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抗疫”让中医又一次走入大众视野。近日,河南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了趣读成语系列丛书,《读成语 学中医1》正式出版。这是河南大学出版社“趣读成语”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也是以成语典故来解读中医的全新尝试。
《读成语 学中医》用20个成语典故讲述传统医学文化,引经据典,深入浅出,呈现出中医所蕴含的诸多内涵。作者以成语为切入点,通过成语讲中医,通过中医讲故事,通过故事讲文化,通过文化讲历史,通过历史讲兴替,从成语典故与中医的渊源关系上,遴选了一批故事性强又有哲理和启发意义的成语,解读成语背后的中医故事,讲述中医的发展和兴衰,讲解中医对历史的贡献和未来的方向等。
全书共10余万字,分为序言、内文和后记三个部分,配以80余张漫画作品,可读性可趣味性并存。《读成语 学中医》系列是对传统医学和成语的有效呈现,在成语典故中学习医学知识,在漫画笑点中体会先人智慧。
据出版社编辑介绍,“趣读成语”系列丛书未来两年预期将陆续发行六本以上,将以成语为切入点,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
《读成语 学中医1》选读:
成语“知母贝母”出自冯梦龙的《广笑府》,讲有一个开药铺的药商,有一天因事外出,让他的儿子打理药铺,结果一个人来买牛膝、鸡爪、黄连几样药,这个儿子稀里糊涂不识药物,半天没找到,于是割了自己家里耕牛的一条腿,斩了一只鸡的两只脚,卖给了买药人。他的父亲回家后问他儿子卖了什么药,听了儿子所讲后哭笑不得,感叹说:“如果客人要买知母贝母,你岂不要连母亲都卖了?”
这虽然是个笑话,却挺有意味,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的人,告诫人们要多学习,多积累,否则事到临头就抓瞎,不是出洋相,就是闹笑话。中医学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博大精深,繁杂庞多,非得下一番深功夫方能洞悉,非得经久累月地摸索方能精到。囫囵吞枣,一知半解,错诊误断,轻者耽误病人病情,重者还会闹出人命,上演庸医杀人的悲剧。
杏林学苑,除了上述知母贝母的典故外,还有一个因为搞错药草出了事儿,被笑话了几百年的故事。这个故事广为人知,中医师傅们常常讲给初学者让其引以为戒。话说有一个卖药的老人,收了个徒弟,刚学了一年半载,徒弟就骄傲自满起来,言行狂妄,觉得自己翅膀硬了,想另立门户。师傅三番五次地劝说,都无济于事。后来,师傅就对徒弟说:“你现在可以出师了,收拾一下行李,GO!”徒弟听了,傲慢地说:“如果师傅再没有什么可教的,我马上就走,保证在江湖上闯出个名堂来。”师傅临别提醒道:“还有一种草药,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病情辨别不清,吃了就会出问题的。”徒弟听了,不以为然地问道:“什么草药?”师傅说:“是无叶草。”徒弟满不在乎地问:“这药怎么啦?”师傅语重心长地说:“这种草药的根和茎用处不同,有四句话你要牢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旦弄错,就会死人。千万记住。”徒弟心不在焉,不耐烦地点点头后,扬长而去。他压根儿就没把师傅的叮嘱记在心上。
一别两宽,师徒二人各卖各的药。师傅不在跟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认识的药虽不多,却什么都敢用,没过多久,就惹下大祸,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病人。死者家属哪能善罢甘休!就把他告到了官府。一经审问,他便把师傅供了出来。差役传来师傅,责问道:“你是怎么教徒弟的?让他用无叶草把人治死了!”师傅便如实把情况说了一遍。县官又问徒弟:“你还记得那四句话吗?”徒弟想了想说:“记得。”县官接着问他:“病人有汗无汗?你用什么药治的?”徒弟说:“病人浑身出虚汗,我用无叶草的茎治。”县官大怒,训斥道:“你这庸医, 简直是胡治, 病人已出虚汗,你还用发汗药,怎能不治死人?你为什么不牢记师傅的话?”于是,将其重打四十大板,又判坐牢三年,师傅无罪释放。
徒弟出狱后,找到师傅,痛哭流涕,承认错误,决定痛改前非。师傅原谅了他,并继续耐心地传他药理医道。因无叶草使他闯过大祸,所以,他就把无叶草叫“麻烦草”。后来,又因为无叶草的根是黄色的,故又改名叫“麻黄”。
编辑:朱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