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结合家庭讲述至暗时刻:邻居阳台齐喊意大利加油,我泪流满面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人物
原创2020-03-14 17:27


口述LOGO.jpg


口述:GabrieleModicaRagusa(意大利西西里人,目前居住在罗马,妻子是中国人)

执笔者:吴淑华

口述时间:3月12日

之57期



笔者按:

 3月13日傍晚,我正在写这篇稿,忽然听见外面锣鼓音乐喧嚣,心中疑惑:莫非被禁在家的意大利人不堪寂寞上街游行?出去一看,街上空无一人,倒是左邻右里都走出了阳台。有人挥舞国旗,有人高声唱歌,呼喊:“意大利加油!”我的眼泪一下就下来了,武汉市民也曾发起同样的活动,没想到我会在罗马亲历一次。后来看新闻报道,歌声已从南至北响彻全国。

意大利正处于疫情的至暗时刻,每日的数据令人心情抑郁。截至3月13日晚,确诊17660例,死亡1266例,仅一天之内就新增死亡250例。而中国专机送来的物资与医疗队已经抵达,在黑暗中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作为一个中意结合的家庭,我们在过去两个月心情一直跌宕起伏。本篇借我先生的视角,讲述一个意大利人眼中的疫情。

微信图片_20200314164136.jpg

几天前,意大利人加百列先生和可爱的女儿还能去海滩享受阳光,现在也宅在家中,不敢出门。

我们是一个讲究形象的民族

几天前戴口罩是需要勇气的


 一个月前,我送了一个背包去店里修,3月7日,他们通知我可以去取了。

 商店在一个大型购物中心。自2月底意大利疫情爆发,我们一直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购物中心人多而密闭,还有中央空调,我决定带上FFP2级别的口罩(欧盟标准,相当于N95)。这是老婆在2月初买的,大部分寄给了中国的家人,自己留了一些,没想到马上就派上了用场。寄口罩回中国好贵,老婆说邮费都花了260欧元。

 停好车后,我戴上口罩,看看镜子,口罩遮住了我大半张脸,还有一个呼吸阀。周围的人来往谈笑,没有一个戴口罩。我想我是不是有点夸张?要不换成普通的外科口罩?老婆看我犹豫不决,说:“我去吧,我是中国人,不管他们怎么看。“戴上口罩就走了。我松了一口气,心想以后这种事就派她去吧。

 在意大利的传统观念中,只有生病的人才戴口罩。在疫情爆发后,政府和媒体也反复强调戴口罩对健康人没有帮助。我们是一个讲究形象的民族,穿衣打扮要遵守“公俗良序”的,虽然我知道口罩有用,但也忌讳别人的目光。每当我看到中国疫情期间那些天马行空的防护装备,例如头顶一个饮用水桶,或穿上长颈鹿充气服,好笑之余也会感叹中国太自由奔放了。

 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天之后,我发现罗马街头的人都戴上了口罩。


3月1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一名男子戴口罩出行。.jpg

3月12日,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一名男子戴口罩出行。新华社发

全国说封就封

近乎专制的措施用于小生意人身上



3月7日晚,政府宣布封锁整个伦巴第大区及其他十四省,3月8日正式实施。当日确诊5883例,死亡233例。我对老婆说:“政策越收越紧,估计三天后就会扩大到全国。”不出三天,3月9日晚,总理孔特发表电视讲话,宣布全国封锁,呼吁民众尽量闭门不出。当日确诊9222例,死亡463例。

政府的强硬措施,加上两日间几乎翻倍的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无疑对民众的心理造成巨大冲击。媒体报道3月9日晚台伯河畔的酒吧区还人满为患,而3月11日我出门遛娃,平时人山人海的市中心已几乎空无一人。社交媒体上人们都在转发总理提出的口号“我留在家中”,意大利仿佛一夜进入了战时状态。

11日傍晚,我家楼下发廊聚集了一批警察,大概由于发廊无法遵守政府规定的1米安全距离,被强行封店。受罚的老板痛哭流涕。我印象中唯一一次类似场面,是几年前在米兰某治安混乱的街区,看到警察端掉一个贩毒的黑店。如今为了防疫,这种近乎专制的措施用于小生意人身上,简直不像是发生在我们意大利的事情。

当晚,政府宣布所有餐厅商店停止营业。政策每天都在变,前几天,我还会带娃出去人少的地方散步,现在教堂和公园都关闭了,出门必须自备声明,说明合理理由,我们也不出门了。还听说有菲律宾人聚众打牌,被逮捕了。

3月12日在意大利罗马拍摄的孔多蒂商业街。.jpg

3月12日,意大利罗马拍摄的孔多蒂商业街,行人稀少。新华社发

微信图片_20200314133608.jpg

3月11日,昔日热闹的罗马街头难见行人。意大利的政策每天都在变,现在出门必须自备声明,说明合理理由。摄影:Gabriele Modica Ragusa


老家Ragusa省的中心医院

ICU床位就只有9个


 一开始谁也没料到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当初,米兰Sacco医院临床微生物学、病毒学和生物紧急状态科主任MariaRitaGismondo坚称这只是“比流感严重一点,将之错认为瘟疫是愚蠢的。”而意大利执政党之一民主党领袖及拉齐奥大区主席NicolaZingaretti,早前为支持米兰经济,还北上参加了一场名为“米兰不停下来”的聚会,讽刺的是,几天后他被确诊阳性。

 当时政府和媒体一再强调,一半确诊者是轻症或无症状,死亡病例多是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让民众掉以轻心。例如,我父母都六十几岁了,但官方公布的平均死亡年龄是81岁,他们就觉得事不关己。其实,1号病人马蒂亚才38岁,还是跑马拉松的运动达人,检测出阳性的时候已经躺在ICU,谁说年轻健康就可以有恃无恐呢?

 当时我专门查过,全意大利的ICU床位约有5000个,各大区的分布也不均衡。比如南部的西西里相对落后,我老家Ragusa省(相当于中国地级市)的中心医院,ICU床位就只有9个。

 疫情最严重的伦巴第大区是意大利的经济心脏,医疗系统最发达,我猜等到伦巴第床位不足,政府就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没想到,仅仅一周,伦巴第就床位告急了。越来越多的一线医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声。他们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场面,病人排山倒海地涌来,都是呼吸衰竭,平时用于照顾一个重症病人的时间,如今要分配给至少五个病人,重症病人也越来越年轻化。民众开始明白,情况并没有以为的那么简单。


意大利媒体会报道武汉疫情

很少提中国其他地区如何应对


   我一直认为迟早要走到全国封锁这一步,但无法一步到位。自1月底武汉封城之后,我通过老婆一直关注着中国的情况。中国面积比整个欧盟还大,有14亿人,全国停摆后病毒还是渗透到全国各地。    

意大利才31万平方公里,6000万人口,疫情爆发时已有多人感染,无法追查感染源,若人口流动不断,如何阻止病毒传播呢?

  一开始大家意识不到这一点。两周前朋友有事来我家找我,我说我们最近足不出户,中国上个月全国都这样,他非常惊讶。我们的媒体会报道武汉的疫情,却很少提及中国其他地区如何应对。意大利在疫情之初就封锁了11个市镇,一般人认为病毒已被圈定在北部。尽管罗马距离米兰只有3小时的火车车程,罗马人还是会觉得病毒很遥远。

现在这种近乎战争状态的生活,在疫情初期是难以想象的。一年四季都享有地中海阳光的意大利人,视户外生活和聚会为“甜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政府在一开始就提出让所有人留守家中,民众会认为小题大做,徒然损害经济。一个例子是,在最早被封锁的疫区小镇,群众还上街游行要求“自由”。总要等严重性显现出来,人们才会明白非常手段的必要性。

向欧盟求援竟无人响应

曾被我们封锁的中国伸出援手



随着意大利引爆欧洲疫情,我们一下子发现自己在欧洲陷于孤立。各国先后封锁我们,当我们医疗物资告急,向欧盟求援竟无人响应。反而是之前被我们封锁的中国伸出了援手。

3月10日晚,意大利外长迪马约致电中国外长王毅。仅仅两天之后,载着31吨医疗物资和9名医疗专家的中国专机就抵达罗马,他们甚至带来了治愈者的血浆。这令很多意大利人感动。

     翻看中国大使馆的脸书主页,可以看到许多意大利网友留下的谢意。

 对中国我们既感恩又惭愧。早期意大利的防疫对象主要针对中国人,做核算检测的条件必须是来自中国或与中国来的人有过接触。1号病人之所以被检测发现,是因为他与从中国回来的朋友吃过饭。有不少意大利人不无偏见地认为,中国之所以爆发疫情,是由于卫生习惯不好,医疗体系落后,自信在同一种病毒在意大利不会引发同样的灾难。


随着研究展开我们发现

意国的灾难似乎与中国无关



但随着研究展开,我们发现这场灾难似乎与中国无关。据报道,1月份疫区Codogno就已经有异常肺炎流行,在北部的Piacenza,去年圣诞节期间就有一周内收治了40名肺炎病人的记录。3月10日,意大利高等卫生研究院公开宣称:“意大利的新型冠状病毒并非来自中国。”同一日,病毒学家MariaRitaGismondo也对媒体表示,基因分析表明,新冠病毒在去年11月份就已经在意大利存在。


欧洲各国意大利人开始着急

抱怨当地政府不紧不慢



    反观欧盟各国,不但没有对我们施展援助,还流露出某种轻蔑。3月12日晚,我们观看了马克龙讲话的直播。法国开始采取意大利早期的措施,例如呼吁65岁老人留守家中,全国学校停课。意大利的经验已经表明这样并不足以阻止病毒蔓延,但似乎他们无意借鉴。当听到他说,他们参考了最好的传染病学家的科学意见时,我不禁冷笑,两星期前意大利政府也是这样对民众说的。正如意大利当初不愿意学习中国经验,也许法国人也看不上意大利的医疗体系。

 有趣的是,现在欧洲各国数据攀升,居住在欧洲其他国家的意大利人开始着急,抱怨当地政府不紧不慢。这让我想起我老婆两周以前天天批评意大利的防疫措施,焦虑得睡不着觉。有中国企业在赠送物资上引用了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句子:“我们是同海之浪,同树之叶,同园之花。”经历过同样的灾难,中国和意大利人民大概是更加互相理解了。


看到此情此景,作者的眼泪一下就下来了,武汉市民也曾发起同样的活动,没想到我会在罗马亲历一次。

口述海报.jpg

编辑:黄琼红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战疫口述实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