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之下,口罩、消毒液、测温枪等产品质量如何保证?供应如何保障?价格如何平稳?3月22日,在市场监管总局的指导下,由中国质量报社承办的一场视频连线在京启动。多位市场监管总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现场连线湖北、安徽、深圳、河南和山东等地,直击社区、超市、工厂了解相关情况。
连线湖北、安徽、深圳等地,直击超市物资保质保供。
据悉,疫情初期,多地出现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制造假冒伪劣的防疫产品,扰乱市场秩序。1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启动“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的“三保”系列行动,超过15000家企业参与,以全力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维护消费安全。
过去两个月,市场监管部门如何确保防疫物资供应充足,价格平稳?这场视频连线堪称一场“抽考”,活动现场多地就此晒出了成绩单。
全国价格违法案件立案近1.5万件,一药店哄抬口罩价格被罚300万
自“三保”行动启动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就哄抬涉疫情物资价格行为出重拳。
市场监管总局视频连线“抽考”各地防疫物资保质保供情况。
据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一级巡视员杨洪丰活动现场介绍,截至3月19日,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查处口罩等防疫用品领域价格违法行为,全国价格违法案件共立案14800余件,已处罚8800余件,其中涉及口罩的占比超过50%,额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用品的占比超过15%。
察时局关注到,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就价格违法行为多次曝光典型案例。如1月23日,北京市丰台区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北京市济民康泰大药房丰台区第五十五分店大幅抬高N95 型口罩销售价格的行为进行检查。当事人借口罩等防疫用品需求激增之机,将进价为 200 元 / 盒的 3M 牌 8511CN 型口罩(十只装),大幅提价到 850 元 / 盒对外销售,而同时期该款口罩网络售价为 143 元 / 盒。因大幅提高口罩,该药店被立案调查,并被处以300 万元的行政处罚。据悉,这也是疫情防控以来北京市监管部门开出的首张重磅罚单。
除打击哄抬口罩价格外,生产口罩的原材料如熔喷布的价格出现快速上涨,额温枪被高价出售等行为亦被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此加快加重惩处,以加大打击力度。
察时局关注到,3月19日,市场监管总局再发布疫情防控用品价格违法典型案例,多地哄抬熔喷布价格、额温枪价格被立案调查。如江苏某企业因熔喷布售价从每吨2万元上涨至40万元已被立案调查,若涉嫌犯罪还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防疫产品,查处8千余万只假口罩
除打击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外,疫情期间,如何确保防疫产品质量是一大难题。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王振宇介绍,根据协会统计,1月20日至2月29日期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涉疫情消费者投诉180,972件,质量类投诉21136件,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口罩。
直击工厂现场。
为确保口罩这道“防护墙”的产品质量,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多部门开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口罩等防护用品专项行动,自2月5日起,市场监管总局还专门组织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开展口罩产品质量监督专项抽查。
3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局长杨洪灿曾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专项行动开展一个多月来,仅问题口罩即查获8066万只。
3月22日,市场监管总局质量监督司抽查处处长苗雨晨再次透露了抽检的相关情况,据介绍,质量监督司会同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全面摸清了口罩等8类疫情防护产品及无纺布等4类疫情防护相关产品全国生产企业情况,并组织各地对已经开工的企业快速抽样检验,确保应抽尽抽。“对不合格产品,一经检出立即封存,严防流入市场,从源头防控风险,第一时间堵住不合格口罩流入市场。”
察时局关注到,从市场监管总局多次分批曝光的典型案例中,其打击力度也可见一斑。其中江苏常熟市场监管总局接群众举报后,在某企业当场查获200万只假冒日本YOSHIDA医用口罩。
保供应保生产,多家企业转产防疫物资用品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口罩、防护服等防疫用品一时成为抢手货,这些用品需求量大,消耗快又适逢春节有部分企业未能恢复生产,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多地出现买不到口罩,防护服短缺等情况。
直击工厂口罩生产情况。
察时局关注到, 2月15日,市场监管总局等三部门明确提出支持复工复产十条政策措施,以尽快推动生产企业复工,同时鼓励企业转产以确保防疫物资供应。
十条政策措施中的第三条明确要求:对生产企业转产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简化生产资质审批程序,合并产品注册及生产许可证检查流程,启动加急检验检测程序,同时认可企业的部分自检报告。
3月22日,在视频连线现场,比亚迪汽车生产企业作为转产生产口罩的代表,其生产情况被详细披露。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一的企业,比亚迪在场地、技术、生产人员上储备充足,同时其整车制造环节的隔音棉原材料聚丙烯,与口罩的原材料相同,其无尘车间,也与口罩生产所需的无尘车间有相似之处。
深圳市龙岗区市场监管局发现了其优势,为推动比亚迪转产口罩,建立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绿色通道”,采取“先证后查”方式,指导比亚迪在具备生产条件后第一时间投入生产,再同步跟进补办生产许可证。据了解,2月8日,比亚迪官宣转产消毒凝胶与口罩,仅8天之后,首批下线的消毒凝胶即当日发货,提供给奋战在一线的抗疫人员。现如今,比亚迪获得了生产许可证,而口罩日产量达到500万只,这个产量相当于抗疫初期全国口罩日产能的1/4。
此外,包括五菱汽车、手机制造商OPPO、vivo等也相继转产生产防疫用品。
据了解,截止2月29日,包括普通口罩、医用口罩、医用N95口罩在内,口罩的日产能达到1.1亿只,日产量达到1.16亿只,大幅缓解了口罩供需矛盾。
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孙梅君表示,市场监管部门下一步要进一步推动复工复产十条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文/蒋小天
编辑:潘珊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