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动员更易感染甚至免疫力比普通人还低的传言甚嚣尘上,我国男足运动员武磊将暂时面临失业状态的消息也引发热议。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冯起校表示,运动员肺部结构与活动聚集性是导致他们感染的主要原因,但是长期保持规律运动的他们免疫力仍较常人要高,所以他们的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建议普通人也应通过长期规律有氧运动来提高自己免疫力。
运动员存在短暂的运动性免疫抑制
目前新冠肺炎席卷多国职业体育圈,从欧洲到美国,从五大联赛到美职篮NBA均有运动员被确诊。为什么职业运动员频频感染新冠病毒?“运动员肯定比普通人体格更为健壮,但因病毒毒性过强,所有人群都不会豁免。”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主任冯起校表示,运动员因身体强壮就应比普通人更能抵御病毒的想法固然不正确,他们的免疫力也并非传言所说的特别低,否则他们会患上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
冯起校告诉南都记者,生理学上有一个经典的“开窗理论”,也就是在进行剧烈大强度的运动后,身体会有一个短暂的免疫力下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身体容易受到疾病侵袭,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会增加。“运动员的免疫系统、防御性炎性细胞因比赛都会受到明显的消耗。”他指出,职业运动员虽有高强度的运动,但不代表他们比普通人有更甚的抵抗力,在加大训练量的增量期、恢复训练的早期他们的免疫力都会暂时下降。 此外,运动员经常更换驻地和国内外往返训练、比赛,如此长途跋涉后人体势必会产生疲劳和损耗,新环境、饮食的转变亦会影响人体状态。
两大原因致运动员频频“中招”
提及感染新冠病毒的因素,冯起校主任介绍,会否感染新冠病毒与个人身体状况、病毒吸入量和是否有密切接触这三个因素有关。换而言之,当一个人身体素质越差、病毒吸入量越大、与传染源接触越紧密,被感染的几率就会越高。但就运动员感染而言,冯主任则表示肺部结构和活动聚集性是导致多数运动员感染新冠病毒的两大原因。
“与普通人相比,运动员的肺活量更大,因此也可能吸入更大剂量的病毒。”冯主任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普通成人的肺泡表面面积是90㎡,但运动员往往会超过100㎡,甚至达到150㎡。他指出,因肺泡上皮有大量能与病毒结合的受体,肺泡表面面积越大,就越容易与病毒紧密结合,这是运动员感染新冠病毒风险增加的原因之一。同时,运动员因集体训练需要,往往会连续数小时群体聚集,甚至处于更衣室、会议室和训练间等密闭空间,人与人之间反复接触。一旦群体中发生个案感染,就很容易出现大规模传播。冯起校表示,正是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和活动聚集性使得他们承受着更高的感染风险,而不是他们比普通人更“脆弱”。
新华社照片:西班牙人队球员武磊(右)在比赛中。
自27日晚传出武磊将暂时面临失业状态的消息后,运动员确诊会否影响其运动能力乃至职业生涯,成了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武磊症状轻微,正接受居家隔离治疗。冯起校表示,就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而言,多数患者肺功能损害轻微或无持续残留的肺功能问题,较少产生身体功能障碍。但对于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来说,则可能会出现不完全可逆的肺损害,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与胸部CT的检查显示的肺纤维化改变一致。冯主任指出,肺部纤维化改变可能会持续存在,导致运动耐量下降。
疫情期不建议突然加大运动强度
尽管有不少知名运动员传出感染新冠病毒,但大家却发现大多数运动员在确诊后往往症状较轻甚至无症状。“其实这和运动员群体因长期有着规律运动习惯,免疫力会处于较高水平有关。” 冯起校主任认为,如此相对较高水平的自身免疫系统在大多数运动员感染新冠病毒后可以迅速启动并限制病毒复制,病毒量和活性均受自身免疫的抑制。
对此,疫情期间有不少人会想方设法通过运动来增强免疫力,那么究竟该如何科学运动呢?“活动量无需太大,身体稍稍出汗就可以。”冯起校主任表示,科学、长期的规律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但一定要循序渐进。无论是运动员还是普通民众,都不建议贸然改变自身运动方式或突然加大运动强度。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王铄仪
通讯员:朱钦文
编辑:曾文琼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抗击“新冠肺炎” 科普知识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