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下午3时,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体与会者集体肃立,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的医护工作者和去世的同胞默哀一分钟。
5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对默哀这一环节的特殊安排深有感触。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会长、吉林功承律师事务所主任迟日大向南都记者表示,默哀时自己的心情很难过,在他看来,默哀是为了表达对此次疫情中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尊敬和感恩之情,和对被夺去生命的同胞深深的缅怀。
“我今天确实感觉到心头一热,眼泪就快下来了,我能感受到所有委员都带着非常庄重的使命感在参与这次大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刘红宇向南都记者表示。她说,在这样庄重的大会上为抗疫英雄和去世同胞默哀,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生命权高于一切的原则,“同时也让我们记住这些鲜活的生命,让生者更积极地投入到抗疫中去”。
压缩并不等于没有质量:“报告是一个精华版”
会上,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作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多的工作中,以及近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常委会重点介绍了四项工作,并从6个方面部署了人民政协2020年工作。
南都记者注意到,今年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全文约6500字,较以往近万字的篇幅有较大幅度缩减。
“虽然是压缩版,但是内容的精华没有变,实际上是一个精华版。”迟日大说。刘红宇认为,压缩并不等于没有质量。“我就认为这个报告他虽然短,但是文字特别凝练,然后对我们未来的工作有极高的指导意义。”刘红宇说。
她表示,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压缩篇幅是一种人性化的考虑,尤其在北京地区仍然在二级防控的状态下。
凝聚共识强化协商功能,不把自己当局外人
今年政协报告提出,深入做好凝聚共识工作。要树立正确履职观,深刻认识建言资政是履职成果、凝聚共识也是履职成果,甚至是更重要的成果。
刘红宇对此感受很深。她指出,政协是一个政治民主协商机构,凝聚共识首先需要委员提升学习能力,强化政协的协商功能。
她认为,应该强调“在”、“和”两者的差异,即全国政协委员“在”政协协商,而不是“和”政协协商,即更关注自己作为其中的一员以及达成共识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提案。“我们不能把自己摆在一个局外人的状态。”她说。
刘红宇表示,过去委员认为促成提案办理和推动工作是成绩,于是更关注提案是不是办理了,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没有答复,就不算是成绩。但是,这次报告强调“建言资政是履职成果、凝聚共识也是履职成果”,即强调提案者提案的过程、与有关部委进行交流的过程、深化问题认识的过程,都是成绩。
“如果所提的问题暂时不具备条件解决,但是这个问题被重视了,对今后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也是成绩。”刘红宇认为,这样有助于在提案上凝聚大家的共识。
文\胡明山
编辑:潘珊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