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遣精锐,战疫情!从2月7日佛山首批4名医护人员奔赴湖北,至今已整整1个月。截至目前佛山共352名队员毅然出征援助湖北。
他们都是谁?他们来自哪?他们的“战疫”有什么故事?南都用数据描摹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中医院、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共4所驰援主力医院的整体情况,希望透过一个个数据,一个个百分比,体会这些“精兵强将”背后的信念与勇气,感受“最美逆行者”发自岭南的温度与心跳。
2月13日下午,佛山市一医院40名医务人员紧急集结,奔赴湖北。
从到达的第二天开始,武汉就一直下雪。从2月15日开始,他们迎着雪花,踏进了武汉市第一医院,正式开始了接管工作。
佛山市一此次援助武汉的队伍,由10名医生和30名护士组成,主要来自医院的肿瘤放射治疗学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风湿免疫科、神经内科等科室,副高及以上职称占比15%。
点击下图进入H5
向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致敬
连线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精兵强将”
3月1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栾晓军驰援武汉的第十八天,他利用休息时间重走儿时成长的地方。
今年58岁的栾晓军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在武汉读书,也曾在武汉同济医院工作过。1999年底,他离开武汉前往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工作。离开已经20年的栾晓军,从来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回到武汉。2月13日下午,由32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广东佛山医疗队前往武汉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作为武汉人的栾晓军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他从来没想过以这种方式回到家乡武汉,“我是武汉人,我的父老乡亲需要我去帮助他们!”
参与值班的第一天,栾晓军所在的病区就收治了71名新冠肺炎病人。“一下子收治那么多新病人,床位就满了。”由于是第一天值班,穿防护服带来的不便、治疗流程还没优化都增加了栾晓军的工作难度。
由于收治的病人大都是武汉人,会说武汉话就成了一种优势。因为有部分老人只会说武汉话,普通话说得不流利。这时就要栾晓军“出马”,担任翻译。这样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效率,也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有人评价武汉话是语速快、嗓门大、腔调急,像吵架似的。可对于我来说,武汉话就像音乐一样,行云流水、美妙无穷。”栾晓军说。
回到武汉将近20天了,栾晓军还没能与85岁高龄的父母相见。在疫情结束前,他都只能通过视频与父母聊天。“父母就近在咫尺了,但却不能见面,心里是很难受的。”在视频里,听到年迈的父母不停地叮嘱自己注意安全时,栾晓军不禁泪目。
今年26岁的滕慧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并在2月13日跟随佛山医疗队321名医护人员出发驰援武汉。
滕慧所在的佛山医疗一队是在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在这里的病人,大都是重症病人。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很大,心理压力也很大。2月27日晚上10点左右,滕慧结束了一天的工作,身心都十分疲惫。为舒缓工作压力,活跃气氛,滕慧在纸上了写下自己小小的心愿“希望疫情结束,国家给我分配一个男朋友”,并让同事帮忙录制了一段小视频。这一举动把现场的同事和患者逗得乐开了怀。
“在武汉基本上都是两点一线的生活,从医院下班回到宿舍,只能呆在各自的房间里,不允许串门走动,而在病房里气氛很紧张。”滕慧表示,这是一种自我减压的方式,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焦虑的情绪,“乐一下的同时,说不定还真找到男朋友呢?哈哈!”
实际上,这样的举动也是滕慧隔空跟远在湖南的妈妈喊话,让她放心。2月13日凌晨,滕慧接到驰援武汉的电话通知,考虑到自己单身,相比其他同事来说,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她就决定前往武汉。但是她没有第一时间把这件事告诉在湖南的父母。为了不让父母担心,滕慧本想一直瞒着,直到从武汉平安回到佛山才告知。但到达武汉的第四天,察觉到不妥的妈妈,问滕慧在哪里。眼看瞒不住了,她才如实告知。
“为了让父母不担心,每天都会视频报平安,妈妈除了叮嘱我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外,就绕不开找男朋友的话题。”今年26岁的滕慧由于生活圈子小、平时工作三班倒,一直没有交上男朋友。于是,滕慧在纸上写下自己的心愿,并录制视频,就是希望让妈妈放心。她也坚定地相信:“男朋友会有的,疫情也会结束的。”
编辑:关婉灵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滚动更新:最美逆行者海报全城刷屏,佛山人请抬头看夜空中最亮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