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出台健康码开发运行规范 鼓励企业利用健康码相关资源

南方都市报APP • 隐私护卫队课题组
原创2020-06-17 21:49

近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发布《杭州健康码开发运行规范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鼓励高校、科研单位及有资质的企业依法开发利用健康码相关资源,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服务产品;同时强调,未经信息主体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开发应用中的个人信息授权他人使用,经过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这项管理办法自6月15日起施行。

不得收集与健康码无关的信息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为防控疫情、有序推动返岗复工,杭州市率先推出健康码,随后全国各地陆续上线健康码。

据了解,健康码不仅与个人姓名、身份证号等身份信息绑定,民众在申领过程中还需要提交体温、是否有确诊者接触史等敏感信息。此外,健康码系统还涉及民航、铁路等交通数据以及电信运营商数据等。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一些地方上线健康码时,被指收集个人信息时存在缺少隐私政策等问题。

3月10日,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明确要求推进杭州健康码工作法治化。为推动杭州健康码依法依规开发运行,加强项目规范管理,保障项目合法、安全、透明、可行,杭州市健康码专班组织起草了《管理办法》。

《管理办法》明确,健康码应以群众个人自行申报、个人授权且经过脱敏处理后的真实数据为基础,数据的收集、使用应遵循正当、合法、必要和授权同意的基本原则,并公开收集、使用的规则,明示收集、使用数据的目的、方式和范围。

此外,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收集与杭州健康码项目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双方的约定收集、处理、使用个人信息。

接入第三方服务时应遵循“安全、稳定、高效、合法”原则

前不久,杭州市拟探索增加健康码的功能,推出“一码知健”功能。

在官方提供的示意图中,“一码知健”接入电子病历、抽烟喝酒、运动情况等个人生活方式数据,通过对这些大数据进行色相评价,判断个人、小区乃至企业的健康状况。此举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被指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对此,浙江省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曾回应称,明确健康码等数据应用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健康码功能的迭代升级需审慎评估,相关管理机制应不断完善。其中,尤其要处理好保障公民隐私与加强精密智控的关系,把握好社会治理与数据安全的关系,让健康码处在可控可用状态。而不能因为个别部门为了自身管理便利,随意使用个人数据,随意扩大使用范围。

隐私护卫队注意到,《管理办法》对健康码平台的接入规则和数据使用作出规定。具备收集个人信息功能的第三方产品或服务接入健康码平台时,应遵循“安全、稳定、高效、合法”的处理原则,设置接入条件,明确双方数据共享内容、安全责任及信息应用相关安全管理措施。发现第三方未落实安全管理要求和责任的,应及时督促整改,必要时停止接入。


文/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尤一炜

编辑:蒋琳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