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品生活因何最终要在深圳黯然离场?忠粉和业内给出了这些答案

南方都市报APP • 深圳大件事
原创2020-07-06 20:45

800x534_5f0313d53b1ce.jpg



800x534_5f0313d647759.jpg

诚品生活即将撤出深圳。


 

7月3日,在坊间传言诚品生活要撤出深圳3个月后,诚品官方公众号发出“离别申明”。书店作为陪伴城市成长,象征精神指引的人文载体,与这个城市的奋斗、痛苦、欢乐、甚至城市命运联系在一起。诚品生活的黯然离场,令深圳少了一个记录者。

这个以书店为中轴的“复合型文化百货”在深黯然离场,它带来的“文化观光”概念似乎没有得到深圳人的认可。疫情之下,加重所有的可能因素,诚品生活暂别深圳,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15.jpg

诚品生活的门口有市集,带动了一部分客流。

记者走访

难以生存,诚品实行“文化百货”的路子

诚品在推文中表示,“突如其来的疫情,长久改变了世界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周边环境之挑战,亦对短中期稳健经营的基础形成无法减轻的冲击。为了健全公司整体短中长期的经营体质,诚品生活与业主审慎评估、多方探讨后,商定此不得已的结束。怅然不舍,只得暂别。”

回顾诚品印象,坊间共识是:诚品能取得今天的成功,走的时候一条“文化百货”的路子。诚品总体来说是书店,但它在书店中辟出一块位置引入与书业有关的其他业态。用书店的一部分面积换回书店整个租金,以打造“文化百货”的形式呈现在公众视野面前。诚品书店董事长吴旻洁也曾经说过,“诚品仅做‘纯书店’无法生存,必须转型为复合型商场”。

南都记者在7月4日下午时分抵达诚品生活现场,因门口有市集,诚品生活内部客流量很大。有商户表示,或许存在有网友看到“撤场新闻”后前来打卡,但并未见消费回温。

13.jpg

有市民表示,深圳诚品生活“体量太大了,布局动线不够清晰“。

诚品体量太大,未能突出选书组合优势

诚品死忠粉网友桃子表示,“曾在十几年前去过台湾诚品,那是感受温暖的人文灯塔,那里的气质、城市、人与生活内化是在一起的。”她形容,“第一次看到有别于传统书店与书城的空间,眼睛会放光”。

后来到了香港,看到了诚品希慎店,她也很喜欢这种空间尺度上的适意,每层面积不大,分类清晰,逛起来很有节奏感,很容易停留,逛完都是满满的收获。

再说到深圳诚品生活,“体量太大了,布局动线不够清晰。在空间里待久了有压力。因为面积过大,书的体量也就上来了。这里的布局更像是书城或者图书馆,与消费者随机接触面降低了”。网友桃子认为,书台之上的阅读关联性没有突出选书组合优势,仅在艺术,设计,建筑,音乐区域表现得比较明显。“而文创上文具部分显得普通,除了刚需产品之外,入店提袋率感觉不会高。

网友TT表示,从个人情感角度来看,人文空间的离场让人扼腕,可是站在消费者角度上看,她表示,“商业吸引力肯定不够,虽说有100多个台湾和本土文创品牌,但是逛了几层,并没能发现让人感兴趣的产品。”


还没部署会员系统,已被疫情冲乱手脚

从热络互动留言不难看出,诚品不乏“潜在会员基础”。可是,南都记者从2018年诚品生活深圳正式开业,曾多次到访诚品,发现客流量始终走低,已是“薄利”业态,而赖以依靠的商场盈利能力在此也未见特长。公众号零售商业评论曾发文表示,“诚品的营收来自三项经营内容,通路发展、餐旅、其他。而在台湾,也抓住了超过300万会员。”在2018年诚品年度阅读报告首次公开200万名会员阅读分析中透露,年轻族群平均一年购书近10册,30天到访书店一次。正是抓牢了这部分人,使诚品有了非常稳定的客流来源。

而这一点,是深圳远未做到的。更别提诚品在台湾打造“全通路”的做法,包括电商、APP、社群等所有触点一网打尽。正如诚品生活在公众号推文中所说,是一个“中长期的经营体系”,在深圳的中长期规划或许被这场疫情冲乱了阵脚。或许,还没等诚品生活开始部署“会员系统”,经营的吃力让它走到了不得不走的地步。


业内看法

诚品生活在深圳的“面孔模糊”,没有先锋与引领性

在业内专业人士看来,诚品撤场其实有更清晰的答案。从2018年诚品生活落子深圳万象天地,并没有看到新的价值创造,反而是在品牌透支。风火创意、G&G创意社区联合创始人董丹青认为,诚品生活深圳面孔模糊,没有先锋与引领性。他表示,“诚品生活到底怎么定位,是不是仅仅一个书店,有没有震撼人心的展览,有没有连续几十场在深圳乃至辐射华南地区不可取代的活动?在诚品生活,这些问题找不到答案。”

业内人士分析,多年来,消费者的审美与视野已被迅速打开与拉高,当诚品生活深圳呈现的只是一些“差不多”、“雷同”的作品,消费者自然兴趣索然。董丹青表示,“现今再讨论深圳的土壤问题俨然过时了。深圳文化消费力足够,是否没有用心创造出深圳人喜欢的文化消费场所?”他补充,“深圳人经常会去香港巴塞尔展消费,不存在没有艺术鉴赏力与文化消费力的问题。”

当诚品生活带着“贩卖咖啡”、“儿童绘本区域”等特色进入深圳,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董丹青直言,“深圳并不欠缺基本书店,甚至可以说,在深圳这是饱和的。能否带来替代传统与超越现有的东西,能不能引领新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不被深圳接受是必然的。而深圳并不欠缺,没有人文输出、没有价值创造的诚品。” 

深圳市都会城市研究院院长高海燕赞认为,深圳已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城市的社会结构与人口素质早已是现代城市的基本样式,人文需求具有庞大的存在,他表示,“或许并不是深圳的土壤问题,是否是运营能力的问题?商业合作条件等等?”

有广州书店业内人士表示,认为诚品生活在深圳的表现不佳。他认为,诚品生活在深圳的呈现不太像当年纯粹的诚品,他比较直接地点出,“第二代接班以后,不够人文了。招商门槛不够严苛,而诚品生活仅仅是承租了这里,再分割成不同摊位分租出去。所以,你会发现,餐饮就安在书店旁边,发型沙龙也藏在书店里,定位确实与老诚品相去甚远了。”

该业内人士表示,诚品确实开创了商业与人文创意结合的先河,可是怎么把握度,让商业与人文在各自领域不变味,或许在深圳的实践是个不成功的案例。


未来希望有一个国际水准、人文价值呈现的书店出现

关于深圳有没有人文鉴赏力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董丹青表示,市面上呈现出来的主流作品落后于深圳的定位与气质。“深圳人为什么愿意在世界各地消费,或许就是因为没有提供给符合深圳人审美品味的东西。当你拿了并不一流的作品过来,市场反应不佳,那不能说这里没有消费力。”

深圳需要一家独立的书店,这是众多业内人士共同的观点,认为这家书店要与深圳相关,能够代表深圳,可以承载深圳生活方式,是这里文化创意的会客厅,内涵文学、电影、音乐、器物、展览等等,内核更要有“人”,有原创设计师、人文作家等等,大家不断在这里交流与发声,聚集在一起,能够碰撞,在这里对话,持续在这个文化平台上输出。

董丹青表示,我们现在需要代表深圳精神的“诚品”书店,在这里拥有独立的城市精神,文化底蕴,人文的种子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乃至发酵,最后融合。诚然,深圳已经感受过最好的诚品,也去过日本茑屋,到过方所。深圳不缺品味,也没有一刻放弃追赶。我们需要书店来带给我们国际化先锋视野,引领我们进行前瞻性思考。董丹青表示,“未来,希望有一个国际水准的、人文价值呈现的书店出现。它将会是华语世界里金光闪闪的招牌。”

眼下,深圳商业存在不少艺文空间,包括书店、手作、剧场等等,但是并没有引发想象中的广泛讨论,甚至被关注度偏低。高海燕认为,“这与互联网对一般性购物和一般性服务有关,”他认为这将引起新的思考,“商业空间艺文资源的配置结构、艺文业态的策划、艺文动线的安排和艺文活动的组织需要去总体上设计、构架和触发。当然,艺文空间对人流规模、人流结构的价值贡献能力需要商业空间的运营商去重新评估。就像互联网购物规模扩大后,商业空间普遍增大了餐饮比例和餐饮业态的创新调整。艺文空间的组织可能也需要被重新思考。”

 

延展阅读

万象天地文创类品牌或许会转移至诚品生活现有位置

有深圳万象天地商户透露,曾有万象天地工作人员询问她租约到期后是否愿意转场诚品生活现有位置,并表示“如果是前檐书店是否愿意转场,”商户表示需要考虑。但知情人士表示,并没有听到前檐书店会进驻诚品生活现有位置,不过他认为或许是为了测试品牌吸引力而对商户做出的询问。业内人士认为,万象天地的定位需要这样一个艺文空间,需要书店作为一个载体出现,可能是前檐、是茑屋,或许是方所、西西弗都需要经过论证。  

“除了品牌效应还要看商业条件与运营能力。”不过,从业内角度来看,前檐书店进驻诚品生活原有位置,是最直接,也是最方便的接手方案。也有消息称,比较能确定的是会引入华润自营的书店,至于是不是前檐尚无定论。

 而有内部消息称,诚品生活所在地会进行全面改造,对设计进行更改,对商业动线也会有所调整,时长会耗费半年时间。


统筹/采写:南都记者徐异菲

摄影:南都记者 顾威

相关链接

记者手记|感谢诚品生活对深圳人的一致款待

编辑:柴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