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总会过去,春天总会到来。经过寒冬的洗礼,春天的萌芽只会长得更加坚韧。观众在成长,变得更加注重电影品质。片方也在成长,变得更加理性,不再单纯痴迷小鲜肉的虚无流量。
口碑的好坏终于压过明星阵容的厚薄成为决定影片市场表现的关键因素。这一年明显的趋势是,好的电影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票房成绩。
在这样的理性初春带动下,中国制造的动画电影、科幻电影们也纷纷迎来了新的里程碑。这些迹象都让人满怀信心,相信中国电影在不远的将来定会步入万物复苏的春天。□三石
2019十佳电影
NO.1 少年的你
豆瓣评分:8.3
评分人数:761302
热搜次数:103次
国内票房:15.32亿
从《七月与安生》到《少年的你》是青年导演选题的大胜利。
《七月与安生》证明了曾国祥不只是明星之子,还是那种罕见的男导演——如同他的师父陈可辛那般,擅长用影像捕捉女性情感的细腻。
等到《少年的你》,细腻情感和青春话题依然在,还多出一层对现实关注的厚重。《少年的你》是好看的商业片,也是能影响现实的艺术品。
霸凌、成长、高考……曾国祥凝练出现实中的黑暗,将陈念和小北这对悬殊却又真挚得不那么真实的人物关系放入其中,与观众共同感受命运的折磨。巨大的戏剧冲突、青春成长的无力感,曾国祥打造出独具风格的“青春残酷物语”,最终将观众带回到对现实的思考。
曾国祥的影像风格一如既往地突出,大量的特写镜头聚焦主演的脸,也在直击观众的心。周冬雨一如既往的好,而易烊千玺也证明了流量小生只要端正态度,脚踏实地去诠释角色,便有机会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三石)
NO.2 春江水暖
豆瓣评分:8.3
评分人数:1714
获奖:FIRST影展最佳剧情长片、最佳导演、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华语映像单元最佳电影、第27届德国汉堡国际电影节影评人选择奖
150分钟的片长,一个知名演员也没有,导演也没名气,《春江水暖》凭什么能留客?凭什么在诸多国内外电影节上收获各种奖项?
江南水乡、四季更迭,一家两姓的四兄弟,为照顾失智老母亲,经历拆迁搬家、嫁女娶媳、欠债还债等一系列大小琐事,将一个现代市井生活长卷展示在观众面前。
故事不狗血却足够真实,贴地气;节奏不拖沓,起承转合都有分寸;风景美如画,富春江畔山水庭院,皆可入画。导演顾晓刚就似一个绘画高手,以摄影机为画笔,泼墨挥毫,长短镜结合。
音乐总监窦唯为《春江水暖》灌注了一缕古典的魂魄,余音绕梁的箫声琴音,锦上添花。在《春江水暖》里品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几代人风格迥异的浪漫爱情,城市变迁的种种痕迹,这就是现代人正经历的热热闹闹的生活,也是能引发观众共情的看点。(林灵汐)
NO.3 南方车站的聚会
豆瓣评分:7.4
评分人数:161930
热搜次数:12次
国内票房:2.02亿
影片最有趣的地方,是刁亦男保留了他的电影趣味。几位主角,警察,陪泳女,犯罪嫌疑人,依然是熟悉的配方。堪称年度亮点的摩托车交流大会,警察任务布置大会,拆迁整改动员大会。
片中还有许多群演的面孔,那是一个磅礴有大湖,混杂有棚户,会令搜索队迷失的城乡结合部世界,还有你所熟悉的,新世纪中国特色的城中村建筑。城市不断通过起高楼,修筑高架桥地铁车站,制造出一些钉子户,还有更多的拆迁财富神话。
用另外的词汇来描述,就是一系列无可阻挡的变形繁殖,制造光怪陆离,奇形怪状的结合处面貌。(木卫二)
NO.4 地久天长
豆瓣评分:8.0
评分人数:198256
热搜次数:5次
国内票房:4472万
获奖: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
《地久天长》能以国际影展片的面貌进入主流观众视野,一方面源于其处理时代遗痛的方式是指向和解与原谅,另一方面则是男女主角以精湛演技将漫长岁月里的苦难勾勒出了不动声色的力量。
不去咎责或控诉,虽然淡化了某些尖锐与批判的部分,却也更贴近跌宕时代里的平凡人生。创作者意图拍出一部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平民史诗,展现小人物的命运浮萍,碎片化叙事里的命运辗转轨迹,宛如一部让普通观众毫无距离感的家庭伦理剧。
剧作和视听语言放在导演个人脉络中也许不算特别突出,但影帝影后级别的表演,却让人很容易从中辨认出自己父辈们的面貌。安静沉稳地去叙述中国当代史,本身就充满难度。
该片的宏大立意之下,最让人有所共情的是个体的情绪片段。而其书写的主题本身又万分重要,尤其可以成为“用平凡的家庭史去书写时代”之院线电影典范,因而是2019年最无法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一。(贾选凝)
NO.5 撞死了一只羊
豆瓣评分:7.2
评分人数:36497
国内票房:1068万
获奖: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最佳剧本
多数人还没能看到万玛才旦最新作《气球》。但2019上半年的《撞死了一只羊》,已经带给影迷意外惊喜。影片格局貌似不大,却异常完整,更没有为了躲避审查,迷陷在隐喻或符号之中。
片中人物寡言少语,人物设定和情节设置故意重复。它以镜像般的双相金巴(司机/杀手),带出了一系列标签化的人物,如僧人、屠夫、乞丐等等。如果看过张杨《皮绳上的魂》(更登彭措兄弟在一系列时空交错后,执着要完成对仇家金巴的复仇),更会觉得这个“吾好梦中杀人”的公路片故事,皮相简单,却玩味十足。全片最有趣的部分发生在康巴酒馆。
万玛才旦调侃起王家卫(影片是王家卫的泽东公司出品),还有往百威啤酒上贴标签的玩笑,似乎不断影射着电影的身份迷失主题。(木卫二)
NO.6 我和我的祖国
豆瓣评分:7.8
评分人数:556393
热搜次数:83次
国内票房:31.67亿
31.67亿元票房和7.8分豆瓣评分,告诉观众两件事。一是主旋律电影也可以拍得贴近观众生活;二是这种电影也可以这么看:观众不必正襟危坐,甚至某种程度上可以像在看一档《我是导演之巅峰对决》的综艺节目,让自己犹如评委那样,给7位导演的能力排个座次。
第一项能给观众带来“沉浸式”观感,第二项则带来“参与感”。由7个短片串成的电影,更像一个成果展,展示的是内地主流导演处理材料的能力。我们看的不是影片本身,是共同经历的事,这些都是难以忘怀甚至令人激动的经历啊。(芒斯特)
NO.7 流浪地球
豆瓣评分:7.9
评分人数:1394347
热搜次数:100次
国内票房:46.18亿
曾经观众将中国科幻电影的希望寄托在《三体》上,但《三体》难产,而另一部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却悄然而至。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硬科幻大片。
观众可以不喜欢太空战狼,但无法否定《流浪地球》的宏大的格局和极高的完成度。片方在用“媲美好莱坞”之类的宣发短语时,终于可以不再昧着良心、红着脸。硬科幻电影需要大量视觉特效作支撑,无法全由导演的灵感肆意飞迸来解决所有的问题,需要极为系统严谨的制作流程。
《流浪地球》的成功意味着过去以导演中心制为主导的中国电影行业终于有了一次高纯度的工业化表现。影视制作工业化虽然不可避免地会催生各种流水线上的陈词滥调,但任何体量庞大的电影制作都依赖工业化的保障。在影视寒冬中,《流浪地球》和它的工业化表现再次让人看到了中国电影集体崛起的希望。(三石)
NO.8 哪吒之魔童降世
豆瓣评分:8.5
评分人数:187602
热搜次数:176次
国内票房:50.11亿
在上映前,大概连神仙都想不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可以拿到50亿的票房,但这件事却真实发生了。
国产动画电影一直被贴上低幼的标签,但戏里戏外,哪吒都在试图打破偏见。你要说这部动画有哪些方面特别突出,好像也说不出来,但它却方方面面都做得不错。说到底,国人还是支持国人的,只要你能交得出货,大家还是愿意买票捧场、口口相传的。
大概也因为如此,《哪吒》仅凭借不错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完成度就受到万众追捧,成为50亿的票房奇迹。《哪吒》的巨大成功,算是赶上了好时代,同时也是这个时代的漂亮注脚。
在这个时代里,电影人、动画人只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把方方面面都做到位,就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回报。这部动画电影能够让那些默默无闻但认真耕耘的电影人看到希望,也为国漫电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三石)
NO.9 过春天
豆瓣评分:7.7
评分人数:168125
国内票房:982万
获奖:第43届香港国际电影节新秀电影竞赛最佳女演员
新人女性导演白雪在刚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时不得不屈从生活,早早走上结婚生子的路,在当了多年家庭主妇之后毅然重新拾起电影梦想。
过春天,是过关,也是少女在迈过青春成长茫然的关口。同样是刻画成长的心理历程,白雪找到一个独特的身份作为切入点,使得《过春天》这部电影处女作显得与众不同。
尽管是新人作品,但《过春天》的视听语言打磨得足够成熟,几处定帧画面的运用独具特色,成为点睛之笔。局促的房间里,炽热的红色光笼罩,少男少女互相往对方身上绑胶带,不安的躁动和青春的爱欲糅杂其中。两人明知危险的命运在等待,渴望挣脱,却只能越陷越深。如此这般将成熟技巧和饱满情感融会贯通的场景处理,成为了白雪导演的风格标志,让人愈发期待她未来的作品。(三石)
NO.10 平原上的夏洛克
豆瓣评分:7.9
评分人数:44603
国内票房:936万
《平原上的夏洛克》最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在于其将侦探类型片和农村题材进行混搭。然而这荒诞的灵感创意却来源自导演徐磊亲戚所遭遇到的现实经历。
两个真实而平凡的农村人化身“夏洛克·福尔摩斯”,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追寻肇事逃逸的司机。这种人物错位所带来的荒诞,让影片中的幽默变得顺手拈来、喜剧感充满了银幕。全部起用非职业演员出演,赋予了影片更多真实的感,也让影片更具真实的力量。两个农村人越是努力去寻找答案,越是让人感觉现实的无可奈何。
初心真挚,野心不大。导演徐磊深知一部电影无法解决现实中没有出口的难题。他想要的只是通过一部影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还有记录下那些被时代抛弃了的人们,仅此而已。(三石)
出品:南方都市报文体副刊中心
监制:田霜月
统筹:王欣
执行:刘卫华
撰稿:三石、木卫二、贾选凝、芒斯特、
瓦力、林灵汐、seamouse
封面设计:李毅然
内页设计:崔智超
校对:凌淑琴 严文静 吴依兰 杨润贤
编辑:刘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