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超1亿人线上选购理财产品,是否短暂繁荣?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经济
原创2020-04-29 22:13

当疫情影响金融领域的线下业务,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顺势推出“零接触”金融服务,金融科技公司也成为其中的重要参与者,一方面跨界链接金融机构为消费者提供云上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其从B端赋能金融机构的能力也在进一步被激发。

本期为大家带来金融科技行业“云金融”战疫力调研报告的“剧透”,互联网金融平台一站式服务能否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金融业务需求?疫情期间的火爆是否只是短暂繁荣?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公司机遇何在?

 

A

亮点:疫情相关专项服务带动流量暴涨

据NDFRI前期调研发现,以支付宝、京东金融、腾讯理财通、陆金所和度小满金融等为代表的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头部平台,纷纷入局贷款、理财和保险等业务,一个APP就能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根据NDFRI调研,疫情期间各家平台均纷纷加大优惠力度或赠送额外服务,并推出财富课堂、防骗课堂等增值服务,借此“狠赚”了一波流量。其中,与新冠肺炎疫情相关的专项金融服务则更受欢迎,根据支付宝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在蚂蚁保险频道内,相互宝、好医保新冠保障金和医护人员保障金是最热门的服务。据了解,相互宝免费升级了新冠肺炎专项保障金,而其他两款产品则是通过免费赠险吸引了用户的关注。此外,该平台展开了云上“理财周”活动,将30家金融机构将近百支爆款金融产品搬上了支付宝,同时联合各大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理财大咖推出一系列的在线课堂与互动,在不到两周时间内,就有超1亿人在线学习金融理财相关知识,或直接购买定期理财、基金等各类产品。

这些针对性的专项云金融服务的确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亮点,从NDFRI的大众调查问卷数据结果中也可佐证。数据显示,有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理财、购买保险是因为疫情期间平台推出的优惠活动,互金平台是否能将这部分客户存留下来尚未可知。从NDFRI一些调研数据上发现,当前互金平台可能并非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和保险产品的首选,据NDFRI调研数据,疫情期间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办理理财业务的占比为20%左右,购买保险产品占比约10%,支付转账还信用卡的比例占大头(62%)。究其原因,其中约近两成受访者认为,平台提供的保险类业务尚不能满足其需求,超过15%受访者认为理财产品尚不能满足其需求。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当问及疫情过后,第三方互联网金融平台是否将成为其办理金融业务的首选平台时,有超过九成人表示认同,主要的吸引力还是在于“方便,一个APP就能搞定所有业务”。

B

趋势:开放共赢则应成为共识

无接触金融在疫情期间的火爆是否只是一个“短暂繁荣”?是否担心通过这种线上渠道进行交易的数据可能会有所回落?蚂蚁财富相关负责人回应南都记者调研时援引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指数调研报告》中的调研结果称,疫情过后家庭对线上投资方式的接受度逐渐提高,这也对理财产品的供给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财产品线上化将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实际上,无接触理财不仅是单纯地将线上理财扩大化,背后是不断迭代的金融科技能力的支撑。疫情使得无接触理财获得更广泛的接纳,原有的线下用户也在向线上迁徙,这让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求变。而传统金融机构的压力和问题,恰恰是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机会,未来的财富管理行业,开放共赢或应成为共识。

对此,陆金所CEO计葵生表示,机构之间“强化相互间的壁垒与竞争,力争端到端地控制业务全部流程”的现象将会逐渐减少,无论是金融科技公司之间,还是金融科技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间,都亟需发展并加深伙伴关系。而度小满金融CEO朱光在调研回复中谈及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公司的机会时认为,“零接触”加速金融全流程线上化趋势,相信疫情过后,金融科技将成为所有金融机构的“标配”。

NDFRI注意到,疫情爆发后,头部金融科技公司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在智能获客、大数据风控、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等方面,为金融机构客户提供各类全流程解决方案,这背后有什么值得挖掘的亮点?敬请期待南都金融消费智库报告云发布周,“五一”后约定你!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编辑:熊润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