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教师获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曾因物理教学视频成“网红”

南都N视频APP · 教育大件事
原创2020-03-19 13:20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简称:二实)教师黄正玉主持的课题《习题实验化:物理习题教学的实践创新》获得一等奖,展示了二实在教学实践方面的创新成果。去年,黄正玉老师凭借教学抖音短视频《3+1=3?》获超500万的点击量成为“网红”。

微信图片_20200319120107.jpg

 

历时6年探索5大创新点

说到物理习题实验化教学,这是黄正玉老师首创的概念。爆红视频的创意,正是来源于他主持的二实课题《习题实验化:物理习题教学的实践创新》。这个获得省级荣誉的课题,目标是将经典习题教学和实验创新联姻,让两者相得益彰,让习题教学成为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意识的主阵地之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微信图片_20200319120321.jpg

“听话的绳子”、“新桃园三结义”、“比比哪本书更大”、“铜管中的时空隧道”、“千人震”,这些都是这个获得省级荣誉的课题中物理实验的创新做法。二实物理老师们把这些实验名称叫做“胖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形象化提高同学们实验探究的兴趣,其对应的物理核心考点“瘦问题”分别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平抛运动的分解”、“绳杆关联速度”、“铜管中的电磁感应”、“自感现象”等。

“成果最终获奖,也离不开各级专家的引领和支持”。黄正玉老师表示,从开始项目研究到此次获奖,这个省级课题经历了6年时间。从2013年的初步探索到2016年形成习题实验化操作流程,再到2019年将研究成果应用于高三教学实际,并在帮扶学校推广实际,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二实教师不断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采访中,黄正玉老师介绍,这个省级获奖课题有5大成果创新点。

一是理论创新,创造性地提出了物理习题实验化的概念;二是对象创新,习题实验化可以在课堂内外进行;三是载体创新,习题实验化教学的实施载体,不仅限于课堂,还有校本课程等多种载体;四是资源创新,通过习题实验化,丰富课程资源;五是模式创新,通过实践,探索出可行的“习题实验化”基本操作流程和模式。

微信图片_20200319120154.jpg

学校供图。


希望培养更多学生获奖

“相比于自己获奖,我更希望培养更多学生获奖。” 作为二实IYPT社团的实验引领老师,参与黄正玉老师辅导的学生倪英添进入“国际青年物理学家竞赛”国家队并任队长,最终被香港科技大学录取。他还参与引进和组织了泛珠三角物理竞赛,该赛事曾成为大陆和港澳教育交流合作的典范项目。近些年,黄正玉老师已辅导数十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高中应用物理竞赛和泛珠三角物理竞赛中分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2019年,他对二实高一年级竞赛零基础学生进行辅导,最终有5位同学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

959x959_5e72eec8450eb.jpg

学校供图。

在科技创新大赛方面,黄正玉老师的项目《一种洛伦兹力演示器》曾在第31届全国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获得全国银奖,他也在2017年被评为广东优秀科技辅导员。近年,他先后辅导陈少娴、王崇嘉、夏宇彬、林文涛等学生获深圳市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他与学生姚力涛合作的实验创新论文《钳表演示电流互感器》在核心刊物《物理教师》发表。

寒假延期,深圳市中小学教师网上直播上课,黄正玉老师也积极探索网课教学的新模式,利用网络技术,积极提升自我。他一方面及时整理以往创新教学视频,为物理科组各年级教学提供尽可能多的同步资源,并通过公众号“芯叩此黄”为同学们后续复习提供帮助。线上教学至今,他已经推送相关教学文章(含教学视频)二十篇。

1440x1080_5e72eec84d638.jpg

学校供图。

“我们的教研工作是静悄悄的,润物细无声;教研工作永远在路上,教研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黄正玉老师坦言,该课题经历了6年时间,二实教师们也在这6年间一步一个脚印的研究实践每一个实验,从未去设想是否获奖,只是希望让更多师生受益。但是,他们也惊喜的发现,脚踏实地的付出背后,惊喜一个接一个,“坚持下来,收获会比预期多”。


新闻链接>>>

0.2秒实验视频引500万点击量,深圳物理老师靠啥创意成网红

微信图片_20200319120325.jpg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通讯员 孙立志

摄影:南都记者 伍曼娜

编辑:罗悦媛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