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交通品质的根本出路,东莞市品质交通千日攻坚行动总指挥部第七次会议近期审议同意了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规划设置方案。
6月9日,东莞交通部门对外公布了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建设的总体布局方案,将采用“中心全网络+外围放射线”,首期里程62.5km。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影响东莞市城市品质的重要问题,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最重要的措施。此外,在中心城区“一心二轴三片区”高品质建设中,在中心城区优先探索公交专用道建设、提升公交品质尤为重要。
据了解,东莞市早于2019年8月正式启动市区公交专用道的规划研究。经前期大量移动数据、公交车刷卡数据、GPS数据采集、分析研究等工作,再结合正在开展的市区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案,于今年4月形成了最终规划成果。
东莞交通部门表示,对标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全市在常规公交发展及公交专用道建设上明显落后。比对佛山市,该市从2008年开始建设公交专用道,其中2014年到2016年是佛山公交专用道集中建设期。三年时间里,佛山市的公交专用道从84km增长到约136km,公交提速26.4%,公交机动化分担率提升了10%。到2019年,佛山市的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了170km,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3.47%,竞争力明显提升。可见,建设公交专用道可提高公交运营效率,促进公共交通体系性发展。
根据技术分析,东莞东城和南城、东城和莞城、东城和寮步相互间的交通联系最紧密,出行量较大。连接城区四个街道的几条重要干道上集中了最大量的公交出行人流,如:莞穗路、莞太路、可园路、东城中路等。尽管公交出行需求量大,但是几条主干道早、晚高峰受交通拥堵影响,公交运营速度普遍较低。
在交叉口设置上,参照深圳和佛山的标准,采用相对严格的设置条件,一定程度减少对道路网通行能力的影响;通过客流分析和标准研究,东莞规划确定了公交专用道网络采用“中心全网络+外围放射线”总体布局方案,首期里程62.5km,采用“双环放射+中轴强化”布局。
交通部门透露,公交专用道建设完成,线网调整到位之后,东莞核心区主要公交专用道走廊内,早、晚高峰期基本上可实现每分钟过1辆公交车,莞穗路、可园路、莞太路等一直以来公交出行需求较大的重要走廊,可达到每分钟过2辆公交车;另外,首期62.5km公交专用道实施后,结合线网优化,公交全过程出行时间和候车时间预计可缩短14.2%,居民在站点等车的时间预计可缩短20%左右。
采写:南都记者 莫晓东
编辑:刘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