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春色梦中人!国博带你云游“大观园”,重温《红楼梦》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0-02-23 12:53

自12月2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以来,“隻立千古——《红楼梦》文化展”再度引发一场红学热。各个年龄段的红迷观众纷纷至展厅打卡,在红楼文物前流连驻足。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红楼梦》文化展,包括中国文联、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在内的二十多家文博单位联袂参展,许多与《红楼梦》和其作者曹雪芹相关的珍罕文物首度面世。

因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国家博物馆于正月初一起开始闭馆,开馆日期待定。同时,国博官微开辟“国博邀您云看展”栏目,以视频、图文、语音导览相结合的方式,将展览的各个侧面巨细靡遗地推送至观众眼前。

展厅现场6.jpeg

展厅现场 国家博物馆供图

立体呈现《红楼梦》的前生今世

展览题目取自梁启超的一句话:“以夫小说言,《红楼梦》隻立千古,其余无足齿数。”

展览分为“揭开一座文化高峰的面纱”、“经典的创作背景”、“不朽的文学巨著”、“广泛的文化传播”、“深远的文化影响”、“走向崇高深邃的中华文化精神”六个部分,展出各类文物、文献、艺术品近600件套,就千古奇书《红楼梦》的前生今世,层层深入,娓娓道来。

展厅以朱红色为主色调,门口树立牌楼,上有“文华大观”四个赤金大字。

步入序厅,首先可见清代改琦款《红楼梦》图册中的《通灵宝石·绛珠仙草》一页。该画以青绿细笔,画青埂峰下被女娲遗弃的顽石一颗,石畔有一株柔艳仙草。顽石入尘寰历劫,绛珠以眼泪报恩,《红楼梦》的故事以此神话发端,在展览中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序厅中的《通灵宝石·绛珠仙草》,带领人们走进红楼梦的文化世界.jpeg

序厅中的《通灵宝石·绛珠仙草》,带领人们走进红楼梦的文化世界 国家博物馆供图

据介绍,改琦别号玉壶山人、玉壶外史、玉壶仙叟等,在曹雪芹逝世后十年出生,彼时《红楼梦》已广为流行。因对《红楼梦》故事情有独钟,改琦在1816年绘制了木刻版画《红楼梦图咏》,是《红楼梦》版画插图的经典之作。

“此次展出的清代改琦款《红楼梦》图册与常见的改琦绘制的木刻版和黑白版有很大不同,丰富了我们看到的《红楼梦》人物形象。” 展览副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向谦说。

展厅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红楼梦》在不同时代的各种珍罕抄本、印刷版本、续本及译本,其中许多版本为首次公开露面,直观地体现出《红楼梦》有谁看过,有谁抄过,有谁研究过。

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为《红楼梦》早期三大抄本。此次展出的

《己卯本红楼梦》,为乾隆己卯年间怡亲王府所传抄。向谦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己卯本红楼梦》是后几十回,前几十回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此次将两个馆藏的《己卯本红楼梦》进行了合璧展出。

展厅现场7.jpeg

展厅现场 国家博物馆供图

同样出现的还有由程伟元、高鹗在1792年刊行的《程乙本红楼梦》。虽然一直饱受争议,《程乙本红楼梦》是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它也曾受到胡适、白先勇等现当代学者的推崇。与《程乙本红楼梦》同时展出的还有高鹗的殿试卷,程伟元的《指画罗汉图册》等。

冯其庸手抄《庚辰本石头记》、李治华先生的法文本《红楼梦》手稿等,也在展厅中亮相。

当代 冯其庸手抄庚辰本《石头记》.jpg

冯其庸手抄庚辰本《石头记》 国家博物馆供图

不可错过的还有诸多与《红楼梦》和曹氏家族相关的文物艺术品。其中,《治隆唐宋碑拓片》由康熙皇帝亲自书写“治隆唐宋”四个大字,交与江苏驯服宋荦和当时的织造郎中曹寅,并嘱咐曹寅进行刊刻摹勒上石的。

清代 嵌珠石点翠银钗.jpg

清代 嵌珠石点翠银钗 国家博物馆供图

由于《红楼梦》当中对贵族女性日常服饰的描写可谓不辞繁缛,此次展览特意辟专区展览清代贵族女性服装、织物、佩饰等,精彩辉煌,难以胜数。又有《红楼梦图咏》、《大观园图》、《群芳夜宴图》等工细画作,辅以瓷塑、牙雕、木刻等等,摇曳生姿,给人无尽的视觉享受。“但愿通过此次展览的举办,让观众重新阅读《红楼梦》,重温中国文化经典。”向谦说。

大观园场景复原

南都记者注意到,“《红楼梦》文化展”的展陈空间典雅幽静、古意浓郁,步入其中便如游园一般,“委实观之不足”,随处体现着展陈设计者的匠心。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陈设计师李磊介绍,展览设计上十分注重“对称性和非堆成性的运用”。

首先在平面上,选取几组相互对照、点位对应的画作元素来烘托展厅的观展氛围。李磊说:“例如在展厅入口的长廊两侧,我们做了一组巨幅的画作喷绘,分别展示馆藏的《大观园图》和《怡红夜宴图》,配合朋友圈立牌,适合观众在此留念。”

展厅现场4.jpeg

观众在红楼人物“朋友圈”合影留念 国家博物馆供图

“在展览的朱屏墙面,我们选取了《大观园图》的两处局部,用画面来做橱窗式的灯箱,分别对应的是《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中的‘秋爽斋偶结海棠社’,与第三十八回的‘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而在空间上,展览引入了传统园林的布局,园中设庭,选用洞门与露窗的结合方式来增加空间层次,它们在空间中对称、呼应,造型样式和朝向又各不相同。两组悬挂式的垂布喷绘,大小和位置与下方的展柜相对应,使空间布置更为丰富。

展厅现场.jpeg

展厅现场 国家博物馆供图

在展览的第三单元,进行了大观园场景复原。李磊介绍,此处又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因地制宜,将圆亭与四角亭作为对称衔接的两个半亭,在功能上贯穿联通两个展厅的空间,依据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册,用平面绘景与立体浮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景观搭建,歇山顶灰瓦木结构,廊柱,石桥,隔窗等建筑元素,错落有致皆有体现。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陈设计师王宇洁则提到,此次的展览设计同时观照了“动”与“静”,“大”与“小”两个方面。前两个单元的展品相对安静、规整,因此用低照明龛柜的形式来聚焦展示。而在服饰、佩饰、工艺品单元,展品相对更贴近百姓生活,更有温度,展陈的方式也更活泼热闹。

为了复现曹雪芹艰辛的创作过程,展览的第二单元一比一复原了曹雪芹的书房,此为一间寒陋斗室,折射出曹雪芹“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的蹇迫晚景。王宇洁说,在展陈设计上,此谓之“小”。

一比一复原曹雪芹书房.jpeg

一比一复原曹雪芹书房 国家博物馆供图

而在第四部分讲到《红楼梦》的文化传播的力量的时候,为了把抽象概念视觉化,设计了一个11米体量的顶天立地的书墙,书墙上摆满与《红楼梦》研究相关的著作,两相对比,气势撼人,此谓之“大”。

再搭配上金陵十二钗互动与大观园VR动画两个多媒体展项,观者更可以由实入虚,由虚入实,在现实与幻境中穿梭往返。

展厅现场5.jpeg

展厅现场 国家博物馆供图

“我们希望将《红楼梦》这一家喻户晓的文学巨著,从文字叙述中抽离转换成一种视觉的语言,应用到展览的展示设计当中,给观者以更具代入感的观感体验。”李磊表示。

展览展期为3个月。因疫情期间国博暂不开放,2月23日16:00-17:00,国博将通过阿里淘宝直播,由国家博物馆专职讲解员董胤、赵梦阳、王松楠带领大家重温《红楼梦》,云游“大观园”。

(文本摄影:余冠辰、庞道琼。所有图片由国家博物馆提供。)

编辑:黄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