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一般是什么样的?听话温柔、默默干活?于丽丽13年前刚开始做护士时,也这么想,但现在她说:“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改变,我慢慢发现,原来可以有很多创新的想法运用到护理上。
设计防护手套有报警功能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于丽丽总是能对自己的各种“脑洞”身体力行。比如,她设计了一个重症患者专用的防护手套,正在申请专利。
于丽丽在工作中。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一般来说专利要一年左右能批下来,我这个还要等两个月吧。”一边说着,于丽丽一边从iPad里翻出一个PPT,指给记者看“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的截图,这个设计的名字叫“具有康复及报警功能的约束手套”。于丽丽向记者讲述这个设计的用意:重症病人一般会插不少辅助治疗和生活的管子,比如供氧管、导尿管等,但有时病人因病情原因而躁动,或者睡眠中不自觉地拔管,以至于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护士们通常会给病人戴上一种特别的防护手套,手套靠手掌那一面是个平板面,让病人无法去碰管子、拔管子。但有时这种手套会扭转,手背一面扭到手心,病人还是能动管子,而且病人不能活动手指,会很不舒服。
她设计的约束手套,里面有一只康复球,病人可以捏一捏活动手指,外面有一层罩子一样的东西,可以让病人抓不到外面的管子。手套还装了定时器,到时间了可以提醒护士去查看病人状况。
于丽丽的这个设计还没有做出模型。“厂家觉得量少不愿做,我找了3D打印又太贵,后来我去武汉支援,就被搁置了。”她说,这个设计也很得领导认可,她希望能尽快投入临床使用。
去武汉支援用漫画记录抗疫生活
于丽丽展示她的画作。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于丽丽展示她的画作。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于丽丽说,在她刚开始学护理时,她的高中同学都觉得她“性格不适合”。“他们都觉得我应该开个店、当老板。”她一开始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适合当护士。
但最近几年,随着工作的熟练,她开始画画,还设计了手套,想法也变了。“我觉得自己的动手能力完全可以应用在临床上,帮助患者。”
于丽丽的iPad里,存了不少漫画作品,没学过画画的她都是自己摸索着用画图软件画的。
她展示了一组在武汉抗疫期间画的漫画,记录着这一程的工作和生活:坐飞机出发,到武汉落地,剪头发,在医院工作……穿着淡蓝色防护服的身影贯穿始终,还有一些送吃用、捐物资的志愿者身影。
“很多支援湖北的医护每天写抗疫日志,这些画就是我的抗疫日记。”于丽丽说,现在回想起来,一线医护得到了很多的关心和帮助,她在武汉画的第一幅画就叫《谢谢你》。“我在抖音上刷到很多各界驰援湖北的视频,比如送菜的,快递员辛苦送货,志愿者帮助市民等等,让我特别感动,我想感谢这些默默付出的人。”
用漫画展示科室工作流程
于丽丽漫画张贴在监护室外。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于丽丽与她的画作。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于丽丽漫画作品视频集锦。
于丽丽还带着记者去看了病区走廊挂着的一组“呼吸监护室的24小时”漫画,10幅图,展示了一天的不同节点中病区里的治疗护理工作,让来探视的家属了解病房工作,比如,早点6点,给病人抽血、测血糖,上午10点,做雾化……
这是于丽丽的画第一次融入工作。“是护士长知道了我有这个业余爱好,就建议我画一个24小时的工作流程图。”
为此,她那时第一次下载了软件在iPad上画。后来,她又陆续为科室画了不少宣教资料,比如呼吸科的各种规范、如何正确戴口罩、住院流程、出院流程等,护士站的洗手台上方,还贴着她画的针刺伤处理流程图。
“护士要学会在生活中找乐子”
于丽丽设计的服装。受访者供图
于丽丽会自己设计、缝衣服,把科室里用过扔掉的瓶盖缀上去做装饰,还喜欢唱歌、健身,打拳击是她众多爱好之一,遇上节庆活动还能排节目。比如她为护士们做过一场“时装秀”,是用蚊帐裁剪做底,废瓶盖做装饰而制作出的礼服裙。
“其实护士这个职业是有点沉闷的,工作压力比较大,还要倒夜班,很多护士一下班就睡觉,其实做护士不只要关注工作,还要关注一下自己的健康,学会在生活中找些乐子,调节情绪。”于丽丽说。
采写:南都记者 李文 实习生尹嘉怡 通讯员伍晓丹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视频:南都记者 冯宙锋 李文 实习生 尹嘉怡
部分视频素材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编辑:游曼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致敬可爱的你!2020国际护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