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名师解读广东高考作文题:认识人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中山
原创2020-07-07 16:55

南都讯 记者侯玉晓 实习生李倩姸 2020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要求就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写一篇在班级读书会上的发言稿。中山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张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解读表示:本次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视角,写好要注意收放、言意、大小结合;解读材料一是要认识人才,二是注意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微信图片_20200707152220.jpg

张华

张华表示,这个命题的意图,是想通过传统文化角度切入历史材料,让学生在历史人物故事中,表达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其产生的对当下人生的启发。材料聚焦点有:一是把管鲍之交的故事重新呈现,引用关于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的评论;二是写作要求和写作任务的设置,写作情景很明显,就是班级举行读书会,要求也很明确,选一个自己感触最深的,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微信图片_20200707161618.jpg

在材料的解读方面,张华认为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关于人才的认识问题,一个是以齐桓公为代表的在用人方面的人才,这个人物气度宽广,不计前嫌,取得大业绩;第二个是自己有才,以管仲为代表的人才,竭尽全力做出自己的贡献;第三种就是像鲍叔一样,能够让贤举荐人才的人。三种人才,一种是用人的,一种是自己有才的,一种是让贤的。第二个其实题目隐含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传统人物中有人格魅力的人物,进入我们当下我们人生的启示、认识和评价。

张华认为,从考生的角度出发,本次作文题目从宏大叙事题材,切入到学生生活视角。贴近学生与生活吻合度高,使学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有话说。从学生写作角度来讲,门槛低,审题难度低,更加考验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要把这篇作文写得更好,需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收放。就是我们常说的戴着镣铐跳舞,聚焦题目,从材料出发,并结合,不能脱离材料;同时由于高考的限制性要求,不能够局限于材料,也要超越材料,谈及个人感受和思考。

第二是言意。即做得充分做到思考,认识和语言表达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人物评价需要有效的层次化的呈现,并且结构各方面有序化,做到言意结合,清晰地将思想与表达在文章中相互融合。

 第三是大小结合。文章的选择性较大,在一个选择空间中,需要细化你所选的的内容,化大为小,避免平均三个代表人物的内容。在写作的过程中,凸显文章中心,鲜明的讲述感触最深的人物,同时结合历史和现实,谈出你的认识,增加文章的深度。

张华认为,考生的作文,在这样的主题基本不会跑题的前提下,想要取得高分,核心还是考生的认识水平要上升到一个档次,不能够泛泛而谈说正确的废话;其次语言品质要跟得上;最后文章结构层次也要好,那么这篇作文相对来讲会很有优势。

张华:中山市教研室高中语文教研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山市名教师,广州市十佳青年语文教师,广东省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中小学生阅读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长期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规划课题5项,曾获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一等奖、广东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中南六省(区)中学语文教学观摩大赛一等奖,到全国各地讲座作课100多场。提出“技术作文”“技术阅读”“技术备考”“技术课堂”等一系列原创性概念。

编辑:侯玉晓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中山少年高考加油!我们为你保驾护航

23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侯玉晓1.76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