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按时上下班,月薪3000元,广东这个网红村退出“贫困圈”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0-06-12 11:54

微信图片_20200612084719.jpg


脱贫攻坚之下,乡村振兴了,在广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每天天一亮,村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而忙碌。

早晨7时许,村民韦小芳稍作收拾,准备离家前往村里的扶贫车间进行玩具加工,走5分钟就到了;村民陆奕和也起床了,吃了早饭后要到村里的乡村振兴学院,在那儿做保安;而片刻过后,住在镇上的村民傅雪珍就要回村里的购物街出摊儿,她在那儿经营着一间土特产店。原本依靠耕田而食或打零工的这群人,近几年“安稳”了下来,他们所忙活的一切,正是连樟村脱贫攻坚成果的缩影。

扶贫车间、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乡村振兴学院、购物街……一批批扶贫项目的落成,让连樟村形成了群众家门口就业“离土不离乡,进厂不离家”的乡村振兴模式。曾经,这里是默默无闻的贫困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截至2019年底,全村54户130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连樟村党总支书记陆飞红看在眼里、挂在心里,“我们不仅要脱贫,还要奔康,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微信图片_20200612084819.jpg

如今,连樟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产业“造血”

村民转型新型职业农民、手工业者


早上7点一刻,韦小芳如往常一样来到扶贫车间,这里是佳美玩具公司连樟加工点,连樟村推进转移就业的重要抓手。

早在2017年6月之前,扶贫车间这块地儿还是一处闲置的校舍。车间组长冯彩霞介绍说,过去连樟村的就业机会不多,村民大多依靠种地而生,要么就到外地打工。后来,通过“万企扶万村”扶贫行动,连樟村筹措了50万元,建成佳美达玩具公司“扶贫车间”。“车间总员工高峰时超过100人,目前大概有90多人。”冯彩霞说。

7点半,工人们全部到位,韦小芳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三人一组进行玩具拼装。一天工作8小时,韦小芳一组能完成四五千件产品。

微信图片_20200612084752.jpg

村民在扶贫车间忙着组装玩具,不用出远门也能打工了。

“我们是按件计工资,每月工资收入最高达3000元以上。” 冯彩霞说,有了项目“造血”,贫困户和其他农户们洗脚上田,获得了稳定的工作收入。

韦小芳也很是开心:“前几年都是待业在家,现在工作方便了,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一边是手工业扶贫,一边是农业科技振兴。与扶贫车间隔道相望的,是碧桂园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74亩,总投资4000万元,采用世界领先的温室环境控制及水肥一体化系统,通过生产过程中的精准控制,实现农业产出价值最大化。

走进示范园内,村民张顶娣和其他农户正在修剪无土西瓜的藤条——采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一颗颗或大或小的西瓜挂满枝藤,长势喜人。

微信图片_20200612084757.jpg

在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里,村民正在升降车上打理西瓜。

去年8月,听闻村里建起了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曾在周边打工的张顶娣立即报了名,想学习新型农业种植技术,也方便照顾家里。

于是,包括张顶娣在内的连樟村一行20名村民飞往海南整整培训了一个月,学习美月西瓜、樱桃番茄、草莓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

如今,张顶娣成为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每月能拿到3900元的工资,还能兼顾家庭生活,她直言对生活很满意。

据了解,该示范园优先聘用当地村民,尤其是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工资获得双重收益。

与此同时,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将作为项目常态化机制长期贯彻,使更多村民掌握现代农业新技术。项目通过企业与村民5年联合运营计划,在当地培养一批致富能手,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户实现增收。

 村容扮靓

修建“致富路”吸引村民返乡发展


早上8点左右,连樟村的媳妇傅雪珍从连江口镇回到村里,准备出摊儿。

去年3月,傅雪珍和丈夫毅然辞去工作回村,在碧桂园援建的购物街经营一家“珍味土特产店”,做起小买卖,销售自产或进购的麻竹笋干、灵芝干、英德红茶、花生等土特产。“靠山吃山”,傅雪珍解释说,“来山村旅游的人喜欢原生态的产品,我们刚好有这些农产品。”

6月11日下午,一批从广州慕名而来的游客,正在傅雪珍的摊位前选购土特产。新农村建设让游客方女士眼前一亮,“以前乡村给人的印象就是贫穷、脏乱,现在真的漂亮了许多。”

“过去这条路就是村子里的猪栏狗舍等杂物房,现在铺上了沥青,修好了公路。”傅雪珍指着摊位前的村道说,“很干净,一点臭味都没了。”

如果没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村道没有修好,傅雪珍或许和韦小芳一样,依然待业在家,靠打打零工过日子。

微信图片_20200612084800.jpg

在村中卖土特产档口,摊主为到访的客人倒茶。

近年来,连樟村结合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积极争取清远市帮扶单位、有实力的企业以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充分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和捐资,进一步调动发挥村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等扶贫民心工程,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

新农村建设需要村民齐心协力,村干部往往起着带头作用。傅雪珍说,2016年那会儿,自己的公公在村委当村干部,带头出让了自家土地,希望村民能相互配合。“因为要发展,如果不让出土地,这条村路就建不成。”通过村干部们的努力,在村民的配合下,“致富路”终于修起来了。

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连樟村后,连樟村又重新对全村进行规划提升,重点抓好中心村整治建设。

增建道路、完善路灯,统一改造楼房外立面,泥瓦房整治后彩绘,还建设了文化室和旅游接待室,凤凰优选商行开张营业,首期2户民宿加紧改造,购物街已投入使用,田园茶舍基本建成,1个银行取款点已投入使用,民宿区建设和旅游接待室拆除扩建等项目正在推进。

去年,连樟村荣获“中国最美村镇2018乡风文明奖”,红色乡村旅游迈出坚实步伐。

选购的游客满载而归,傅雪珍开始给网上下单的顾客拣货。借助微信,她在朋友圈里卖起了货,宣传连樟村的优质土特产,“全国各地的顾客都有,大多是曾经来买过东西的游客。”她说。

村民脱贫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陆奕和的家,厅堂不大,但墙上挂着的巨幅照片着实珍贵——那是2018年10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连樟村考察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时,在陆奕和家中同他们亲切地拉家常。照片中,他紧紧握着总书记的手,笑容洋溢。

微信图片_20200612084633.jpg

日子舒心了,陆奕和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家有90多岁的老父亲、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尚在读书的三个子女,陆奕和全家生活条件艰苦,因此被列为贫困户。同样在2018年,让陆奕和笑逐颜开的还有生活渐渐“甜”了起来。

那一年,他在村里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承包了3亩地,年收入接近3万元。同时,又向英德农村信用社申请到了5万元财政贴息贷款,包下了60多亩竹山种植麻竹笋。

2019年,陆奕和结合村里配套的贫困户就业创业政策,通过整合资源,与村民合伙经营起一家位于丘冲的育苗产业园。如今,近3亩的园区内培育着超2万株益肾子幼苗,逐渐形成规模。

更令人高兴的是,2019年,大女儿出来工作了,小儿子考上了本科,二女儿考上了大专。“现在两个小孩读书,压力轻了一点,等他们都工作了,我就更轻松了。”陆奕和说,这是他生活最大的改变。

吃过早饭后,陆奕和来到村里的乡村振兴学院,8点上岗开始一天的执勤。今年初,陆奕和在乡村振兴学院当起保安,每天工作8小时,每月新增2500元收入,下了班之后还能兼顾些农活。

据陆飞红介绍,3月31日,乡村振兴学院正式落成揭牌,占地约60亩,探索创设具有连樟特色的培训课程,努力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撑。“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经验将从这里总结和输出,让大家少走弯路。同时,这也是一个新的惠民项目,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点,为农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他说。

据了解,截至2019年底,连樟村54户130名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村集体收入达68万元。陆飞红说,“我们不仅要脱贫,还要奔康,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微信图片_20200612101552_副本.jpg


/同题问答/

南都: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你希望带来哪些改变?

韦小芳:我希望工资越来越高啦(哈哈大笑)!生活能够越来越好!

傅雪珍:家里房子正在装修,地方不是很大,但我特别希望能打造成民宿,因为村子旅游发展起来了,还没有建成民宿。

陆奕和:我现在就是一心一意供两个小孩毕业,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的。

陆飞红:让群众的经济收入再提升,思想再提升,从而让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再提升。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摄影:南都记者 谭伟山

视频:南都记者 林耀华 



编辑:靳格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广东行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