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溯源当审慎,禁吃野味须果决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评论
原创2020-01-28 23:29
南都评论员 黄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近日先后下发紧急通知和公告,宣布在疫情期间实施最严厉的野生动物管控措施,全面禁止人工繁殖场所野生动物转运贩卖,禁止一切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

专家表示,“吃野味是陋习,事关公共安全”,网民号召“抵制吃野味从我做起”,到现在官方最严厉的野生动物管控措施的出台,一道从源头管控病毒的网络看来正在越织越紧。

与此同时,一篇与“野味”有关的科学论文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月24日,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推出了“冠状病毒”专题,在线发表了五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原创研究论文以及临床研究数据,其中一篇是关于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论文。在这篇文章里,科学家分析41个病患临床病例后认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疫源地,有可能并非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文章内容一经披露,不少人为之困惑:此前所有信息均认定华南海鲜市场与疫情的传播高度相关,现在科研人员有了新的结论,难道华南海鲜市场背锅了?“野味”背锅了?那么严厉的相关管控措施还有必要吗?

科学家求真务实的精神永远值得尊敬。可以看出,就在这篇论文里,这种精神也有充分体现。一方面,没有预设立场,另一方面,态度十分严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疫源地有可能并非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可能”两字就极有分寸。

用“可能”这样的词汇绝不是科学家耍滑头。病毒溯源原本就是一个艰难的科研过程,以2003年的SARS疫情为例,直到2013年,武汉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史正丽和她的团队才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证实在云南省的一个蝙蝠群落中发现了组装SARS病毒所需的所有基因。一个科研团队为追踪SARS病毒来源整整耗费了10年!

有了这样的例证再看《柳叶刀》的相关论文,科学家的严谨审慎显然是必要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就很难认为,这篇论文起到了为华南海鲜市场和“野味”洗刷的作用。

在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近日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这是一个事实;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新发传染病有一个特点,即它们几乎都和野生动物有关,这仍然是一个事实。鉴于华南海鲜市场检出大量新型冠状病毒,即使它不是本次疫情的疫源地,谁敢说未来的日子里一定不会引发灾难性后果?

无论如何,暂时禁吃、禁交易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怎么估计都不为过。而且从公众的认识和态度来看,永远禁吃、禁交易野生动物也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因为退一步论,即使吃“野味”不会惹出任何麻烦,自觉不吃、不交易也代表着文明的一种高度。

人类梦想诗意地栖居,野生动物只希望安静地栖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应该勿施于“它者”。

编辑:张子庆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张子庆2.54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