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凭什么刷榜?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东莞
原创2020-07-21 18:50

连续4年跻身新一线城市,《2019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报告》中,东莞排名第15位……近年来,在多份反映城市竞争力的全国性榜单中,东莞呈刷榜姿势。

微信图片_20200721153738.jpg

攀登榜单背后是东莞不断提升自我,产业升级进化的结果。早在2006年,东莞就开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效果持续显现,2015年开始爆发出能量,随后“倍增计划”“瞪羚计划”等政策加码,经济总量和质量明显提升。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东莞产业升级的秘笈!

练内功:布局创新驱动 优质企业明显增加

东莞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配套政策新闻发布会日前召开,会上透露一重磅消息,东莞未来将集聚三大科学装置,除了当前的散裂中子源、南方先进光源外,还有一个同领域的大科学装置正在申报,这无疑为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参与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区增加底气。

从大科学装置到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大学的落地,是东莞围绕创新驱动战略布下的棋局。东莞已尝到创新驱动所带来的甜头,科研机构、高校的“磁吸效应”正带动一批全球领先的企业和高素质人才的到来,这一些优质资源为东莞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微信图片_20200721153731.jpg

不久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泰斗微电子乃至东莞上下非常兴奋。据权威部门统计,国产北斗芯片36.9%的出货量,是由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持股孵化的一家企业——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这家新型研发机构就在东莞松山湖,它所孵化科技企业超过130家。

东莞优质企业明显增加,除了大家熟知的华为产业链配套企业,还有五株科技、金龙东创、凯格精密等行业“隐形冠军”。2019年,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预计超过62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957家,继续稳居全国地级市第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69家,连续两年保持1万家以上并排名全省第1。东莞入选2019年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比2018年增加36家,入选企业达到73家,跃升至全省第三位,进入广东省第一梯队,仅次于深圳(115家)和广州(81家)。

越来越多莞企切入到高精尖行业,带动着整体产业水平的提升。2019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465.31亿元,同比增长8.5%,比全国、全省分别高2.8、3.8个百分点,增速居珠三角首位,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分别上升到54.2%和42.2%。

这背后,除了持之以恒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东莞还在深入实施“强心补链”“倍增计划”“瞪羚计划”、镇村工业改造等组合拳,推动工业生产提质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工业总量和质量实现新突破,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中心建设。

善借力:力争全年协议投资超2000亿 主动牵手国际资源

东莞产业升级的另一个秘笈是——善借力,面向全球招商,为未来发展蓄力。2019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7.5%,创6年来新高。这些项目都是东莞未来发展的新产值、新产能。

微信图片_20200721153731.jpg

最新公布数据显示,从外部看,主动来莞投资洽谈的项目依然很多。今年以来,东莞市招商引资部门已先后对接洽谈了约90个投资项目,涉及投资金额超过1700亿元。从内部看,不少本土企业正在逆势扩张。目前,全市有增资扩产需求的企业项目达561个,投资金额共1252亿元。

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投资者用脚投票,东莞具有很强的投资吸引力。东莞正善用区位、产业链、空间资源优势,持续吸纳高端优质资源到来,以实现正向循环。《东莞市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日前印发,提出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协议投资金额达2000亿元以上,实际投资金额达1000亿元以上。

招商引资中,东莞毫不掩饰对全球优质资源的期盼,加强与世界的中高端产业链的互动。此前中国(广东)-欧洲投资合作交流会(简称“粤欧交流会”)于东莞举行,诸多世界500强来访,部分企业对本土投资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望牵手本土企业探索更多的合作模式,提出“加速计划”。如世界最大的工业气体公司之一德国梅塞尔集团、西门子、爱立信等在东莞就有合作项目。

从官方到民间,东莞与海外国家和地区的来往频繁,企业到海外进行绿地投资,官方到海外办创新创业大赛,多个国际性园区先后落地东莞。如与华为终端基地一路之隔的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目标对接以色列创新中心、以色列理工大学等创新资源,将全球领先科技与大湾区雄厚产业基础相结合为目标,助力区域产业跃迁式升级。

谋共赢:联手中科院、深圳光明科学城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去年广东省同意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赋予东莞“当好探路先锋”的光荣使命,允许在新旧动能转换、拓展产业空间、优化人才发展和政务环境等方面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这也意味着东莞的产业升级有了更高的使命,有了更高的目标。

微信图片_20200721153724.jpg

“当好探路先锋”,东莞提出的第一办法是在加快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方面,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深度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加快推进与中科院合作共建松山湖科学城,以深圳光明科学城为主阵地携手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设,加快补齐源头创新短板,以此牵引带动高层次人才和高端研发机构加速集聚。

这是一个跨界融合的时代,东莞基于自身实际联手中科院、深圳光明科学城,产业、城市升级如虎添翼。其中,中科院是国内顶尖的科研机构,东莞的创新发展一直以来得到了中科院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东莞也是中科院创新资源布局最集中、与中科院各院所合作最密切的地市之一。如今东莞发展进入新阶段,创新能级有着极大的提升,因此东莞启动的中科院STS计划——东莞专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支持东莞市企业与中科院下属各个院所进行协同创新,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的转化。

早前《光明科学城空间规划纲要》 印发,明确提出“加强光明科学城与东莞松山湖的联系,加快推进光侨路北延,为深莞共建环巍峨山大科学装置群打好基础”。东莞毗邻深圳,是深圳的经济溢出效应首批受益者,如今两者联手在科技领域发力,有望带来更大的能量爆发,引发外界的关注,相当让人期待。

从练内功、借外力到谋共赢,东莞基于产业升级的一步步布局,逐步带来经济总量和质量的提升,从而实现城市能级提升,东莞吸引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居于湾区城市之间,东莞的光环渐亮。(文/梁锦弟、图/刘媚)

编辑:韩成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