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侯玉晓 为了上直播课,中山市西区烟洲小学王艳霞老师经过几次“直播翻车”后,在家里弄了一间“简易教室”,把小黑板挂在大门上,找出一把长尺子作为教鞭,拿绳子把手机支架绑在三脚架上,对着手机开始上课。她表示,课堂从线下走到了线上,本来属于自己的“三尺讲台”从教室走进了家里。
第一次直播:焦虑恐慌纠结一晚上
直播教学的前一晚,家里的网络还没有连接,上课的课件也没有做好,“令人头痛的是我对直播软件‘钉钉’仍然一知半解,焦虑与恐慌让我纠结了一个晚上。”王老师说。
为了第二天顺利开始“直播教学”第一课,她只好暂用邻居家的网络,快速连上电脑,提前十分钟打开班级直播,并在家人的帮助下连了多群联播。看到连线的人数逐渐地增加,互动平台上不停地有学生打招呼。
“我隔着屏幕和孩子们问好,教了二十年的书,第一次看不到孩子们的笑容,第一次听不到孩子们的笑声,自己在那里自言自语。”王老师坦言,无法从孩子们那里得到反馈,无从得知他们是否听明白了要求,就这样,隔空教学的第一课匆匆结束了,“留给我的是紧张和失落。”
把手机绑在家里藤椅上开直播
经历了第一天的直播课之后,王老师想用手机开直播试试。可是原来手机上无法播放PPT。怎么办?马上要上课了,她迅速拿出一支笔和一个本子,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着笔,开始了第二次的直播。
当她兴冲冲地结束直播课,返回到聊天界面后,才看到许多学生留言:“老师,您在写什么?我看不到。”翻到直播回看,原来她拿着手机只录了写字的手,而没有录到写的字。她只好把在本子上讲解的内容拍成照片发到群里,接着又用语音讲解了一遍课堂内容。
为了能让学生看到写的内容,接下来她把手机绑在了家里的藤椅上,这样左手就解放了出来,可以扶着写字的本子,更加方便我边讲边写。然而直播结束后,有学生告诉说:“老师,您今天的手机怎么回事,我在电脑上看到的字的方向都是歪的,我得把头歪着才能看清楚。”原来是手机打横放,而写字的本子还是竖着放,结果就出现了这种不协调的局面。
加强版:建“教室”开直播
接二连三地出现“直播翻车”事件,王老师决定暂停直播上课,改成上传学习资源,学生下载学习,在线答疑。可是一连两天都没有任何学生提出疑问。不久,对话框里弹出一条信息:“老师,明天您直播上课吗?”
王老师思来想去,作为老师,最为熟悉的课堂莫过于在教室里上课,何不在家里弄一间教室呢?于是,她找出平时练字的小黑板,把小黑板挂在大门上,为了防止小黑板移动,在后面贴上双面胶进行固定,然后又找出一把长尺子作为教鞭。黑板有了,粉笔有了,教鞭有了,简易的教室也有了。
她还想到了家里那架搁置很久的三脚架,拿绳子把手机支架绑在三脚架上。固定好以后,调整好设备与小黑板的距离,“完美”的直播设备就做好了。“当天的直播课,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字,一边对着手机讲解,虽然我看不到我的学生,但我体会到了那种在教室里上课的感觉,我相信孩子们也一定感受到了。”王老师笑着说。
王老师建议,小学生在家学英语,建议可以在“听、说、读、写、看”几个方面加强练习。“随性听、大胆说、广泛读、尝试写、快乐看。”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滚动:如何给孩子更好进行“线上教育”,中山教育先行者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