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安部公布2019年以来十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典型案件。隐私护卫队注意到,这十起案件大都与暗网、“内鬼”相关。
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活动突出等问题,公安部与中央网信办牵头,建立打击危害公民个人信息和数据安全违法犯罪长效机制。
四起案件与暗网相关,其中两起涉案信息超千万条
近年来,在暗网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频频发生。比如最近国内某社交平台5亿条用户数据在暗网销售的消息,一度引起关注。
所谓暗网是指目前搜索引擎检索不到的网站,一般需要通过专用浏览器才能进入,而且暗网用户都是匿名的。基于隐蔽性和难溯源性,暗网一直是网络犯罪的聚集地。
但是暗网并非法外之地和“避罪天堂“。隐私护卫队注意到,此次公安部公布的十起典型案件中,有四起涉及暗网。
2019年10月,江苏南通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发现,网民“wolinxuwei”多次在暗网出售银行开户等个人信息,数量高达500万条。经过侦查,警方确定“wolinxuwei”的真实身份为林某,随后将林某及其他涉案人员抓获,查获公民个人信息2000余万条。
据悉2019年初,林某在“telegram”群组结识某公司安全工程师贺某,并以40万元的价格从贺某处购得银行开户等各类公民信息350余万条,然后通过暗网销售给经营期货交易平台、推销POS机的费某、王某等人,以此非法牟利70余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余三起与暗网相关的案件中,还有一起案件涉及千万余条公民个人信息。
2019年4月,江苏南京公安机关接到南京某单位信息中心报案称,该中心管理的南京市1400余万条居民社保数据被非法盗取,并在暗网交易平台出售。
经查,犯罪嫌疑人任某为某公司工程师,在为南京某单位进行信息系统安全测试时,利用漏洞盗取居民社保数据,后伙同熊某在暗网出售数据。薛某作为买家购得数据七万条。
据悉,在“净网2019”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共侦破利用暗网实施违法犯罪活动72起,打掉暗网网站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68名。
有社区工作者泄露个人信息被拘15天,罚款5000元
除了上述四起涉及暗网的案件,隐私护卫队梳理发现,其余六起典型案件与“内鬼”利用职务之便作案有关。这些“内鬼”多来自运营商、银行、物流等掌握大量个人信息的行业,还有个别是社区工作者因在防疫期间泄露个人信息被查。
比如,江苏徐州公安机关侦破的“12.21”案件正是一起以电信运营商、银行内部员工为信息源头的“内鬼”案件。最终,警方查获公民征信报告、手机信息超42万余条,抓捕电信运营商、银行等内部人员20余名。
此外,在河南开封市公安局侦破案件中,共抓获电信运营商、社区干部、物流行业等内部人员80余名。
2018年12月,开封市公安局发现,网民“夕阳红”在微信群贩卖手机机主姓名、财产信息、户籍资料等信息。经过侦查,警方掌握了一个由移动、联通、电信、保险、计生等部门“内鬼”与外部人员勾结,层层倒卖个人信息的犯罪链条,下游涉及电信诈骗、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
历时12个月,警方共查获住宿信息、计生信息、人员轨迹等公民个人信息一亿余条,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
据了解,在“净网2018”、“净网2019”、“净网2020”专项行动中,公安机关共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1.7万余起,抓获各行业“内鬼”3000余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安部通报的十起案件中,有两起案件与疫情相关。比如今年1月,贵州安顺市天柱县某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杨某在工作中获取社区疫情防控重点人员信息,并向好友发送,造成相关信息在网上大肆传播。最终杨某被行政拘留15日,罚款五千元。
文/尤一炜
编辑: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