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抗疫一线 | 大年初一带被子复工,十人日产五千试剂盒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经济
原创2020-02-17 18:00

“我是一名党员,一定要行动起来。”看着同学们都上前线支援武汉,广州伯信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王晓香也想做点什么。随后,就有了大年初一召集十名公司骨干复工,突击研发生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的故事。

全民抗疫,广州本土的小微企业也冲在抗疫第一线,尽管人手不多,但复工三周,这十人的队伍已经加班加点日产5000人份的试剂盒。“我们计划扩大十倍产能,试剂盒短期仍供不应求。”王晓香告诉南都记者,但800万的资金缺口可能是横贯在其面前的一道鸿沟。

A
与时间赛跑:吃睡都在公司

广州伯信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伯信生物科技”)是一家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生物科技公司,专业服务于生命科学领域,以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见长。

伯信生物科技的总经理王晓香是临床医学专业出身,对疫情相关信息也很敏感。当她看到自己的同学们在除夕就出发去武汉前线支援了,心里也想为抗疫做点事。“全国人民都开始进入抗击疫情的阶段,疫情是一件无人是局外人的重大事件,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贡献。”她这样说道。

WechatIMG8.jpeg

广州伯信生物科技公司的员工复工生产(受访者供图)

大年初一,公司骨干陈存款、黄彩益、张娟、申小青等人就被王晓香召集起来召开紧急微信电话会议,当即定下两个研发项目,随后马上就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接到任务的同事二话不说,就订票或开车回公司上岗。”王晓香向南都记者讲述了公司春节提早复工的故事,“我们公司技术总监董先辉住南沙,实验室在黄埔科学城,但他知道这是与时间赛跑,索性就带着被子和衣服直接住在公司了。家里还有老人和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顾不上照顾。研发同事吃的就更不用说了,大部分时间是泡面为伴,有的时候我也会抽空买些肯德基之类的快餐……”

由于疫情来得太快,必须要短时间内就要拿出检测手段,快速给市场供给。首先要把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盒研发出来,尽管前期复工只有十人的团队,但她的要求是“一定要在灵敏度和特异性上做到最高标准”。据王晓香透露,先头部队已经在2月8日研发成功,并迅速投入生产,目前,十个人的产能达5000人份/每日。

B
与资金短缺抗争: 金融暖企支援或带来希望

十人团队拼了半个月的成功研发,随后又一周的加班加点紧锣密鼓安排生产,但这个数量远远不能填补当前市场的缺口。原料、质控和产品注册等多个环节也是新冠病毒检测盒生产商面临的主要挑战,此外,还有后期生产阶段的资金短缺问题。

WechatIMG10.jpeg

广州伯信生物科技公司员工复工生产(受访者供图)

“今天我们已经全面复工了,计划将产能扩大至春节期间的十倍。”王晓香这样告诉南都记者。不过南都记者了解到,伯信生物科技共只有30名员工,想要扩大十倍生产力似乎有些人手紧张。对此,王晓香比较自信,她表示现在已经在发布招聘增加人员了。

据南都记者了解,当前伯信生物科技生产的试剂盒尚未进入市场,主要是产品注册上市审批还需落实。对此王晓香解释称,“我们的试剂盒上市需要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进行审批,不过国家药监局上个月已经开通了应急审批通道,我们也已经在提交资料进行审批,希望尽快拿到批文。另外也向国家科技局提交我们的产品核心技术和技术标准。”据悉,该公司生产的试剂盒将主要供应疾控中心、科研单位和一些政府物资分配无法有效达到的医院。

王晓香透露,当前检测试剂盒的缺口依然很大,一是检测人员范围在扩大,另外在一定时间内可能还会进行筛查,所以即使产能扩大十倍也仍会供不应求。面对南都记者关心的原料采购问题,她表示为了不耽误生产,都是从省内供应商处采购原材料,基本不受影响。但预计尚有800万左右的资金缺口,不过她说,“我们已经在跟工商银行、广州银行积极接洽,正在提交资料给银行,希望拿到广州的‘疫情贷’,利率会低一些,减轻企业压力。”

近期,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五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支持疫情防控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的意见》,被称为“暖企18条”,这也引发了王晓香这样的企业主的关注。她表示,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企业最大的困难就是在特殊时期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尤其是像生物企业突然要扩大规模就担心资金储备问题,现金流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暖企18条”中专门针对广东股交所挂牌企业,支持中长期、低息的 “四板市场可转债”发行,这一优惠政策她也格外关注。在她看来,可转换债券能够大大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为公司升级技术、占领市场提供强大助力。让市场内外的各家投资机构、合格投资人关注到优质企业,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编辑:熊润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