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巨头”落户广东第一大岛,湛江东海岛7年云集近500个项目

南方都市报APP • 粤港澳大湾区
原创2020-01-16 20:29

微信图片_20200116130409.jpg

封面.jpeg

被湛江得天独厚港口条件吸引而来的中科炼化项目,是中国石化最大的在建炼化一体化项目。 通讯员 聂冬生 供图

“今天上午10点57分,在中科炼化项目施工现场煤制氢装置吸收塔吊装,塔重800吨、主吊4000吨吊车,溜尾吊车500吨!”这是网友“石化周总调”在目前59条抖音作品中人气最高的一条,共获得点赞数3.4万,吸引了近2000条网友评论: “厉害了我的国!”、“太励志我的国”……

“石化周总调”,本名周传友,真实身份为湛江市中科炼化一体化基地总调度,抖音中展示的4000吨主吊吊车、500吨溜尾吊车所服务的中科炼化项目,将于明年投产,目前建设已进入最后攻坚期。

ND20191217132140527843_调整大小.jpg

项目往东约10公里,是占地约12.58平方公里的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一二号高炉系统满负荷生产,三高炉项目火热建设,汽车板、家电板、船板等高端产品正向华南、东南亚乃至全世界发运。在这两个项目附近,总投资达100亿美元、占地约9平方公里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即将拔地而起。 

位于湛江市南端的东海岛,为广东第一大岛,随着宝钢、中科炼化、巴斯夫三个百亿项目的接连落子,产业集群逐渐成形。该岛未来将是广东乃至全国临港重化产业发展的主战场。

“三巨头”已来,未来是否还会有“四巨头”、“五巨头”?

从0到1,从1到多

“以湛江港目前可通航25万~30万吨船舶计算,每吨铁矿石经湛江港的海运成本比只通航5万~10万吨船舶的港口降低5~7美元”。根据湛钢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之所以落址湛江,看中的正是其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据了解,湛江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天然深水良港,“来自澳大利亚、巴西进口的铁矿石,不需要倒运就可以直接进入钢厂的原料堆场。湛江独有的优势,为湛江钢铁原料、产品在运输环节节省了大量成本。湛江钢铁基地是国内沿海港厂结合布局的现代化钢厂典范。”

同样被湛江得天独厚港口条件吸引而来的还有中科炼化项目。“中科炼化建设有30万吨级原油码头运输成本,全国最低,年节约费用3亿元以上”,中科炼化项目工作人员介绍,这也是项目落址湛江东海岛的主要原因。项目方认为,湛江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湛江港海水深、淤泥量少,非常适合建造大吨位原油、成品码头;“比邻湛江港口这一优势,中科炼化最让同行羡慕”,项目工作人员指出。

ND20191217132140750310_调整大小.jpg

2019年1月,巴斯夫在全球的第三个一体化基地确定选址湛江东海岛,这一新闻再次将东海岛送上“热搜”。作为世界最大化工公司巴斯夫在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外投资项目,巴斯夫欧洲公司执行董事会主席薄睦乐博士表示,看中东海岛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优越的深水港湾。

因为看中湛江优良的港口等资源优势,数年时间内,三巨头先后落子;被同样条件吸引来的也远不止这三家,冠豪高新、双林医药、东岛冶金、华南联合、建树石化、中冠乙烯等企业也纷纷到来。

当然,岛上企业数量实现从0到1、从1到多的飞跃,除了湛江东海岛本身的港口条件等先天资源优势,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努力。除了投注200多亿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之外,湛江开发区还创新了招商引资方式,从企业落户奖励到税费减免,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全方位着手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有实力的投资者来投资兴业。

产能、绿色、技术,一个也不能少

“筑巢引凤”,引的是“凤”;来落户的企业,也不只是追求产能,生产质量、环境友好、技术含量等一个也不能少;从一开始,东海岛就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来落户的企业也从一开始,先进的生产理念就深入骨髓。

年钢材产量约875万吨的湛钢,不仅是产能大拿,也是技术“极客”、“绿色梦工厂”,简单、高效、低成本、高质量的经营理念贯穿始终,在“智慧制造”、“清洁生产”方面投入巨大,以“废气超低排、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为抓手,做好钢厂的“治气、治水、治固”工作。

ND20191217132140890620_调整大小.jpg

定位于中石化支柱企业和最具竞争力炼化企业的中科炼化,低调地将多项“国际先进”、“国之重器”、“国内里程碑”等技术、设备纳入囊中。催化裂化装置炼油主体设备操作弹性120%,可达到500万吨/年的加工能力,是国内最大的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中国石化自主研发的聚丙烯装置,生产能力35万吨/年,规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装置在过去三十多年里曾长期依赖进口,研发机组历时19个月研制成功,成功打破德、日三家公司的技术垄断,被誉为“国之重器”。

而在环保投入上,中科炼化环保总投资近37亿元,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控制技术。烟气排放严格执行国家最新标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COD排放总量均大幅度降低,处在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水的重复利用率为98.52%,污水回用率为76.20%,用水与排水在国内同类企业也处于领先水平。

完全独资的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项目将采用尖端技术,全面落实智慧生产理念,还将采用自动化包装、高科技控制系统和自动导引车辆等技术。

未来已来,产业集聚成果初现

在未来,东海岛还将有哪些可能?三巨头成功落子,是否又会有四巨头、五巨头?

经济学里有产业集聚的概念:当一个规模企业做出生产区位的选择,可能引发同类企业于该区位汇聚,从而实现更低的交易、信息成本等。

三巨头的落地,目前已为东海岛带来极为可观的产业集聚效应。以中科炼化项目落地为例,据其项目方分析,中科炼化能够拉动下游千亿级产业经济链的发展。据透露,目前已有茂名石化实华、广东众和化塑、广东新华粤集团等多家知名化工企业的配套项目到东海岛化工业园建厂投资,形成具有发展前景的石油化工优势产业链。

据湛江市委书记郑人豪透露,巴斯夫湛江一体化项目已经展现出强大的产业群吸附能力,大批上下游企业已纷纷到湛江考察,准备投资,这改善了湛江招商引资的局面,加速地方形成高质量产业集群。

来自湛江市官方的一组数据显示,2012年,湛江市东海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6家,但7年后的今天,东海岛已引进495个项目。

点击观看视频↑↑↑

请点击下面标题,阅读《湛·放》专题系列报道

  1. 数十年跌宕起伏,湛江终于再度迎来历史风口

  2. 北部湾22座城市,为何湛江要成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和城市群中心

  3. 广东第三个全国综合交通枢纽!“湛江崛起”正在提速

  4. 身处祖国大陆最南端,湛江挺进“深蓝”的最大想像空间

  5. 湛江未来十年最大看点:向大湾区借机借力借势

策划:黄海珊

统筹:魏凯 邹琳 黄海珊

采写:南都记者 魏凯 刘晨 王鹏钧

摄影:南都记者 霍健斌(除署名外)

视频拍摄:南都短视频事业部 

南都记者 吴璇 程洋 见习记者 周斐 亦有贡献

编辑:黄海珊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