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华人社团:从国内买口罩送医院警局,市议员竖大拇指点赞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人物
原创2020-04-20 18:56

编者按:“战疫口述实录"即日起陆续推出。南方都市报面向全网征集抗击新冠肺炎新闻线索,我们期待跟疫情相关的您,提供采访线索。文字、视频、图片均可,南都随时倾听,为您执笔记录。

微信图片_20200412144014.jpg

                            之159期

口述人:北卡华人学者中美交流协会会长王朝晖博士  

口述时间:4月19日

执笔:南都记者 朱林

    1月份,武汉刚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时,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北卡华人学者中美交流协会(NCCSEA)、北卡华人联合会(CAFA)等社团联合成立了“助力湖北武汉抗疫救灾协调组”,多方筹措资金,为武汉当地医院找寻防疫物资。如今,美国深陷疫情漩涡,武汉一线的许多医生也通过协会向北卡提供援助。他们说,疫情之初我们伸出了援手,此刻他们也不能袖手旁观。

急需防疫物资,武汉医生发来求助信息

    1月22日,武汉还没有封城。目前在杜克大学访学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吕菁君,晚上11点多给我发来信息,她说有急事寻求帮忙。我一看,她是协会的成员和临床医生,心想肯定不是小事,就第一时间通过了微信好友认证。她说武汉当下防护物资紧缺,很多医院口罩、防护服、护目镜告急,在海外的访问学者们都在想办法寻找资源,问我们协会能不能提供协助?

    对于武汉的新冠疫情,我一直都在关注,但是之前并不清楚医院具体情况,当时我就觉得这个事情一定要做,立即找了湖北籍的副会长田双老师和毕业于武汉大学医学院的副理事长聂辉老师来共同商议。疫情来势汹汹,最紧急的不是资金,而是物资。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一批可靠的货源,大家犯难了。如果去超市蚂蚁搬家式地买,武汉医院需求的量那么大,远水解不了近渴。

    事情很快迎来了转机。聂辉老师的先生肯是一位美国人,从事医学实验器材和试剂相关贸易。得知大家为了寻找防护物资焦头烂额时,他说或许可以帮我们联系一下货源,因为多年前在一次医疗器械类展销会上,他曾认识一位做医用口罩业务的华裔代理商。翻出名片后,他尝试拨通电话,对方说刚好有将近1000箱的货存放在仓库里,在得知我们是用于捐赠与武汉的医院时,马上答应低价卖给我们,一个N95口罩不到60美分,还愿意免费承担美国境内的运输。锁定这一批质量可靠的货源之后,我们就决定发动募捐。

重新打包和贴标,手托肩扛一站站转运口罩

    1月23日,在北卡华人联合会的资深侨领曾昭邦教授的牵头下,我们协会以及几十家美国南北卡社团透过微信、媒体发起了募捐倡议。本地华侨、访问学者和留学生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本打算先募集2万美元买下100箱快点运送到武汉,没想到短短一天半时间,捐款就超过17.5万美元。最终用这笔善款购买了近十三万只N95口罩及呼吸机等医疗器械,捐赠给湖北省二十七家医疗机构。

    货运过程也是历尽波折,无比艰辛。因为货物量大,聂辉联系了北美捐物小组的志愿货运团队安排沿途事宜。第一批口罩因为当时许多国际航班取消,原定1月31号登机,结果好不容易才挤上了2月2日停飞前海南航空公司提供的免费航班,抵达长沙海关,由德邦快递免费送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第二批口罩运输过程更为曲折,幸得多方协助,在中国大使馆和国航的支持下,从纽约飞到北京再转运武汉,转运途中全靠志愿者们重新打包和贴标签,手托肩扛将口罩一站站转运。历经几天的心急如焚等待,物资终于在2月13号抵达武汉。

    美东时间2月14日凌晨2点多,我在群里看到了来自武汉物资分发小组中南医院祝少博主任和袁芳发来图片,告诉我们的第二批物资顺利抵达了武汉大学医学院,终于赶在情人节当天将这一批十万多只口罩分配到16家武汉市内及其他县市医院。许多位协调组成员因为这个事情夜不能寐,看到物资经过1.2万公里的旅程到达目的地之后,悬在心头多日的大石头终于落地,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北卡疫情不容小觑,协会号召民众捐款

   如今国内的疫情已渐渐控制住,大洋彼岸的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断上升,形势严峻。

   截至4月19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742000人,死亡39300人。由于北卡人口密度低,相对来说情况比纽约、波士顿等地区好很多。4月18日,州长还在电视上说,居家隔离措施有效,确诊病例数曲线正在慢慢拉平,趋向缓和。北卡整个州的医疗资源还没有出现挤兑现象,新冠肺炎防治最大的难点就在医疗资源一旦出现挤兑,来不及救治,病死率就会很高。而一线医学专家也介绍,在医疗资源充分的前提下,新冠肺炎病死率可能在百分之二左右,这样疫情慢慢就能控制住。

    北卡的疫情不容小觑,华人社会普遍焦虑和恐慌,因为普通民众基本上买不到口罩,超市里面的消毒洗手液几乎售罄。

    北卡华人学者中美交流协会是学者协会,协会里大概有1000名访问学者,这些会员以华人为主,很多人已经回到了中国,而且一部分会员还战斗在武汉抗疫一线。我们想这个时候能否借助他们的力量,帮助我们在国内联系一些物资,同时也联合其它协会发动捐款,就像当初我们帮助武汉一样来帮助美国的医院和社区?

     这一次在北卡华人联合会的牵头下,协会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号召会员们和民众捐款,目前已经募集到善款和物资逾十万美元。除了北卡当地的捐赠,让人感动的是,这里面还有一部分捐赠来自于中国各地,来自于湖北地区及武汉市一线的医生。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已经回中国的会员私下跟我联系,关心北卡的疫情,又集体募捐用来购买药品、防护物资,送给北卡的医院和居民。

微信图片_20200420165439.jpg

志愿者们将防疫物资送到北卡当地医疗机构,对方感动地打出了“Thank you"。受访者供图

给医护、警察送口罩,市议员竖大拇指点赞

    目前,在北卡华人联合会会长杨建平先生的努力下,已经购买了大概35000个医用外科口罩、16000个KN95口罩、3000个医用面罩,已陆续到货。一部分送到了北卡当地医院,分发给医护人员、病人、工作人员,另一部分送到了警察局等高危险性部门。

    当我们把物资运过去时,他们会很兴奋的接收。当口罩被送抵北卡几家医院的时候,Morrisville市议员Steve Rao在现场双手频频竖起大拇指,并赞叹到“我们和华裔美国人在一起,他们为了帮助别人而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此次病毒是一场全球大流行的疾病,他们实际上是在这里帮助美国!我们非常感激在美国华人的贡献!”。

    达勒姆市警察局警员接到我们送去的口罩时,连声说道“非常感谢美国的华人社区送来的口罩”,并对我说“我会鼓励每一个同事戴上口罩,我也希望你们华人朋友们做好个人防护,我们会一起战胜病毒,谢谢你们所做的一切!”

    北卡当地的电视台还对此进行了报道,称这是华人组织对他们的“雪中送炭”。

微信图片_20200420165455.jpg

志愿者向北卡德罕警察局捐赠口罩。受访者供图

担心医疗资源挤兑,中国医生捐钱买药

    假如出现医疗资源挤兑,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治疗,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相信大家都会恐慌。因而在归国的协会创始会长李勇先生和哈医大一院ICU孟祥林医生的倡议下,60几位医生合力募集了资金,购买了一批药物,包括对治疗新冠肺炎有一定成效的羟氯喹、阿奇霉素、莲花清瘟胶囊等。令人感动的是,除了这一批募集的款项,当初协助我们在武汉地区接收和分发捐赠物资的祝少博主任,此次转变了角色,无声无息地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89级同学群中为北卡募集了一批资金,其中一部分资金将用于此批药品的运输,剩余的部分资金将用于购买抗击疫情的防护物资。目前这批药品正在运输途中,不久将运达北卡。此刻,我特别能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北卡的很多学校都已停课,食堂也关门了,但还有一些国际部的学生因种种原因无法回家,北卡华人联合会还将一部分捐赠的款项向餐馆订外卖,免费送给学校的国际部学生们。由于疫情导致收入低和就餐不便,志愿者们还将一部分外卖到老人院和低收入家庭。

    北卡的社团之所以积极行动,就是希望能让美国民众看到,华人社区不是一个自私的群体。新冠病毒没有国界,无论疫情在哪个国家和社区爆发,我们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最需要的人。

远程连线武汉一线医生,讲解新冠防治知识

    北卡有好几万华人,其中一部分人英文并不好,他们对在美国如何就医等也不是很了解,在疫情发生后特别恐慌。协会能为他们提供些什么帮助呢?比如在防疫知识上能否对他们提供一些支持?作为一个学者协会,我们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的临床一线医生,而且其中一部分医生就奋战在武汉抗击疫情一线。于是我第一时间想到向他们求助,希望他们能够把最专业的疫情防治知识和一线的治疗经验分享给大家。

    通过联系几位已经归国并且战斗在武汉一线的医生,包括疫情期间担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南六楼ICU临时主任的余追、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二病区副主任翟星光,他们在得知我们的请求后,欣然同意。曾经在杜克大学的访学时光已经让他们把北卡当成了第二故乡,他们急切希望能够通过连线的方式为北美的华人提供最新的防治知识。于是我们又成立了新冠疫情讲座筹划组,由协会的副会长张斯琦老师来负责安排和主持中美的连线讲座。

    美东时间3月21日20:00,“美国南北卡与中国武汉一线新冠救治专家连线”举办第一场讲座,当晚约1500-2000名中美华人华侨、留学生参与了在线专题讲座;美东时间3月28日晚20:00—22:05,我们通过网络平台连线,进行了第二场讲座;美东时间4月4日晚19:45—22:00,进行了第三场在线讲座。当天,我们邀请既是医者又是新冠肺炎的重症患者,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副主任医师余昌平,还有来自美国加州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莫妮卡来分享他们的康复历程,并且还邀请到了来自北美的华人医生王德安博士,给大家分享美国新冠疫情的一线防治情况。

    每次连线结束后,在美华人的微信群里都呈现出刷屏赞叹及感谢,大家纷纷表示协会组织的连线解了燃眉之急,让在美华人找到了共同的依靠,也让在美华人感受到了国内医生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大家表示此种温情与能量定能使在美华人最终战胜病毒。 

    此外,协会还组织了十几位志愿者编写针对北卡地区的“北卡华人学者中美交流协会新冠病毒应对指南”,及时推送给协会会员及北卡社区居民。

微信图片_20200420165426.jpg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副主任医师余昌平在线讲解新冠防治知识。受访者供图

呼吁华人积极参与社区抗疫

    美国是一个非常多元的移民国家,不同种族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是作为华人,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这次疫情?首先从保护自身的角度,尽量避免被感染,从而减轻对目前已经紧张的医疗系统的负担。此外,不要去一些高风险的地方。随着疫情防控的进一步深入,将来解除隔离之后,华人会不会在美国社会受到其他族群的歧视,现在还不太确定。但是我依然想在此时呼吁,我们华人要积极参与社区抗疫,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群体,就是想把友善互助的声音传递出去。希望让美国民众知道,病毒它本身不是哪个种族哪个国家的标签,它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大家应停止相互指责,互相伸出援手。

微信图片_20200412144005.jpg


采写:南都记者 朱林

编辑:朱林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