南半球国家的海上航程最短,成本最低,是天然的临港重工业基地。
正因如此,过去十年中科炼化、宝钢湛江钢铁基地、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三大重磅产业项目全部都选址于此,合计超过两千亿的投资额也帮助湛江经济总量从2016年开始牢牢占据全省第八的宝座,2018年,湛江GDP总量正式突破3000亿大关。
战略能级跳跃
在产业大提升的同时,湛江在全省乃至全国版图的战略能级也开始不断跳跃。
2017年2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的《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湛江在整个北部湾22个城市中被定位为中心城市,另一个中心城市是海南省会海口。
当年12月,广东省发布《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首次将湛江定位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成为粤西沿海经济增长极的中心。
2018年5月中旬,省委书记李希前来调研,鼓励全市要深刻认识区域发展格局和发展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这一年湛江还迎来高光时刻。2018年10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视察时,明确要求把汕头、湛江作为重要发展极,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
短短三年,湛江就从粤西四市之一成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和北部湾中心城市,这种战略能级的快速跳跃,让湛江开始拥有更为宽广的发展路径。
2018年4月,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曾经用“坐不住、等不及、慢不得”这9个字,来表达湛江抓住机遇大干快上的迫切心情。
这一年年中,湛江市委市政府正式提出,以世界的眼光、战略的思维,从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谋划湛江大开放和大开发,湛江要成为联结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区两大国家级发展战略板块的纽带。
全国交通枢纽初显
有了战略能级的扶持,当前的湛江也正在编织一张沟通粤桂琼、辐射全国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2017年以前,湛江是广东省内少数几个没通动车或高铁的城市,全市高速公路在道路总里程的占比排全省末尾,但最近三年这座城市交通等级不足的情况已经彻底改观。
2018年7月1日,深湛高铁江湛段正式开通,湛江从此跨入高铁时代。一年后,《湛江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获正式批复,深湛、广湛、湛海、合湛和张海五条高铁,称为“五龙入湛”,五条高铁线将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海南岛全部串联成网,而枢纽就在湛江。
今年9月和10月,湛江更是好事连连。广湛高速、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湛江新机场开工建设,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湛江段也开工在即。随着“空铁海”三足鼎立的现代化交通枢纽格局逐步推进,这个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城市,一举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等未来广湛高铁建成通车以后,从广州市区到湛江市区全程只需要1个半小时,湛江就真正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交通圈”,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湛江市市长姜建军在接受南方都市报专访时,就已在畅想湛江的未来。
明年即将新开港的徐闻港,也将让湛江融入琼州海峡1小时通勤圈。如此,湛江还将成为海南现代服务业重点延伸区和扩散地。
走向蓝海经济
2018年11月14日,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给第二批省级实验室授牌,湛江也就此迎来了一个全新的省级重大科研创新平台:湛江湾实验室。
为了安置好这个服务于国家深海开发战略的重大平台,湛江把全市最值钱和最漂亮的一块风水宝地给了它,在壮丽的海湾大桥和奥体中心附近划了2000亩地给它做基地,寄望它未来能升级为国家实验室。
这块宝地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龙王湾。
12月11日下午,南都记者沿着龙王湾路驱车一路北行寻找它的踪迹,在道路北段尽头正好碰到了几名湛江市交投集团的工作人员。得知记者要寻找湛江湾实验室的基地,工作人员手指远处的一片空地说,“就在那里”。
在他手指的方向几百米远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海边苇塘,海水的潮起潮落滋养了遍地蔓延的滨海草木,按照计划几年后那里将崛起一个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创新中心。
这一片滨海基地,将是湛江未来重新腾飞的跑道。
点击观看视频↑↑↑
请点击下面标题,阅读《湛·放》专题系列报道
策划:黄海珊
统筹:魏凯 邹琳 黄海珊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刘晨 王鹏钧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除署名外)
视频拍摄:南都短视频事业部
南都记者 吴璇 程洋 见习记者 周斐 亦有贡献
编辑:黄海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