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这个最年轻的医院,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它提前推到战斗一线!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0-02-07 08:19

2月5日,东莞战“疫”前线传来捷报:全市首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了。“这是半个多月来,最让人开心的事情了。”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朱海鹏说,患者痊愈出院无疑是对东莞所有日夜奋战的医务人员最大鼓舞。

WechatIMG66.jpeg

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是东莞最年轻的医院,出生便承载着东莞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疫情流行救治重任。去年9月10才正式举办了开办仪式,原本计划于2020年底交付使用。但是,一场全国前所未有的传染病疫情将它提前推到了战斗一线检阅。

举全市之力,各大医院189名骨干迅速集结支援!作为东莞市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这座最年轻的医院是否经受得起考验?2月6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朱海鹏,将视角聚焦到了东莞定点收治医院,探访疫情一线的救治现状,以及正在辛苦战“疫”的医务人员。 

WechatIMG67.jpeg

战“疫”打响

病房酒店两点一线,两百医护人员半月没回家

 2月6日上午7点半,朱海鹏已早早到了市第九人民医院隔壁病区,这是他最近半个多月以来的工作常态了。朱海鹏担负着医院临床救治的管理工作,也是疫情防治专家组专家,每天早上,他必须先对整个病区进行查房,“要了解各科室昨天收治了多少病人、病情如何,有多少确诊、是否有重症等,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出现了重症患者,在医生交班时,朱海鹏也会参与病例讨论,给出治疗方向。作为业务副院长,医疗救治工作之外,他还要承担行政管理职责,比如人力、物资等调配。

 1月24日,战“疫”序幕正式拉开,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被指定为东莞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随后,东莞从全市各大医疗机构抽调了189名骨干力量,强化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救治能力。“各医院医生的用药习惯都会有不同,专家需要什么药,我们要尽快送到他们的手上,不然临床医生会承受较大的压力。”

好在,经过十多天的磨合,人力、药品、器械等都走上了正轨,配合已非常顺畅。朱海鹏说,现在他能够将更多精力用在临床上了。

采访过程中,朱海鹏回复记者的语速明显不停地加快,手边需要处理的事情没有间断过。作为全市定点救治医院,目前该院承担着全市47例患者(一例已出院)的救治以及不少疑似患者的救治工作,“现在病人还是挺多的,医院已高速运了,一线医务人员也非常辛苦。”

 1月20日,在关注到武汉疫情发展态势日趋严峻后,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取消休假,全员返岗投入到备战工作中。为了集中收治患者,该院紧急腾空医院普济楼的病房,将包括艾滋病、肺结核等约60名重症患者转移分流。同时,筹建ICU病房,筹备各种各样的医疗设备和物资,做好了充足准备。

“年三十那天进入病房后,我们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了。”朱海鹏说,包括全市各大医院前来支援的医务人员,大约有200人奋战在临床一线,这些人每天都是病房、酒店两点一线,“我们都是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人,意味着都有被传染的可能,为了家人和社会负责,我们都要隔离起来,所以统一住在医院附近的酒店里。” 

临床压力骤增

“症状不明显,病程却进展很快”

  2月5日,东莞首例治愈患者出院,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确实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朱海鹏坦言,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是胜利的开始,“对于病友来说,今天是他,明天后天就是自己啦!很是鼔舞士气。”

WechatIMG65.jpeg

 让大家比较欣慰地是,从目前定点医院收治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患者情况都比较稳定,只有个别危重病例被转移到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但是,临床一线的救治却丝毫不能放松,甚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我们临床分析发现,新冠肺炎这个病不同于其他的病,患者的症状都不明显,但病程进展变化却非常快。”朱海鹏举例,有些患者住院两三天,发烧、咳嗽这些症状都不明显,但是一照片子竟然发现肺部已经发现了明显变化,“这对临床来说,无法参考病症这些客观情况来做判断,只能通过定期检测、抽血、CT等检查来反应,这无疑增加了临床的诊治难度。”

 这两天(2月4日),临床救治就因此经历了一番突如其来的险情。“我们前天组织了一个大会诊,把病人的情况都拿出来讨论了一遍,认为东莞目前的患者情况都很稳定。”朱海鹏说,结果隔了一天,再一看检查结果,两个危重,“我们压力骤然增加了。”

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不仅提升了诊治难度,也大大增加临床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特别是护理人员,更加需要他们实时监测好患者的情况,所以护士们一旦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进入病区后,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朱海鹏说,一般情况下,人运动增加,再加上紧张,就会产生更多的尿液,护理人员在病区不停忙碌,坚持4个小时已经是极限了,“但是,我们有些护士最长能够呆6个小时。”

WechatIMG68.jpeg

工作结束后,医护人员洗澡换好衣服,全面消毒后才能返回酒店。一天下来,只有在酒店的房间才能摘下口罩。朱海鹏说,很多人脸上都是红肿的,“口罩戴久了,头会晕,脸上的印子也久久不会消退。”

隔离治疗

患者可以玩手机,不要因担忧而瞒报接触史

接下来,临床救治或许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截至2月6日12时,东莞已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共47例。朱海鹏坦言,随着返莞高峰来临,短时间内可能收治的病人还会继续增加,“不过,我个人认为,随着防控措施的落地,这个疫情的拐点很快就要来了,持续增长的势头很快会停下来。”

但是,朱海鹏坦言,倒是最近看到新闻,陆续出现了一些患者就诊时隐瞒湖北接触史或旅居史,反而会增大疫情扩散的风险。

朱海鹏分析,这可能是很多市民对于隔离治疗有一些误解所致。“很多人会觉得,隔离就是被带走关起来治疗,会有担心和恐惧。”朱海鹏说,实际上,隔离治理就跟普通住院治疗差不多,患者可以玩手机玩电脑,可以跟家人视频通电话,“只是不能出去,不能让家属探望。”

不过,朱海鹏也坦言,由于隔离治疗时间通常长达10多天,一些住院患者难免会出现情绪波动和焦虑的情况。

  “有些患者每天上网刷了很多关于疫情的信息,就会对自己的病情产生担忧,可能情绪会有波动,时而表现出暴躁的一面;还有患者可能因为患病后比较孤单无助,加上隔离治疗期间亲人无法探视,会有一些抑郁的情绪,比较低落。”朱海鹏说,这个时候,他们作为年资高一点的医生便会深入病房,与患者交谈,对他们进行安抚,“告知他们这个病可以治疗,广东目前都没有死亡病例,让他们要有信心。”

为了缓解患者的情绪,最近,东莞市精神卫生中心还派驻了两名心理咨询师进驻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朱海鹏说,“他们能够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对于患者帮助很大。”

人物特写

“新病毒来袭,专科医生一样会害怕”

东莞临床救治主力军,“我们做了最充足的准备,有能力救治”

“这是我第一次过年没有回家去团聚。”朱海鹏今年48岁,作为东莞临床救治的主心骨之一,他一直奔走在抗疫的一线。虽然是感染专科医生,虽然经历过03年的非典,但他坦言,越专业越担心,没有100%的防护,“但是,这是一个医生应有的担当。”

WechatIMG71.jpeg

第一次没回家过年,儿子突然懂事了

记者:听说您本来已经买好了票准备回家过年,但是最终早早放弃了?

朱海鹏:本来是准备回湖南老家过年,已经买好了票。因为家里有两个老人身体都不好,母亲年迈多病一直不能出门,岳母由于肾功能衰竭,每周都需要血透。所以,每年过年不管怎么忙,一定会在年关抽出时间回去团聚,看望老人。

但是,今年我们一直都在关注武汉疫情,发现情况走势不好,1月10多号,我就跟妻子反复考虑,商量了几个晚上,最后决定我退票,让妻子和儿子回家配老人过年。工作了这么多年,今年是我第一次过年没有回家,虽然心里有些孤单,但是想到医院一起奋战的同事们,也觉得这是医务人员必须的担当。

记者:家里人都很担心您吧,他们有说什么吗?

朱海鹏:老人家都很理解,倒是儿子的反应让我酸酸的。我儿子今年高二,很聪明但也很调皮,平时都是我亲自管教,所以很多事他对我的态度也很冲。但是,这次疫情让他突然变得懂事了,像换了一个人,每次视频电话的时候都会让我注意身体,让我不用担心家里,他会帮忙照顾妈妈,说得话很暖很窝心。

也曾战过非典,专科医生也会担心

记者:虽然是感染科的医生,但疫情来临了,您会害怕吗?

朱海鹏:还是很担心,也会有害怕。凡是专业人员都知道,最怕的就是新的病原体,这个病原体传染能力强,传播途径又还不是很明确,这种就算做好全面预防,也有可能因为某个细节没注意而出现感染,这也在临床得证明过了。

记者:非典的时候您也在一线?

朱海鹏:非典的时候,我还在湖南湘雅医院读博士,当时感触很深,我的倒是从北京开会回来就被隔离了。我自己就在发热门诊上班,整整工作了两个月。

所以我也特别感谢我们那些年轻医生,他们思想觉悟很高,义无反顾地奋斗在一线。很多人尽管家里情况特殊也主动请战,比如我们有个李医生,家里有两个小孩,老公去援非,还要申请来上班,我们最后还是拒绝了;还有两个护士怀孕了,还在科室上了几天班,我们实在担心,就让他们去“爱心门诊”,接待门诊病人了。 

东莞做了最充足的准备,有救治能力

记者:医院接到东莞首例确诊病例的时候,当时是什么情况?

朱海鹏:当时整个流程都很顺利,镇街通知我们去接,半个小时,我们就把负压救护车、人、防护物质等全部准备好了。因为在此之前,我们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了。

记者:返莞高峰将至,您觉得,目前东莞的救治能力能够应对吗?

朱海鹏:我个人认为,疫情拐点很快会到了,患者可能会持续快速增长,但是,这个不会持续太久。

不过,东莞也做了最坏的打算,最充足的准备。九院是东莞唯一的传染病医院,而且正式交付使用是今年下半年。所以,我们积极筹建临时防疫病房,1月30日已完工,可以增加200个床位,这样全院共有有500个床位可供使用。而且市里还另外抽调了400个医护人员作为后备队伍调用。在医疗设备上,我们准备了ECMO等设备,会根据患者情况投入使用。

整体来说,东莞的救治水平一直位于广东的前列,我们有信心绝对有这个救治能力。

“大家一定不要太担心,疫情之后再聚”

记者:市民最希望听到来自临床救治专家的声音,您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讲吗?

朱海鹏:其实,我最想说的是,大家一定不要太担心,如果有感冒发烧症状,不要紧张,一定去东莞的发热门诊,如果有湖北接触史一定要明确告知,就算要隔离治疗,也不用担心。

另外,就像钟南山院士倡议的,大家尽量呆在家里,减少出门,等疫情稳定了,感染的人数明显减少了,再出门相聚。

人物名片

朱海鹏 博士、主任医师,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

本次任东莞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防治专家组成员,东莞市临深片区组长

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科学研究工作,为南方医院硕士生导师、广东医学院兼职教授,多次获得岭南名医、东莞名医、东莞市特色人才、东莞市科技进步奖等荣誉称号。

 采写:南都记者 肖佩佩

编辑:刘辉龙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