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上午,在广东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潮州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省人大代表、潮州市委书记李雅林回答提问时表示,潮州将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和熟人社会的弊端,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建立“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服务机制,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为什么我们的乡贤愿意回家做善事,但是说到回来投资他们却犹豫了。”李雅林指出,乡贤不大愿意回乡投资,折射出潮州营商环境虽然在不断改进、不断优化,但与市场的需求、企业的诉求、群众的期盼仍有一定差距的问题。乡贤不回来投资说明营商环境不够好,营商环境不够好说明法治环境有待提升,法治环境有待提升说明行政环境引领不够,行政环境引领不够说明领导干部带动能力不强。
对此,潮州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把干部的精气神带起来,在提升法治环境、行政环境方面再下大力气,以行政环境的优化带动法治环境、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让广大乡贤吃下“定心丸”,放心回乡投资置业。
李雅林还表示,潮州将抢抓“双区”重大机遇,坚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主动对接,积极融入,更好引进外生活力,激发内生动力,驱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打通资源要素高效流通渠道;突出产业协同,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和延伸布局,发展壮大产业集群;瞄准“双区”大市场,融入经贸“大网络”,推动企业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市场竞争。
“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蕴含着丰富的产业、科技、人才、市场等资源,是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借助“双区”科研创新优势,推动我市企业与“双区”研发机构的深度合作,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李雅林说。
此外,潮州还将深度挖掘自身资源,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双区”重要旅游康养目的地;发挥“双区”潮人众多的优势,深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青年同心圆计划”,增进港澳潮籍乡亲同宗同源的文化认同;对标对接“双区”制度规则,构建开放互通的政策环境和相互衔接的公共服务体系。
针对潮州将如何加快打造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省人大代表、潮州市市长殷昭举表示,将通过狠抓临港重大项目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来实现。
“所谓‘特’,就是找到自己的特点、特色、优势,‘精’是要做得精致,出精品,不但我们自己要做好,还要和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融合发展。”殷昭举说,打造沿海经济带新增长极,要充分发挥潮州海陆空交通区位优势凸显,八大传统产业基础雄厚,潮文化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等优势,通过做深做实“特精融”文章推动高质量发展。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实习生 梁思华
编辑:任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