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回应调整北京入境国际航班至12个指定入境点,涉12城市

南方都市报APP • 政商数据
原创2020-03-23 20:14

境外疫情不断扩散蔓延,为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3月22日晚间,民航局、外交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移民局联合发布《关于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的公告(第2号)》,决定自3月23日零时(北京时间)开始, 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始发客运航班均须从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按照要求,国航、南航、海航等12家中外航司都有了指定的第一入境点,涉及全国12座城市。

1584961668766.jpg

 

对于这样的调整举措,在3月23日下午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行监控中心副主任孙韶华解释称:“民航是国际人员流动的主要方式,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每周有将近200余班国际客运航班分别通航美国、韩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33个国家,首都机场的口岸面临前所未有的输入性风险。”鉴于首都机场已经成为境外疫情阻击战的最前线,决定调整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从指定第一入境点入境。

据孙韶华介绍,第一入境点的选择,首先必须是国际机场能够接受国际航班降落和起飞,具备通关条件;第二,机场的保障能力要符合安全运行规章标准,可以满足空客A330、波音777等大型E类飞机的运行,且安全运行记录良好。机场各项保障设施设备及机场机构的专业人员能力要符合要求;第三,机场要设有国内主要航空公司分子公司或营业部,航班经停具备一定的保障资源。目前,确定的12个第一入境点的机场均符合上述要求;后续,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航班指定第一入境点的安排及相关措施会根据疫情变化情况适时调整。

3月22日下午,民航局曾发布消息称,自3月23日零时(北京时间)开始,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始发客运航班均须从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上海浦东、济南、青岛、南京、沈阳、大连、郑州、西安12个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各航空公司航班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可以在民航局、航空公司官网上查询。

截至目前,国航、南航、海航等航司已经根据民航局的要求,发布了相应的调整计划,以及旅客出行提示。例如国航发布了3月23-28日期间,目的地为北京的国航国际航班第一入境点计划:欧洲地区航线飞往北京首都的第一入境点有石家庄、呼和浩特、天津,北美地区航线飞往北京首都的入境点为天津和沈阳,等等。

1584961679852.jpg

来自国航官微

同期,南航也发布了《关于国际入境中转服务调整的提示》,其中提到,自3月23日零时(北京时间)起,南航所有目的地为北京的国际始发客运航班均须从沈阳和济南这两个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入境(例如:南航阿姆斯特丹至北京航班的第一入境点为沈阳);指定第一入境点将根据疫情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最新南航航班指定的第一入境点可以在民航局和南航官网上查询。另外,即日起,南航将停止中转住宿、中转行李一票到底等服务。

南都记者梳理注意到,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的统计数据,近一个星期内(3月16-22日),新增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中,来自北上广三地的最多,其中北京累计76例,广东累计51例,上海累计49例。据航班管家统计,3月23日千万级以上机场航班执飞统计中,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计划执飞率分别为24.5%、30.3%、40.2%,相比而言,昆明长水、重庆江北、贵阳龙洞堡、兰州中川等机场的计划执飞率均达到50%以上;截至上周,北上广深四地进出港航班量在两个月内削减至不到疫情前的4成,但相对2月有所提升(如下图)。

1584961692029.jpg


此前有相关统计显示,本周将有1000多个国际航班飞往中国内地,北上广防控压力最大。按照3月23日北京首都机场第一入境点航班分布,当日国际计划到港中国内地机场航班量TOP5分别为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昆明长水、深圳宝安、成都双流。而依据前述第一入境点调整的安排,天津、石家庄、呼和浩特等多个北方城市也将面临较大输入性疫情防控压力。

1584961702599.jpg

同期,国内的民航客运市场正逐步复苏。依据此前同程艺龙与飞常准联合发布的《2020上半年全国民航客运市场复苏趋势报告》,2月10日-3月16日,全国(含港澳台地区)航班的执行量稳步回升,3月第一周的航班执行量最大值达到了7932,较2月10日增长了51.5%。同时,自3月初以来,国内机票的预订时间与起飞时间的平均间隔(天数)大幅拉宽,远期预订量增长显著——其中,4月份出发的国内机票在2月27日~3月5日之间的周预订量(航段量)环比增长了77%,6月份出发的周预订量(航段量)环比增长了250%,表明消费者信心正在快速恢复中(形势不明朗时,消费者一般会选择临近出发时购票)。

据预测,随着疫情逐渐得到控制,节假日国内自助游需求将从4月份开始逐渐复苏,同时随着国内经济活动水平的进一步恢复,刚性的差旅需求也有望进一步上升,二者将一起为国内民航的下一阶段复苏提供支撑。


采写:南都记者 傅晓羚

编辑:田爱丽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