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阻隔文化交流:兵马俑明年去意大利,拉斐尔展年底或能来中国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人物
原创2020-05-20 10:59

 

口述LOGO.jpg

之189


口述者:Gaetano di Gesù(意大利建筑师,策展人,现居罗马)

口述时间:5月18日

执笔者:吴淑华

 

 我是一名意大利建筑师,近年在中国有不少建筑合作项目,不过我本人更大的兴趣在文化艺术领域,多年来一直积极策划展览、论坛等活动。我与意大利策展人Susanna Ferrini及两家中国公司合作,在中意两国成功举办了多场展览。今年初,我们在成都的帕埃斯图姆古城展以及在海南的古罗马海港展仍在进行中。

今年是中意文化旅游年,我们有几个重点项目,包括把秦始皇兵马俑带来意大利的卡塞塔王宫展出,在中国江西南昌举办一个讲述明朝时欧洲与中国关系的展览,以及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中国展。我们准备好了迎接特别忙碌的一年,没想到疫情突然爆发,工作方式完全改变了。正常情况下,我每个月至少去一次中国,最近一次去中国还是去年年底,之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意大利。

 

Gaetano.jpg

意大利建筑师,策展人Gaetano。受访者供图

 

中意两国分别居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


 

1月21日,我参加了在罗马音乐公园举行的2020中意文化和旅游年的开幕音乐会,现场一片喜庆热烈。今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两国政府都十分重视,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远道而来,出席现场的还有中意两国大使、意大利文化遗产和旅游部部长傅朗霁(Franceschini)以及旅游文化界的人士等。

傅朗霁部长当日特别高兴,他说中国和意大利具有高度相似性,两国的旅游与文化工作都归属于同一个部门,对于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来说,旅游和文化领域的工作互相交织,难以区分。

从这个角度看,两国的文化交流合作空间非常广阔。中国和意大利分别居于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节点。根据计划,中意两国今年将推出贯穿全年的上百项精彩活动,我们公司的项目也在其中,大家都斗志昂扬。

但是,1月31日,中意断航,我们的工作按下了暂停键。

 

世界最大王宫的兵马俑展将推迟到明年


 

2020年已经来到5月份。按照原计划,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我们今年的两个重头展览在中意两国同时开幕,在意大利的是卡塞塔王宫的兵马俑展,在中国的是江西博物馆举办的明朝中欧交流展。

卡塞塔王宫的兵马俑展,我们从2018年就开始筹备了。展览的兵马俑早已选好,按计划,应该在三月底抵达意大利,四月份进行布展。然而随着疫情先后在中国和意大利爆发,物流中断,兵马俑无法运来意大利。目前展览押后到明年再办,初定在明年5月18日。

卡塞塔王宫位于那不勒斯附近,是世界上最大的王宫建筑,占地47000平方米,共有1200个房间,花园占地11英亩,水池、喷泉和瀑布排成同一直线,气势恢宏。想象一下,身穿秦代战袍、长着东方面孔的兵马俑,列队于巴洛克-新古典风格的华丽宫殿大厅内,应该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这个展览我们已经期待了两年,今年未能如期举办相当遗憾,我们期待明年。

  

年底的拉斐尔展有望举行


 

计划同时在中国举行的则是一个关于明朝时期中欧关系的展览,作为江西博物馆新馆的开幕展。目前已经确定了四家荷兰博物馆和五家意大利博物馆的藏品,包括陶瓷、器物、绘画等。受疫情影响,现在展览计划押后一整年,江西博物馆新馆的开幕式也将一同押后。

今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逝世500周年,我们筹备在中国举行一个拉斐尔纪念展。目前还在敲定展出的博物馆。计划带去2幅拉斐尔的作品,以及52幅受拉斐尔影响的画家作品。疫情对我们的准备工作产生过一定障碍,但目前来看,12月展出还是有望实现的。

事实上,今年最万众期待的拉斐尔纪念展3月5日刚在罗马奎里纳莱博物馆开幕,当时是意大利形势最紧张的时候,仅仅展出了3天,就闭展了。展览原已售出7万多张门票,展出方只能安排退票,后来变成了社交网上以视频-解说呈现的虚拟展览。

 

意大利三星堆展、中国庞贝展曾大获成功


 

我们不是第一次把中国的珍贵文物带到意大利展览。2018年12月,我们策划的三星堆古蜀文明特展在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展出,中国青铜马与赫库兰尼姆古马、金沙“太阳神鸟”与阿波罗的太阳马车,都曾同场“对话”。特展的第二站选在有两千年历史的罗马帝国议事广场,从去年6月一直展出至10月。就在今天(5月18日),这个展览还获得了中国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的“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三星堆展在罗马。1.jpg

三星堆展在罗马。受访者供图

三星堆展在罗马。3.jpg

三星堆展在罗马。受访者供图

自2018年初以来,我们在中意两国举办了一系列古文物展,都是遵循同样的思路。我们与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商量合作策划的《庞贝:瞬间与永恒》特展于2018年2月在中国启动,特意选址在中国最具神秘色彩的考古遗址,旨在让中西古文明发生碰撞,组成一组考古叙事的双曲线。

该展览先后在五个城市展出。庞贝古城在成都金沙邂逅了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朝和周朝,在西安与公元前三世纪的兵马俑相遇,在武汉盘龙城博物馆与公元前1600-1450年的二里岗文化擦出火花,最后一站是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展览大获成功,共吸引了200多万中国观众,不少学校组织参观,许多父母或祖父母也会带着孩子前来观看。

庞贝展在金沙博物馆。.jpg

庞贝展在金沙博物馆。受访者供图


在中国的展览无法撤展一再延期



我们看到了中国观众对意大利古代历史与文物的强烈兴趣,又在中国策划了意大利古希腊殖民地城市帕埃斯图姆的文物展。帕埃斯图姆不如庞贝有名,对中国观众来说是比较陌生,最后也有约120万观众前来参观。去年我们又策划了一个古罗马海港展,计划在四个海港城市巡展。

帕埃斯图姆展巡回到最后一站成都,在四川博物馆展出。展览原定在2月26日结束,我们应该去中国把展品文物取回来。由于疫情原因,我们将之延期到5月10日。到了5月10日,还是没办法去撤展,前几天又宣布继续将之延至6月10日。当地的新闻报道说:“好消息!川博临展继续延期,快去看意大利文物!”

古罗马海港展则进行到第二站,1月22日刚在海南岛的南海博物馆开幕,展览原定于5月20日结束,现在也要延期至七月底。这个展览我们本来策划了四站,但文物在海外展出期限已经快到了,预计在海南岛展出完就要撤回来。

疫情爆发以来我们一直与中国的博物馆保持联系,也很关注当地的情况。重开初期,观众人数也很少。如今中国疫情控制整体稳定,博物馆的人流也开始恢复了。我们在成都的展览如今一日的人流量约为1000人,而之前的正常流量约为4000人/日。

 

帕埃斯图姆展在深圳。.jpg

帕埃斯图姆展在深圳。受访者供图


疫情之下梵蒂冈博物馆担忧发不出工资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封锁,如今意大利疫情已基本控制住。5月18日,法律允许全国博物馆开门迎客,不过各地的具体措施又有所不同。

罗马各市立博物馆将于5月19日起逐步重开。博物馆必须采取诸多防疫措施,例如购票方式全改为网上预订,入馆必须测温、洗手、消毒,博物馆内必须戴口罩并保持安全距离等,馆内划定参观路线等等。

重开博物馆涉及到是否能维持收支平衡的问题。佛罗伦萨就表示,重开博物馆的防疫消毒成本太高,人流有限,入不敷出。除了乌菲兹等几家博物馆定了在5月底重开外,其他市立博物馆仍将保持关闭。

毕竟意大利境内四千多家博物馆,人气旺的只是最著名的几家。最受欢迎的梵蒂冈博物馆也未定重开日期。2019年梵蒂冈博物馆共接待了700万游客,是最不缺钱的博物馆之一。但在最近的访问中,梵蒂冈秘书长表示,闭馆两个月,他们最担忧的就是能否保证所有工作人员的薪资,不得不削减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即使博物馆重开了,我们也没有往常人山人海的游客。仅靠意大利内部市场,不足以支撑这些博物馆的运营。在疫苗出来之前,难以指望游客会恢复到正常水平,毕竟人们对乘搭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还是会有顾虑。

说到底,博物馆重开只是政策,观众是否回归却需要整体环境气氛的支持。文化展览的本质是交流,是人群聚集、接触、讨论。这与疫情所带来的担忧、社交距离都是相背离的,重重限制措施也会打击观众的热情。文博产业应该属于最迟复苏的行业,我估计最早也要到明年春节,才能谈真正的重启。

 

编辑:黄琼红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战疫口述实录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