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读政府工作报告:篇幅近减半,“就业、民生”词频却创8年新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原创2020-05-22 16:19

WechatIMG5183.jpeg

1万字出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改革开放以来最短篇幅。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更“轻量”,但够“份量”。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梳理2013年至今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报告大幅压减了常规性内容,对今年的工作安排最大程度体现务实和实干。这份报告,释放了哪些重磅信号?传递了哪些工作导向?寄托了哪些民生期盼?与往年报告相比有哪些新亮点?通过热词、新词及围绕“改革”“稳”“保”出现的关键表述,一起来看看。

【报告热词】

报告热词.png

*根据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梳理,圆点大小表示历年报告中该词出现频次,2020年频次以数字标注。

即便报告篇幅相比过往几乎减半,“发展”仍然是今年报告中最热的词,出现71次,始终保持“霸屏”。报告中不仅提到当前发展的困难,还提出发展新动能,发展思路、理念等,并提出加快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而在经济发展之外,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也被重视。

“改革”在2019年报告中出现的频次创下109次之多,今年虽然词频减少,但相比其他词,依然处于高热度。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农村改革等改革措施是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注较多的议题,而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改革创业板等提法在今年报告中首次出现。与之相似的还有“经济”,在稳定经济基本盘、经济外交、优化民营经济、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提法之外,报告还对疫情造成的经济影响作出表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失时机推进复工复产,推出8个方面90项政策措施等,“我国经济表现出坚强韧性和巨大潜能”。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现,“企业”一词今年热度仍然很高,出现36次,与“中小微企业”相关的内容共有6次,而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便利贷款、保障企业平等多次出现。

而“人民”“保障”等词,在报告精简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与往年差不多的出现频次,更可见受重视程度。如“保障”涉及的内容包括民生保障、农产品供给保障、就业保障、低保保障、权益保障、应急物资保障等等。

特殊背景下,“疫情”在今年报告中出现了31次,李克强总理在报告的最开头就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展开,提到“当前,疫情尚未结束,发展任务异常艰巨。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热动词】

热动词.png*根据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梳理,圆点大小表示历年报告中该词出现频次,2020年频次以数字标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着力突出了“六稳”、“六保”,报告提到,“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 。梳理报告热动词发现,“保”的出现频次为85次,“稳”的出现频次为41次,此外“增”“新”“治”“防”“促”也较高频。

据了解,2018年中美经贸摩擦发生,我国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都面临着错综复杂的风险,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六稳”:要求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而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国内外形势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就业、经济都有很大压力。在此基础上,中央又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热词新CP】

改革.gif

保.gif

稳.gif

促.gif

*根据2020年报告中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内容梳理,热词CP为报告内与热词相关联的工作。

对报告中发展主要目标和下一阶段工作总体部署进行梳理,发现不少热词有了新“CP”。以改革为例,今年除了继续在深化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管服’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农村改革”等,还考虑疫情因素提出了“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具体措施如有“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等等。

而与“保”“稳”“促”搭配的热词,则更多围绕“六保”“六稳”展开,如“保就业”“保基本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促消费”“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等等。

【高频领域词】

高频领域词.png*根据历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梳理,圆点大小表示历年报告中该词出现频次,2020年频次以数字标注。

分领域来看,“就业”脱颖而出,今年在报告中出现的频次超过往年,达到39次。“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被强调,报告提出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而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今年报告中“民生”出现21次,与“就业”一样,也是8年来最多。在此前的国常会上,李克强曾表示,当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把“保就业”作为宏观政策最核心的内容之一,而“保居民就业”首要目的是为了“保基本民生”。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还发现,在报告精简的背景下,“脱贫”和“消费”的词频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关于“消费”的表述多用“促、扩、提振、推动”等动词,而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激发新消费需求也被提及。

【报告新词】

报告新词-2020.gif

报告新词-2019.gif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梳理。

细读报告,有“含金量”,更有“含新量”。梳理发现,今年至少有30余个新词概念出现,围绕“新冠肺炎疫情”,“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完善基层卫生防疫”“ 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等多个新举措新鲜出炉,反映兜牢基本民生的决心。“六稳”“六保”掷地有声,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两新一重”首亮相,促消费、惠民生、调结构、增后劲,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报告中的新词,道出了民生之盼、发展之道、改革之重,将实实在在影响你我生活。

2020方向盘!秒懂言读全国两会

请点击下图,8年数据,看懂趋势

题图.jpg


出品: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邹莹 程姝雯

数据采集分析:张雨亭 袁炯贤 吴斌 林方舟 宋承翰

设计:吴怀宽 杨晨悦 刘寅杉 

技术:王思逸 李别清 孔一行 邓捷敏

编辑:袁炯贤,凌慧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2020年全国两会
2020方向盘!秒懂言读全国两会
【专题】聚焦2020全国两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