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长沙!

南方都市报APP • N视频
原创2020-06-12 17:35

口味虾、臭豆腐、米粉、奶茶、烧烤……热火朝天的美食街,彻夜不眠的解放西,“娱乐先锋”芒果台,是长沙最有名的标签。长沙,无疑是烟火气十足的。

1 热闹长沙GIF.gif

长沙街市

这里,人们吃喝玩乐,风风火火,俨然一座“快乐城市”。

这也是一座延续了两千年历史的城市。两千年里,长沙城的城名、城址不曾改变。湘江北去,橘子洲长带凌波,岳麓山临江而立,山、水、洲、城自成一体。

2 晚霞GIF.gif

岳麓山、橘子洲头的晚霞

它有着敢为天下先的历史底蕴,又在新浪潮里快乐迅捷地转身,既开放潮流,又固执念旧,不屑于外在眼光。

长沙的底色,在热闹烟火气中,也在有滋有味的湘味人生中。




“长沙人念旧、不端着”

一碗米粉叫醒长沙城。

3 米粉.jpg

长沙人的早晨从一碗米粉开始

米粉烫熟,倒进原汤,辣椒炒肉的菜码加上,红色四方桌上一放,蓝色塑料凳一坐,筷子一夹,一口嗦着一口,也不谈什么端庄好看,鲜辣辣地燥掉最后一点睡意。长沙人的早餐,直剌剌地在小巷老店里爽利醒来。

4马记粉店.jpg

忙碌间隙中,马嗲嗲吃早餐

这是早上六点,天蒙蒙亮,国储商业街的小巷子里,马记粉店已前前后后忙了起来。背着书包的小孩,派出所执勤的大哥,推着行李箱的旅客,跟往常一样,门口点两个烧卖,后厨自己端粉。

800x600_5ee332c518b27.jpg

马记粉店招牌猪油渣烧卖与钵子粉

头发花白、高高大大的马嗲嗲,在门口卖烧卖兼结账。同样花白头发但个子不高的马娭毑,在后厨掌勺下粉,老两口都已七十多岁。

上世纪90年代两人双双下了岗,在食堂工作的马嗲嗲不甘心,“要下岗,我干脆就自个开店子”。

800x1067_5ee332c3117d4.jpg

刚蒸好的烧卖

于是,早餐店开了26年。烧卖、钵子粉也卖了二十多年。

上午10点多,马记粉店的热闹慢慢歇去,几公里之外的YAI次元餐厅,开始备起自己的动漫“菜单”。

120平米的餐厅,墙上是动漫,前台一只黑猫,还有写着“不要大声喧闹”的小告示。餐厅几乎每个角落都有动漫元素,店主YAI酱一身蓝白色软妹装,在后厨跟厨师正料理日式炒饭。

800x600_5ee332c441105.jpg

YAI酱在准备料理

清淡的饮食与安静的氛围,很难想象,它居然是开在热火朝天的解放西街上。

3年前,土生土长的长沙妹子YAI酱从东京回到长沙,在长沙国金中心附近,寻了个相对隐蔽的18楼,开了长沙首间二次元餐厅,主打“动漫里的料理”。

YAI酱小时候喜欢动漫,长大后一路不停,做动漫类兼职,做二次元网站,留学早稻田大学,如今她开业三年的餐厅成为长沙的二次元打卡胜地,也成了解放西人来人往的热火朝天中的另一个侧面。

800x600_5ee332c6192a4.jpg

前来YAI次元餐厅打卡的顾客

而更大众意义上的解放西,值得一提的是快速崛起“遍地开花”的网红餐饮品牌文和友。

老四方桌、旧板凳、带着缺口的青花旧碗,建筑设计极力复原老长沙,甚至老砖、老宅、老灯牌、电玩机、旧冰箱、旧挂历…… 凡能想到的“老长沙味”,这里几乎一应俱全。打造年代感,这样的创意并不少见,但很少能像文和友这般,足可见长沙人是多么好这一口老长沙味。

800x600_5ee33322ea796.jpg

长沙超级文和友店内

再去本地司机大哥介绍的学院街,老街的房子新装修后,精美漂亮,店铺里一瞧,菜店中仍是铁钩架上串猪肉,篓子里装着蔬菜,粮油店仍旧是几十年前的红木柜子,小卖部茶米油盐还是一样的摆设。坐个地铁,站名有树木岭、黄土岭、砂子塘、望城坡……

800x608_5ee33323d1f7d.jpg学院街上的刘姐蔬菜店

“长沙人念旧哒。”YAI酱这样回答。她也念旧。从小到大的小物件都没舍得扔,即使出国留学,回来后也还是一口长沙“塑普”。

马嗲嗲指着一位正在嗦粉的大哥说,“他从小就在这里吃,现在都在湖南广电工作了好几年了”。说起自家的猪油渣烧卖,有位台湾老人路过,筷子一夹就吃出老味来,至此心心念念。

11 烧卖GIF.gif冒着热气的马嗲嗲烧卖

顾客念旧,一把年纪也舍不得那一口老味道。老板也念旧,一把年纪还是勤勤恳恳每晚包烧卖包到夜里十二点。

商业化极度成功的文和友,也许正是看中了长沙人极其念旧的性格。

长沙的另一重性格,便是“不端着”。

800x451_5ee33324cbe64.jpg

凌晨2点,坡子街夜宵档

看马嗲嗲,在自家店门口手拍着大肚子,“这些年发展得好,你看长沙哪个男的不是有肚子的。”他双手轻快地拍着自己发福的肚子,笑眯眯地。

爱二次元做动漫美食,也丝毫不妨碍YAI酱约上好朋友去解放西热热闹闹搓一顿小龙虾,一人一口塑普,海天胡地热热闹闹。即使开的是二次元店,她也懂得长沙人的口味,不做女仆店那一套,“长沙人才不会要萌哒哒那一种。做吃的适合我们”。

800x452_5ee33326d6e09.jpg

凌晨2点,小龙虾店内

长沙街头的食店,装修、命名并不见得精致端庄,臭豆腐也好,老店面也罢,好吃是第一紧要的事,方便舒服也是要的。就像长沙人,讲究性格直爽,泼辣也不错。

老城区文坪庙的一幅标语“城市既要奔向未来,也要找到回家的路”,正揭示了快速发展的长沙的性格底色。

800x1067_5ee333258df9f.jpg

学院街街道


解放西的另一种夜色

解放西,彻夜不休。

800x451_5ee333279b99c.jpg

凌晨4点,解放西的酒吧

这里是年轻人的蹦迪胜地,每个晚上,数不清的年轻男女涌入大大小小的酒吧,在躁动的音乐下发泄热情。

这里的出租车排成长龙,摩的师傅伺机而动,美食夜市热火朝天。

800x1067_5ee333c6e8b1d.jpg

凌晨1点,解放西的车流

如果你放缓步调,完全可以看到另一种夜生活。

晚上七点,夜色初起,解放西街与湘江中路的十字路口,结婚60多年的马秉权爷爷和老伴彭奶奶,坐在自带的简便椅子上,在马路边宽阔的空地吹风。

800x600_5ee333c8329d4.jpg

晚上7点,马秉权爷爷与彭奶奶在马路边上吹江风

马爷爷耳背,彭奶奶要大声凑到他左耳边说话。一旦你跟马爷爷搭上话,喜欢音乐的他会极热情地介绍自己的钢琴,他曾拿了哪些奖,得了哪些证明。

一天练30多首钢琴曲的他,在小本子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练习次数,彭奶奶爱听不爱唱,便陪着他练。有时,夜色初起,临着解放西长长车流的居民楼上,倾泻而出一首《天鹅》钢琴曲。

800x600_5ee333c90d6c4.jpg

马秉权爷爷在家练琴,老伴彭奶奶听得凝神

晚上八点,江边上也有交谊舞小团体跳舞,还有青年歌手摆摊练唱。

王炮武和他的朋友选择避开热闹的五一广场,就着江边走廊的灯光练唱,两个小音响,一把吉他,两个麦克风,就开始了。

王炮武是说唱歌手,喜欢站着唱,身体随性摇晃。退伍后的他深受说唱影响,因为喜欢说唱的真实,没有什么基础的他几乎全情投入,“音乐现在就是我的命”,2018年他还发布了自己的第一首歌。

800x600_5ee333c9e06e8.jpg

炮武在朋友的工作室里录歌

这是热闹外放的长沙的另一面:恬静执着,为着喜好,不论年龄,都有着一股冲劲。

哪怕是江边走廊里的下象棋大爷们,有时也鏖战到凌晨12点。

800x580_5ee333ca8361c.jpg

凌晨12点,大爷们在路灯下鏖战

解放西的正街上,还上演着另一种人生。

张姐开着装满了各种娃娃的小三轮,晚上11点抵达魅力四射酒吧附近,这个年轻人已然觉得老气的酒吧,依然是张姐眼里的解放西地标。

19 张姐开气球车GIF.gif

晚上11点,张姐出发去解放西夜市

位置仍旧是好位置,人流来来往往,她把气球幕布拉起,向往来的年轻人,吆喝着“打气球赢娃娃啵~”。每十元八枪,按打中数选娃娃,齐人高的娃娃,有时要打近百枪才能赢得一个。

有爽快的顾客,也有喝醉酒扯皮的顾客,张姐一边招呼着,一边记数补气球。花花绿绿的气球,一个一个吹起来,有时一天下来要吹近千个。

20 小哥打气球.gif

凌晨1点多 ,年轻小哥在玩打气球

张姐要一直熬到第二天早上5点多,回去后给小孩做好饭,等她们去上学了才能休息。正是为了照顾小孩上学,她才开始做夜市生意。一做,就是八年。一夜一夜地熬,黑眼圈也一点一点地加重。

大女儿美宜10岁,周末偶尔会带过来帮忙吹气球,一晚上也会吹上120多个,这个时候,张姐也心疼孩子太懂事,但还是想让小孩吃吃苦,好努力读书,长大别再做这一行。

800x600_5ee333cc5c3ee.jpg

凌晨1点,美宜帮忙吹气球

凌晨两点,美宜忍不住在板车上睡了一会。爷爷叫醒她,载着她先回去了。

早上5点多,玩乐的人都已散去,解放西变得安静冷清,张姐开始清扫摊位,骑着三轮慢慢驶出街道回家。

8年里,2000多个夜晚,便是这样过来的。

这是解放西的另一种夜生活,吃喝玩乐之下,另一群人也为生计奔波。


长沙长沙

长沙,这座两千年的城市,屈原曾被贬至此,于湘水间行吟《离骚》;明清时岳麓书院中湖湘学子的辩论,言犹在耳;及至梁启超、谭嗣同、毛泽东……近代的长沙,激昂而决烈地投入到时代浪潮中。敢为天下先,是历史上的长沙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如今,和平年代里,新的生活与梦想,甚至困难与抉择,也摆在每一个长沙人面前。

800x600_5ee333cb5c442.jpg

早上8点,79岁的冯光达义务教授拉丁舞

问马嗲嗲当时下岗开店难不难,他摆摆手,“解决了都是小问题”。

问他这个年纪了还开店累不累?他也摆摆手,“它(累)这个就不存在的”。

他反过来一本正经介绍:“人,生命在于运动。”他喜欢自己发福的身材,一脸笑意,“也挺高兴,谈笑风生”。

22 马嗲嗲与马奶奶.gif

马嗲嗲与马娭毑

生于1932年的马爷爷,一身故事却很少再提,反倒总要朗诵般介绍自己跟彭奶奶的爱情,“60多年,我们俩,离婚的一个离字,就从来没讲出个嘴巴”。

800x600_5ee333cd5ac1c.jpg

马秉权爷爷与与彭奶奶的照片

“我们长沙人民就是恰得苦、耐得劳、不怕辣的劳动人民”。说完,马爷爷乐呵呵地笑起来,腿脚不便与耳背似乎从没影响过他的心情。

YAI酱,一天忙起来只睡四五个小时,“我们长沙话就是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怎么说,选择了一条路,就会坚持走下去。”

800x600_5ee333ce4d409.jpg

YAI酱与她的“店长”阿喵

“如果来这一趟,不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什么用。”日常高冷的王炮武一提到音乐却热情起来,他说这条路难走,也要把音乐当命。

夜色降临,马爷爷与彭奶奶在湘江边坐着吹风,炮武和朋友们已经唱了起来,YAI酱正忙着招呼顾客,马记粉店的烧卖一个个垒好在台桌上,解放西的气球花花绿绿被吹成型,张姐一家人又开始在夜色里奔波。

800x600_5ee333cf9e8f9.jpg

张姐一家人

有人背负着梦想,有人背负着生计。带着霸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性子,他们在这里成长,生活,老去。热辣辣的湘味人生中,快快乐乐,不端着也不怕吃苦,直爽麻利,执着硬气。

这就是长沙人。这就是长沙。

烟火之下,星城之内,vivo X50系列阅尽湘味人生。

本文图片均由vivo X50系列拍摄呈现

致力于专业影像,微云台技术夜景模式的vivo X50 Pro系列

感知城市中的多样人生

在你的城市

用vivo X50系列

真实记录你所见的每一个生活的瞬间。


采写:南都记者张静

视频/图片:南都记者董梓浩 李孟麟 张静

实习生:管彬伶

编辑:胡利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