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叶孜文 通讯员吴敏婷 张燕 为了替一线医务人员及家属分忧解难,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准备了一系列“心理解压服务”,包括广州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及直系家属关爱专线、热线心理咨询服务、“12355关心一线”微信咨询群服务、每周一期音乐疗愈服务等。
据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督导主任王嘉介绍,为了更方便广州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及直系家属拨通12355进行在线心理咨询、法律咨询或了解更多‘您为大家、我帮您家’关爱行动具体服务,平台增设了专家坐席班次,更为医务人员及家属开设一条专线。
拨打方式为:020-12355-2-6,从9:00开通至24:00。据悉,1月28日至3月3日15时,累计提供各类咨询服务1609人次,为135名医务人员及其家属提供在线服务。青宫社工、专家上线346人次,志愿者上线59人次。
抗疫医务人员可与家人“约定”式沟通缓解焦虑
“面对高风险的处境,人都会本能性地出现恐惧和焦虑,采取逃避、远离危险的行为来保护自己。而医务人员不仅不能逃避,还必须迎难而上,还会与工作难度、工作强度、生理挑战等其他方面产生的焦虑叠加,因此抗疫医务人员所承受的焦虑程度是远超普通民众的,需要得到更多的心理支持。”12355广州青少年服务台心理专家杨瑞东如是说。
杨瑞东表示,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的工作是超负荷、高风险、高压力的,在这样工作状态下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通常既有生理原因,也有心理的原因。“因此,要非常重视抗疫医务人员出现的不适症状,在排除生理原因的基础上,考虑是否存在心理因素。”杨瑞东说,常见的引起躯体症状的心理因素包括焦虑、抑郁、应激性心理反应、躯体不适障碍等,若医务人员出现上述情况,则建议接受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
不少医务人员在与广州12355的倾诉中提到,自己身在一线很少回家,担心家人又不敢频繁给家人打电话,家属方面也存在这种情况,那医务人员与家属双方应该怎样调适呢?
对此,杨瑞东建议医务人员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尽量告知家人参与抗疫一线工作的实情,相互的支持和鼓励,对彼此都是很强的安慰剂和精神支撑,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于隐瞒了实情的医护人员,建议选择适当的机会告知家人,毕竟有家人作为后盾支持,比独自面对更有力量。
在与家人之间如何沟通方面建议:1、约定沟通方式:电话、视频等;2、约定沟通频率:每天一次、隔天一次等,不提倡一天多次通话;3、约定沟通时长,避免长时间沟通增加情绪负担和影响医务人员休息;4、约定内容:医务人员报平安,家属表支持即可,多相互鼓励和支持,减少太多的情感带入,避免情绪受到干扰。5、遵守约定:尤其家属需要克制情绪,避免频繁联系医务人员,优先照顾医务人员的作息时间;医务人员换班后尽早与家人取得联系。
编辑:任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