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亨利齐名的英国作家萨基的《萨基短篇小说选》近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出版。《萨基短篇小说选》收集了英国最出色的讽刺短篇小说家萨基的作品。这些作品均从其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中选收而成。萨基一生著有短篇小说135篇。其中,又以《黄昏》和《敞开的窗户》最为著名。
萨基(Saki,1870—1916)原名赫克托•休•芒罗,出生在缅甸,生长在英国,被誉为英国最出色的讽刺短篇小说家。他以其丰富的阅历和卓越的艺术才华,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五光十色的欧洲社会生活。在欧美,萨基与欧・亨利齐名,他的作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结尾经常出人意料。
他的作品结构严谨,构思巧妙,文风机智、俏皮,用笔辛辣、奇特,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社会生活,反映了上层社会的种种陈腐庸俗与愚蠢浅陋,无情讽刺了现实的政治状况,并且常以异峰突起式的意外结局点明主题。文笔不俗,故事有趣,是当之无愧的英国文学经典作品。配上插图名家爱德华•戈里(Edward Gorey)的二十余幅插图,更添风采。
在欧美,萨基是与欧•亨利齐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近年来,国外又兴起了阅读萨基的一股小热潮。两个重要的图书系列,“人人文库”(Everyman)和“纽约书评”(NYRB)相继推出了萨基小说选。
萨基的早年经历与其后辈作家乔治·奥威尔简直如出一辙。父亲是缅甸警察局的总督察。 一八九三年,萨基步父亲后尘远去缅甸就任父亲为他安排的军警之职。他虽一直病病怏怏,竟然颇为享受他的缅甸岁月。可是第二年他就发了异常严重的疟疾,只得返回英国。萨基在缅甸总共待了十三个月。
萨基于一八九六来到伦敦,开始为《威斯敏斯特报》撰写政治讽刺文章。自一九〇二年始,萨基任《晨邮报》驻外记者,先后驻巴尔干、圣彼得堡和巴黎等地。一九〇八年萨基定居伦敦莫蒂迈尔街九十七号,继续为《晨邮报》、《旁观者》、《威斯敏斯特报》和《每日快报》撰稿。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早已超龄的萨基拒绝接受数次军官的任命,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参军。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在没有战斗经验之前无法期望士兵能随他冲锋陷阵。他在战争期间一直坚持写作。
译者冯涛在《译后记》中写道:萨基的小说中的人物虽像极了那位唯美主义的悖论大师,可他的小说的基调或者说总体感觉并不会跟王尔德的作品混淆。他的基调其实是“冷嘲”:他更加自持,更加无情,更加含而不露。他的小说“真实到足够有趣又不会真实得令人生厌”(《圣韦斯帕鲁斯的故事》),虽可以当作笔墨游戏于茶余饭后消闲解闷,可他却从来不会哗众取宠、粉饰太平——他丝毫无意为所谓爱德华时代的生活方式辩护,他的冷嘲有时真会如匕首投枪般力透纸背,比如《拉普洛什卡的灵魂》、《托比莫利》、《预警》、《“马品式”人生》等诸篇。诚如他的后辈作家V·S·普里切特所言:“萨基写起来就像个仇敌。社会已经使他厌烦到几乎想杀人的程度。一两声响亮的嘲笑不过是恐惧的嘶喊的替代物。”古人讲“长歌当哭”,萨基不过是“长笑当哭”罢了。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