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马建忠 在国家施行“4+7”带量集中采购的大背景下,不少市民可能会发现,部分零售药店的处方药价格贵过了医院的价格。为减少公立医疗机构与药店之间的药价差,降低药店采购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南都记者独家获悉,6月8日,广东零售药品集采工作的首轮试点结果已新鲜出炉。
据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确认,经遴选,首轮集采报量共涉及有22个品规,采购金额合计逾1.1亿元,多个厂家以“4+7”带量采购中标价格甚至低于中标价向广东零售药店供药,价格平均降幅达61.2%。
据悉,今年4月,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下称“广东药交中心”)发出公告,邀请各有关单位参与开展零售药品集采工作。通知发布后,广东三医药械电子交易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广东三医”)作为采购联合体,迅速组织开展药店报量议价,吸引了省内近170家连锁药店、400家单体药店、近万家门店,3000余家生产厂家以及800余家配送商报名参与。
广东省药品零售行业协会作执行会长、广东金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浩涛告诉南都记者,为主要参与方之一,该协会第一批报名会员企业就达到了20个。
药店采购成本降幅达61.2%,老百姓就近买药有望更便宜了
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零售药店占药品销售规模总额的23%,是我国药品流通的重要环节之一。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共计有超过5.4万家药店,是全国药店数量最多的省份。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我国药店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但整体仍呈现“小而散”的特点,缺乏与上游工业议价能力。近一年多来,社会办医以及零售药店加强药品集中采购呼声渐高,全国各地药店开始自发抱团,相继开启药店零售集采模式。
5月12日,《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零售药品交易实施办法(试行)》出台,对零售药品交易中的采购主体、议价方式、配送和结算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掀开了广东省药品零售集中采购的序幕。
广东三医是一家专注于零售药店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第三方药品电子交易商务平台。首轮试点集采联合广东省医药零售行业协会,组织采购联合体与上游企业进行集中议价,首轮集采谈判优先启动产能充足的口服类用药。一个多月以来,先后与扬子江药业、齐鲁药业、信立泰药业、中美华东制药、安必生制药等十余家国内外制药企业龙头进行议价洽谈,多家企业均以“4+7”带量采购中标价向广东药品零售企业供药。
对于,郑浩涛坦言,此次广东药品零售行业抱团采购,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会一步步来,帮老百姓降低在家门口买药的价格。
下一轮集采即将开启,将面向所有药店与非公立医疗机构
据广东药交中心介绍,对于零售药店而言,进入药品集中采购体系,除了可以大幅降低采购价格,核心意义还在于能够快速提升供应链能力,重新调整药品零售圈的商品体系,为后续完成相关品种医保支付同价以及处方流转的基础建设消除障碍。
通过采购联合体联合议价,能够有效整合处方药物厂家资源,提升“查漏补缺”的效率。
广东三医的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本次试点集中采购涉及金额超过1亿:“此次集中采购作为试点集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提升了药店集采的信心。”
根据要求,集中采购议价方式分为委托议价以及自主议价两种方式。各采购方可委托广东三医进行药品集中议价交易,广东三医将不定期组织开展药品集中议价。参加委托议价的采购方只需要在药品议价交易规定的时间内填报本期议价品规的采购量和采购期限,广东三医根据报量情况进行议价谈判。采购方同样可以与各药品生产企业实时议价交易。凡合法经营的零售药店、非公立医疗机构及采购联合体等均可参与集采报量。
广东三医还向南都记者透露,未来广东零售药品集中采购还将借鉴国家谈判模式,通过带量谈判的形式获取更低的价格供给零售采购,“除了零售药店,未来我们还将把服务对象扩展到全省民营医疗机构、村镇卫生站等单位提供集采服务。”
据悉,第二轮集采即将于6月下旬开启,随着采购单位增加,药品采购价格降幅有望进一步扩大,纳入采购目录的产品也将逐步增加。
广东三医同时提醒尚未参与报名的零售药店与非公立医疗机构,尽快登陆注册广东省药交中心官网零售药品交易门户,及时完成报量工作。
编辑:马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