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留武汉77天,一对外地农村母女“四次出院”的疫情之战

南都N视频APP · 健闻
原创2020-03-09 09:36

待在病房已经72天的宋琦在3月6日终于走出了医院。

123.jpg

病人康复出院(来自新华社资料图,图文无关)

对于滞留在武汉77天的这对外地农村母女来说,她们经历了与病毒抗战的艰辛,体验了一波三折的磨难,尝到了绝望与希望的交替。在这复杂经历的背后,是疫情之下百万被困人群的缩影。

“来武汉做手术花了十几万借款,以为半个月就可以回去,没想到一待就是两个多月,还感染了病毒,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本该庆祝腰部手术康复的宋琦又被命运撞了“腰”。

出院首战:手术后第五天感染,年前出院计划泡汤

去年12月23日,宋琦在女儿张欣的陪伴下从湖北襄阳来到武汉看病。

49岁的宋琦患有腰椎滑脱和高血压等疾病,儿子在武汉上大学,女儿已经有一个三岁的孩子。全家依靠丈夫打工维持生计,十几万的医药费对这个农村家庭是沉重的负担。

刚到武汉人生地不熟,母女俩打听了好几家医院哪家做腰椎手术比较好,最后选择了同济医院。手术前会诊,宋琦被告知腰椎滑脱手术采用的是传统开刀治疗,术后切口要放置引流管,等待引流管出血减少后把引流管拔掉,之后便可下床行走,住院时间大概15天。

12月30日,宋琦被推进手术室。虽然腰椎上打了4个钉子,后半生都无法再取出,但是手术还算成功。

为了照顾行动不便的母亲,张欣在医院24小时陪护。医院的折叠床租金每晚3块钱,但每次睡醒后张欣都浑身酸痛,忍了四五天后,她买了些小孩子用的爬爬垫铺在地上休息。本以为熬过这十天就可以回家睡个安稳觉,让母女俩没有想到的是,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半月之久。

手术第五天,宋琦的伤口感染了,为此她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就这样,原定年前出院的计划被迫推迟,这是她们的第一次出院失败。

封城之战: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如果

病情打乱了母女俩的计划,也同时在打乱着整个武汉的步伐。一场悄无声息的疫情正在蔓延。

2019年的最后一天,武汉市卫健委发布消息,已发现27例新冠肺炎患者,未发现人传人现象,这样的数字和信息并未引起大多数人的在意。直到1月20日,武汉卫健委公布武汉市确诊患者198人,钟南山院士明确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全国民众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然而身在病房,不与外界接触的宋琦母女,虽然偶尔会听到别人聊到病毒,但并未放在心上。

再过四天就是春节。1月21日,医院人员劝母女俩先回家过春节,年后继续回来治疗。考虑到宋琦伤口已经感染过一次,回家后家里人不懂照料,担心伤口再次恶化,无奈之下,母女俩决定留在医院过年。

如果当初母女俩听从医生的安排,也许就不会有后来漫长的治疗和隔离期,也不会发生长达72天的“出院战役”。然而正如张欣朋友圈所说,“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如果。”

1月23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武汉封城禁令。

222.jpg

武汉街头(资料图,图文无关)

这一天,国家卫健委收到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30例,而在武汉预计超过数以万计的外来人员被滞留。

“封城的事我是在网上看的。我们本来也已经做好在这过年的准备了,所以当时觉得封城对我们离开没什么影响。后来每天去给我妈妈换药,听说这个事情很严重。”张欣告诉南都记者。

封城后张欣开始注意到一些细节。“在封城之前医生和护士偶尔戴口罩,封城后开始穿防护服。我们也没啥防护,找医院要口罩被拒绝,后来发一两个一次性口罩要戴个几天不舍得丢。”

封城后,吃饭成了一大问题。之前可以去食堂冲卡买饭,虽然饭菜不好吃,但母女俩还能接受价格。封城后,她们只能在医院订餐。最低的菜要12元,高的要26元,一份米饭要3元,母女俩一天要一百左右。

转眼到了除夕夜,这本该是个万家团圆的日子。相较于无数被困武汉、流落街头的人来说,母女俩如今有个安身之地,她们也不知自己是幸运还是不幸。

这是母女俩第一次在医院过年。她们之前商量好的除夕夜在网上定份酸菜鱼,却因封城后外卖送不进医院而放弃,于是便在医院订餐时点了萝卜排骨饭作为年夜饭。

“过年嘛,这心里还是空落落的,28年来我都是和全家人一起过年,今天就我跟我妈还在医院。我爸、老公和女儿一直在家等着我们回去。看着女儿在视频的另一头,我和我妈都哭了。”张欣说。

这个除夕,有的人流落街头无家可归,有的人热好饭菜静静等着,有的人连夜动身支援武汉。新年的黎明即将迎来,疫情的阴影却在慢慢蔓延。

333.jpg

武汉街头(资料图,图文无关)
转院之战:前后搬了6次病房,期间感染转院治疗

2月7日,宋琦没能迎来腰部康复,却收到了新冠肺炎确诊结果。唯一令人欣慰的是,陪同的女儿并未感染。回忆起当时如何感染时,宋琦自己也有些迷茫。

刚住院的时候,宋琦的病房在西区的28床。除夕前一天,病人基本上都走的差不多了,医院要把病人集中到几个病房里面,以便腾出病房消毒关闭。“我和女儿前前后后搬了6次病房。”宋琦说。

2020年1月的最后一天,同病房的病人陆续出院被家人接走,空荡荡的病房只有宋琦母女俩。

这是张欣来医院后第一次睡到床上,躺在久违的床上,张欣的心情异常复杂。

令她们没有想到的是,不断转换病床的风波才刚结束一个星期,宋琦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了。这一天是2月7日。仅隔一天,就是元宵节,没有汤圆、没有团聚,也没有一顿正餐。宋琦被隔离在病房里,女儿出去订餐,有时订不上,母女俩只好吃主治医生让人送来的泡面。

在担惊受怕中,母女俩熬过了漫长的两天。

在医院的对接下,宋琦坐着轮椅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被成功转移到北京医院援鄂医疗队负责的中法新城医院病区。母女俩并不知道,在武汉的大街小巷,有多少人还在排着队漫长的等待着病房。

据湖北卫健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月9日,武汉市新增新冠肺炎病例1921例,累计16902例。当天,武汉市28家定点医院开放的10300个床位,空床位仅剩378个,这也意味着有6800人左右没有病床。而自2月2日起,武汉已连续8天新增确诊病例超过1000例。每日千人的增长数字,使“人等床”成为最大难题之一。

与那些漫长等待病床的人相比,宋琦的成功转院多少有些幸运。

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女儿张欣不得不面临和母亲短暂分开。她被告知需要离开医院自寻住处,因为检测结果是阴性,张欣让朋友帮忙在网上定了一家旅馆,入住旅馆没有遇到想象中的麻烦。

一番周折,张欣有了新的落脚点,母女俩虽只相隔20分钟左右车程,却无法相见。

这场“转院战役”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疫情阴霾有了一丝光亮。

出院二战:在绝望中看到希望,在希望中迷茫止步

2月9日,宋琦带着自己的行李乘坐120前往救治地点。说是行李,也不过是一套衣服,一些洗漱用品。入院第一天,没有了女儿陪伴的她有些孤单和无助。

幸运的是,这里的医护人员细心的陪她做完了血检、吸氧等一系列安排,让她焦虑的情绪得到了一些缓解。

微信图片_20200309011145.jpg

医生交流病情(资料图,图文无关)

宋琦告诉南都记者,“因为行动不便,我需要什么,她们都送到我面前。我的脚有甲沟炎,指甲长到肉里面,我就疼的在那里哭。也是非常时期,指甲刀和剪刀都找不到,罗庆锋主任到处给我找。 ”

宋琦入住的病房一共3人,因为手术不能弯腰,同病房67岁的王阿姨多次要给她端洗脚水。“我都感觉不好意思,我是晚辈,怎么能让长辈给我端洗脚水。”

病区的护士长李磊知道后,有天晚上端来了一盆洗脚水给宋琦洗脚。第二次时,宋琦想要拒绝,李磊却说出了让她感动一辈子的话。“阿姨您就把我当成是您的女儿,您女儿不也是这样照顾您吗?”

444.jpg

李磊护士长为宋琦洗脚

除了医务人员和病友的贴心照顾,宋琦还在病房里陪病友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2月28日是病友王阿姨生日。北京医院带队的队长提前在酒店给她定了生日蛋糕。

“我们病房的人一起唱生日歌,当时太开心了,王阿姨高兴得一天都没休息,她儿媳妇还做了抖音,做的特别好。王阿姨说这是个很特别的生日,一生都忘不了。我也是,一辈子记住这个开心的日子。”

在温馨的环境下,宋琦的病情康复得很快。2月18日,宋琦收到医院的出院通知,她想着只要女儿做了核酸检测,就可以一起乘车回家。

与此同时,已经在旅馆自费隔离了10天的张欣,在18日主动联系了汉阳区检测部门。20日核酸检测阴性后,张欣便现在隔离点住下,等待21日与母亲相聚。

但这时,事情再起了波澜。宋琦没意识到,随着武汉封城令的下达,她和女儿还回不去。

“21日本来是准备出院的,大家把我叫出去合影。”去合影的路上,听到病友们的议论,宋琦忽然意识到自己无处可去。

当时的武汉仍旧处于封城状态,出院的患者大都是武汉当地人,母女俩询问得知只能送往武汉当地亲戚家,考虑到是病患,不想再打扰亲戚。在医院通知张欣前来接走母亲时,母女俩犹豫了,由于无处可去,宋琦当天选择一个人继续留院。

而就是这一个临时决定,母女俩很快再次面临长达半个月的分离。

第二天(2月2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6号通告,要求即日起该市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患者,到政府指定场所统一实施为期14天免费的康复隔离和医学观察。

宋琦担忧新隔离点陌生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情况,在与医院沟通后,得以继续留在医院隔离。她的出院再次失败。

出院三战:女儿隔离一波三折,忧思出院何去何从

身体已经康复的宋琦在隔离期间心情本已有所好转,却再遇突发状况。

在隔离点落脚不到5天的张欣,于2月24日收到社区管理人员的通知。由于2月9日到19日在旅馆自行隔离了10天,加上隔离点的4天半,张欣已经符合隔离期14天的要求,需要离开。

作为密切接触者,她不符合武汉滞留点的收留规定,之前的旅馆也无法再入住。

宋琦在得知女儿有可能流落街头时,一度陷入焦虑。

“查房时发现她情绪激动,说胃痛,变化很大,我们发现是焦虑引发,才得知她女儿离开的话在外面找不到旅馆。” 罗庆锋主任回忆说。 

罗主任在了解清楚情况后,给同事徐锡武医生打电话说了此事。在了解到张欣居住的隔离点后,徐医生给汉阳区指挥部打了电话,想通过他们看能否不让张欣离开。等病人出院了以后,再给她们安排别的地方。

在徐医生的反复沟通下,指挥部与隔离点协商好让张欣继续住下,只是没想到的是,两天后隔离点的社区管理员再次催促张欣离开。多次沟通下事情发生转机,社区给她找了原来住宿的旅馆安顿下来,并为她申请了3000块钱的补助。

考虑到每天要支付100多块钱的房费,张欣只能再次开启了一日三餐泡面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她在去隔离点之前已经度过了10天。

对于张欣来说,吃泡面的日子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遥遥无期的等待。

而同样在遥遥无期而又焦急等待解除封城的还有宋琦。3月5日,她再次收到出院通知,对于医院告知的由政府统一安排隔离14天,她依然在犹豫。

“我害怕一个人住在隔离房,也不知道那里的情况。万一隔离结束武汉还没解除封城,又要到哪里去呢?”宋琦考虑着这些问题。

当同病房的两个阿姨5日出院后,宋琦的第三次出院之战再次失败。

出院四战:72天住院之战告一段落,出城之战仍在继续

3月5日晚上,宋琦与出院隔离的两个阿姨打电话,得知隔离点条件不错。第二天,她做出了长久以来纠结于心的决定:出院隔离。

1234.jpg

病人康复出院(来自新华社资料图,图文无关)

“出院的时候董凡医生又送了我一套保暖衣。虽然一直到出院,他们都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眼镜,我不认识他们。但是他们眼睛特别和蔼,我一直记得那个神态。”和医护人员告别后,宋琦来到了指定地点。

一个人住在隔离房间,由于腰还不能弯,酒店的服务人员便把饭送到宋琦的房间。“这边都是年轻人,服务很好。今天医院的罗庆锋主任还和我聊天,问我病情怎么样,非常关心我。”如今,宋琦的语气多了些轻松。

谈及母女俩的生活困难时,宋琪说之前的困难都已解决,目前没有什么麻烦,最大的想法还是尽快回到家中。“为了大家的安全,在这隔离14天,回家我会再居家隔离14天。”

截至3月7日24时,武汉市新增确诊病例41例,累计治愈出院29770例。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宋琦和张欣为化名)

实习生王佳欣 记者潘珊菊 

编辑:吴斌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