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24场疫情防控保障专题新闻通气会(广州医科大学专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院士就疫情的最新情况做了介绍,明确地表示:“我们有信心,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钟南山院士表示,关于疫情发展趋势,《柳叶刀》也曾发布过相关推测,他们预计2月初中国病人达到16万人。广州医科大学重点实验室基础研究团队,在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加上了两个影响因素,一个是国家强力干预,一个是春节人流因素。“2月15日下来之后我们的预测值是六七万,现在是七八万,我们更接近于权威的预测。我们有信心。“当时预测我们没有考虑到国外,现在国外的情况变了,还要另外考虑。“也可以那么说,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是发源在中国。“
钟南山表示,仅仅就中国的情况来说,《柳叶刀》预测最少在5月底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他的团队预测四月底基本控制疫情。
针对目前整个防控体系中的短板问题,钟南山做了直接的回应。17年前的非典首先发生在广东,此后国家制定出台了很多的防控、监测举措,并对防控体制进行了完善。 “这一次新冠肺炎,很快就能发现是新型病毒,这很了不起。2003年用了40多天50天,还是在香港特区发现的冠状病毒SARS”,院士表示,从这个领域来看,进步非常大。
“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什么时候出现,我们不知道,也意味着在这个领域的投入产出比要比较低,比较滞后”。钟南山院士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其实我们在12月31日就明确了新的病原体,1月3日分离出了病毒株,1月7日就报告了地方、国家疾控中心。
“但我们疾控中心的地位太低了,是一个技术部门,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很多国家疾控中心是直通中枢的,甚至可以直接向社会通报。“钟南山院士表示,这次疫情中,12月31日就发现了(病原体),可在国家高级别专家组进入之前,都没有明确人传人,这个问题报告到了地方政府,能不能向上报告,怎么报告,疾控中心不能做主。“从这次问题看来,我们疾控中心的地位要提高。”
此外,SARS之后,大家都以为是偶然事件,过后非典研究就不进行了。这也暴露了一定的短板,对不明原因肺炎的相关研究要持之以恒。“此次疫情中,治疗上我们有点束手无策,只能根据原理来治疗,短短几十天的时间,就要出特效药物,这很难做得到。”
有关此次新冠病毒的溯源问题。钟南山表示,病毒80%都是从动物来的,尤其是南方野生动物很多,所携带的病毒会传染给人,新冠病毒的宿主一个就是蝙蝠,还有穿山甲,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显示穿山甲身上具有高度同源性的病毒。
“有一个矿井有大量蝙蝠,有五个人进去,之后发生了肺炎,后来还特别请专家做了一些调研。“钟南山表示,所以现在应该禁止吃野生动物,特别在广东。“吃野生动物本来就是人类的陋习,之前没东西吃,吃野生动物,现在就不要吃了。”
“这一次也是一个极大的教训。”钟南山表示,如果在十二月初或者一月初能够采取严格的防控措施,病人会大大减少。
“现在已经是人传人了,但这个病毒从哪里来还是存疑。”钟南山说,发现有这个病毒的第一例是12月中下旬,以前是不是已经有了都不知道。
针对目前周边国家日韩出现了较多病例的问题,钟南山院士表示,现在实际上中、日、韩的病例都比较集中。钟南山称,日本主要是钻石公主号,现在有700多人确诊,相当高的比例,当时采用的战略办法就是不许下船,在船上隔离,结果越隔离越多,实际上有点失败。“这个做法比较失败,这个船不管怎么豪华怎么大,气体的传播,都在船上这个狭小的闭路系统,这个闭路系统是极容易促进传染”。
“那么会不会在过一个阶段后,我国的新冠疫情变成输入病例为主呢?这个也有可能,有些国家控制得不好,比如韩国”,钟南山表示,伊朗距离我们比较远,韩国和我们距离就非常近。“我的看法是有更好的加强国际的合作互相交流,我们也希望这么做,能共同分享成功的经验,有一个联防联控的机制,互相对这些病人早发现,我个人看法,只要早发现,85%以上都会慢慢好,这些经验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来完善,这个很重要”。
“在危难当头的时候,日本、韩国没忘记对我们的支持。现在他们的疫情再发展的话,我们也不要忘记对他们的支持。”钟南山院士表示,他很愿意,通过一个地区性的一个科学委员会、交流体系,及时交流我们掌握的防控疫情有效方案和治疗方法,这样更加有助于控制疫情。
针对疫情的控制,钟南山院士总结,中国一开始提的是群防群治,现在是联防联控,就是体制、监督的改变。“大概国外很难想到,中国达到高峰为什么那么快下来了,我想得益于机制。”钟南山建议,国外蔓延得很快得国家参考中国机制,早发现、早隔离。
韩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出现了疫情爆发现象,特别大的城市怎么做好疫情防控?钟南山表示,所有急性传染病中,首先还是要控制上游,要做早发现、早隔离,这是最关键的举措。 第二个建议就是收治上要做到去定点医院,在收治环节患者去普通医院,消耗大量的人力、物资和场所。 第三对于重的病人要综合救治,这一次疫情反映出来了传染病更重要是生命支持,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不断护理、保持生命,病毒载量就会慢慢变化。
“当然,我们也非常需要国际合作,很多领域,能极早发现方法”。钟南山还将应邀向欧洲呼吸协会做视频汇报。“我们希望有更大的合作,广州医科大学和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已经开始合作。
在武汉大量的疑似病人、临床诊断病人怎么办?钟南山表示,要解决好病人的鉴别诊断,现在美国流感也死了很多人,到底怎么死的不知道,但在中国一定要搞清楚。现在唐山、四川的一些公司在研发和临床验证两个东西,一个是在短时间鉴别出是新冠病毒还是流感。第二就是除了核酸检测之外,还要做IgM抗体检测,IgM检测是很好的辅助手段,现在已经用到全国,对全国病人的鉴别诊断以及正确诊断起到很好作用。
钟南山院士提出,大家经济要发展,同时也要做好防控。钟南山介绍,目前广医团队已经和富士康合作开展复工后的防控监测,那不是小企业,这几万人员高度聚集怎么防控也有了方法。一项就是进行检测,而且是双检测,一次核酸、一次抗体检测把工人的健康状况用双保险来摸清。
此外,钟南山团队还特别提醒了这一大企业的水龙头、下水道通畅。“下水道堵塞干燥、气体就会出来,高浓度的病毒就可能通过空气传播。大企业复工,关键是要预防聚集性、大面积的感染,我们也希望工作环境中能保持1.5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有关新冠肺炎的药物效果问题,钟南山院士表示,克力芝、磷酸氯喹还有其他的药物正在展开研究,一般用这些药病毒转阴时间是5-8天,不会超过10天。
“很坦白地跟大家说,大敌当前,要严格按照标准做对比实验,没有可能。”钟南山说。“但我观察了一下,几个药里可以感觉到磷酸氯喹相对比较好一些,四天多,多数就转阴。这个是非常初步的观察,但是必须有这么个过程。任何国家都会提出实践治疗第一,科研第二。”钟南山说。
钟南山院士介绍,通过对重症病人的病理观察,新冠肺炎病毒和SARS有明显不一样的特点,病人肺管里面非常粘稠的粘液非常多。“粘液在我们的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对象。现在也在想办法解决。钟南山表示,上海一个公司做了特殊装置可以治疗缺氧,现在在气道狭窄的病人中使用,也起到一个有效的结果。“现在初步在武汉尝试,一些病人用了后呼吸困难有改善,也开始在全国推广。”
钟南山院士在结束发布会时特别感谢了新闻媒体,真实的报道情况很重要。“感谢媒体在这场战疫中所付出的努力,我希望除了真实的报道之外,大家能报道很多鼓舞人心的消息,我们不怕别有用心的人的攻击,我们有信心,有我们媒体的支持。我们能让世界知道到底中国的体制、组织能力是不是在关键时候起到作用”。
编辑:游曼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