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自动驾驶“失灵” ,还出了事故,到底属谁的“锅”?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汽车
原创2020-07-08 21:47

最近,特斯拉Model 3车主刘先生向本报报料,日前他在驾车行驶过程中,车辆的自动驾驶出现严重问题,直接导致他的车辆与一辆货车发生碰撞事故。目前,刘先生提出退车诉求,但特斯拉方面表示车主指责自动驾驶出故障一事没有充分的理据,无法满足车主退换车的要求。

而有律师也指出,具备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车主在维权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也与普通车辆有所不同。至少,在此次的事故中,车主退换车诉求缺乏法律支持。


车主经历:自动驾驶莫名失误时有发生

据刘先生反映,端午节他驾车回家,在深圳南坪快速路上打开自动驾驶过程中,旁边车道一辆货车切线变道,结果他的车辆不仅没有进行正确的避让,反而加速撞向货车。虽然货车在这次事故中负全责,但刘先生的车辆车头位置也严重受损,更让他觉得不可接受的是,在这次事故中,虽然货车有临时变道行为,如果自己通过人工操作,完全可以避免这次事故发生,但是系统居然自己加速,使他猝不及防。

1594214431235.jpg

刘先生表示,本来在自动驾驶开启时,按照驾驶者的正常操作,右脚也会放在刹车踏板上,以防万一。但是,因为Model 3的自动驾驶曾经有几次出现“幽灵刹车”现象(即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系统强行介入自动刹停),使他已经产生了心理阴影。因此,事发时他也没有将脚放在刹车踏板上,而系统突如其来的加速行为,更使他整个人都蒙了。

1594214445073.jpg

刘先生还向南都记者介绍,他为此事向特斯拉提出投诉,而厂家查了后台,也证实事发时,车辆的确处于自动驾驶状态下。刘先生至今感到后怕,“如果当时不是车速比较低,后果更不堪设想。”他表示,需要厂家解释清楚自动驾驶为何加速撞渣土车的行为,是从技术上正面回应,而不是规避这个话题。但现在官方给他的答复,总是将原因归咎于路况复杂,甚至是驾驶者本身没有监管好,才导致事故发生。目前,他已经向特斯拉换出退换车的诉求。


厂商回应:指责自动驾驶缺陷没有理据  车主可以主动干预避免事故

针对此事,南都记者采访了特斯拉中国,得到了官方的回应。

特斯拉方面指出,这起事故经交警鉴定,是由渣土车实线强行变道引起,在事故中也判定渣土车付全责。关于车主刘先生提到的自动辅助驾驶存在缺陷一说,特斯拉表示,后台数据显示,在事故发生时,车辆的功能正常,但车主刘先生没有手握方向盘并且没有进行刹车制动的操作,这本身也与特斯拉官方一直倡导的理念相悖。

1594214533738.jpg

毕竟,特斯拉强调自动辅助驾驶只是一种辅助功能,在开启辅助驾驶的过程中,建议驾驶者的双手不应离开方向盘并且需要主动进行监控。而从后台监测的数据及当时的视频可以看到,事发前刘先生的车辆速度并不高,在事故发生前,只要他能够采取人工干预,直接踩下刹车,就可以解除自动驾驶功能,从而避免这次的事故。

事故发生后,特斯拉已经主动与车主进行了多次沟通,但车主提出的要求远远超出合理范围,因此最终未能达成一致。


律师观点:车主提出退车缺乏法律支持  特斯拉也有夸大宣传嫌疑

究竟车主提出的诉求是否合理,并得到法律支持?车主认为特斯拉的“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存在缺陷,影响重大,因此希望退车。那么,车主要求退车退款的诉求是否有法律上的依据呢?

广东明思律师事务所律师曹培杰认为,从法律层面来看,特斯拉声称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具体内容包括“自动泊车、自动辅助变道、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智能召唤”四个功能。同时,特斯拉还提示“目前可用的功能需要驾驶员主动进行监控,车辆尚未完全自动驾驶”。据此可以认定,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事实上是需要驾驶员随时监控、随时介入的,属于计算机辅助驾驶的范畴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

当然,特斯拉声称“完全自动驾驶能力”有点夸大宣传的嫌疑。由于特斯拉已经声明是辅助驾驶而不是自动驾驶,并且车主确实没有及时控制车辆的行为(转向或刹车),故如果车主想追究特斯拉公司在此次事故中的责任的话,难度很大。

按照《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中关于消费者可更换、退货的条件,不符合退换车的条件的可能性较大。车主可以选择要求特斯拉进行修理;如果造成了损失,还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从技术层面来看,在右侧渣土车强行变道时,“基础版辅助驾驶功能”应该发挥起自动制动的作用,但事实上车辆不仅没有制动,反而加速往前行驶。这应该属于车辆自动驾驶性能的问题,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还存在改进的空间。因此,购买或使用特斯拉这种具有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类型的车辆,的确需要注意一些自保技巧。

目前自动驾驶技术尚未完全成熟,自动驾驶相关的法律法规尚未出台,汽车制造商对各自的自动驾驶功能也会作出明确的安全提示(免责动作)。自动驾驶作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技术,其前景不可限量,但该项技术的成熟需要长期的、大量的数据积累为基础。如果做好了为厂家充当“小白鼠”、为自动驾驶技术改进做贡献的心理准备下,购买自动驾驶车辆是不会后悔的。

曹培杰认为,站在一个驾驶员的角度,他建议如果使用自动驾驶技术的车辆,维权观念上有别于普通车辆,“按照目前的法律,使用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法律后果都是由驾驶员承担责任,除非车辆存在明显的技术瑕疵(这种情况一般消费者因无法发现和证实,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从驾驶技巧上,他也提出了开启自动驾驶功能时的操作建议,时刻把双手放在方向盘,右脚放在踏在刹车脚板上,即便因刹车踏板较高而容易导致疲劳,也要坚持这种做法更保险(就像使用自动巡航功能一样)。


特斯拉近期“争议”事件一览

2020年4月,英国一辆Model 3方向盘脱落

2020年4月-5月,Model 3后电机故障,车辆失去动力抛锚事件偶发

2020年5月,特斯拉中国APP宕机

2020年5月,有车主称刚提的Model 3疑似出现底盘“冒火星”问题

2020年6月,中国台湾一辆Model 3疑似辅助驾驶失效,高速突然加速撞上横躺路中间的货车

2020年6月,美国有关部门调查Model S 触摸屏失灵故障问题

2020年7月,有车主吐槽充电盖关不严问题问题曝光

2020年7月,中控屏问题遭投诉后,特斯拉将屏幕保修期缩短一半

2020年7月——Model S被爆隐瞒电池冷却系统设计缺陷,存在电池短路起火风险

 

采写:南都记者 梁罗喆 实习生 王卓宇

编辑:钟键挺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