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服务2900万小微经营者,其中80%此前从未获得银行经营性贷款,户均贷款仅3.6万元……”网商银行董事长胡晓明今日在网商银行小微金融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布了这样一份成绩单,网商银行以3倍的超额数量完成了当年马云设立的五年目标,成为全球服务小微最多的银行。网商银行行长金晓龙透露,下一个五年,网商银行的关键词是“供应链”和“农村”,已设定代号为“1234”的四大新目标。而瞄准这一新蓝海,也是基于该行过去五年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积累的经验。
设四大目标 开拓新蓝海
2015年6月网商银行成立典礼时,马云为该行设立的目标是五年服务1000万小微,五年后,这一实际数据已经增长至2900万。网商银行何以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任务?离不开对线上“网商”和线下“码商”两大小微群体的开拓,这让网商银行过去五年的用户量呈指数级增长。但下一个五年呢?是否能继续依仗这两大群体做大用户规模?网商银行已有清晰的逻辑。
锁定“供应链”和“农村”,继续向下挖掘将是一片蓝海。围绕这两个关键词,代号为“1234”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四大目标形成了。金晓龙介绍说,“1”是指计划五年内让1000万小微享受供应链金融,“2”是指要与2000个涉农县域战略合作,实现贷款村村通,“3”是指要发放3000亿贷款的免息券为小微减负,“4”则是要为4000万那不行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金晓龙表示,过去,在供应链里的小微企业,只有规模较大的才能获得金融服务,规模小的依然被拦在金融大门之外。但实际上每一条供应链上都生存着大量的小微企业,比如今麦郎有5000多家经销商,中国电信有20多万门店,路歌平台活跃了7万家物流公司...... 上述企业都是网商银行的客户,这样的品牌或平台有数以万计,他们背后的供应链小微则要以千万计。除小微企业外,农村金融也仍有大量市场未被开拓到。数据显示,70%的农户金融需求未被满足,满足度比供应链更低。
继续深耕数字化供应链金融
过去五年,网商银行在数字化供应链金融领域服务小微的效果究竟如何?来自不同行业的小微客户可能更有发言权。
比如大众熟知的品牌今麦郎,就是首批与网商银行合作的快消品牌。今麦郎下游的5000多经销商是其抢占更大市场份额的重要抓手,但受今年疫情影响,资金周转问题成为他们复工复产的一大难题。不过网商银行的介入,让他们享受到了无接触贷款服务。其中一位山东济宁的经销商周长富告诉南都记者,“(网商银行)放款特别快,整个打款和发货的流程也快了。整个5月和6月都在进货、发货。”据他估算,单5月份进货量比三四月增加了40%左右。
据了解,网商银行主要是通过分析今麦郎供应链上的采购、经营等数据,依托数据化授信模型,为经销商提供纯数据化的贷款服务,且资金又定向支付到品牌账户用于采购,既满足了经销商资金需求、品牌方销售诉求,也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可控。网商银行的数据显示,无接触贷款让经销商贷款获得率从30%提升到80%,而借助金融输血,今麦郎旗下大量经销商抓住旺季的销售机会,获取资金提前备货,平均销量提升超过50%。
技术能力是最大生产力
数字化供应链金融服务能力的核心动力来自技术能力的沉淀,一些小微金融的服务必须依仗科技的力量才能达成。
比如卫星遥感技术对农村贷款难问题的助力。网商银行农村金融部的彭博介绍称,“通过卫星遥感图像可以识别农户田里种的到底是水稻、小麦还是其他品类,而根据图像中光影的情况,可以判断作物在尝试过程中的健康程度,这对于我们了解农户的种植情况有很大帮助。”再结合气候、行业等情况,经过交叉验证,系统就能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合理的信贷支持。
另一方面,产业数字化的普及化程度提升后,各行各业的大数据也成为支撑供应链金融服务运转的“水电煤”。比如物流行业,区块链技术对货运平台数据的精准识别,也让传统金融难以覆盖到的卡车司机离金融服务更近一些。一家“互联网+物流”平台路歌就通过和网商银行的合作,把业务数据的积累变成信用积累,再把信用积累转化成金融积累,最终实现信用变现,在疫情期间为物流货运行业复工复产提供了极大帮助。路歌将数据上传到区块链,记录不可篡改,订单、轨迹流、资金流,三方信息核对一致,网商银行基于真实运单数据来给予网络货运平台上的物流公司、发货方融资服务,这样一来,卡车司机也能够快速回款。
“疫情期间小微考验更严峻,最怕的是疫情让流动停滞、账期崩溃。一旦钱难挣、要钱难,就容易引起信用崩溃,倒退到‘你不给钱我不运’。这个时候特别需要信用、金融的介入。”路歌董事长冯雷介绍说,“区块链技术对风控产生了极大的帮助,以前数据需要甄别,甄别成本很高,现在和区块链结合,保障数据可信,贷款可获得率提升约70%。”
胡晓明总结称,网商银行不仅是银行,更应是一家科技公司,区块链、卫星遥感、人工智能、云计算将是网商银行重点探索的科技领域。金晓龙还表示,“通过科技驱动,进一步向供应链开放、向农村开放、向金融机构开放,并且坚持微利,坚持普惠,将是网商银行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希望网商银行的实践,能够为全球开放银行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采写:南都记者 熊润淼
编辑:熊润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