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考数学分析划重点:理解数学,而非通过刷题用套路去解题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教育
原创2020-07-26 19:10

南都讯  广州文化科中考于7月26日结束。7月26日下午,广州市教育系统组织了专家老师对今年广州中考的各科试题做了分析。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市初中数学中心组成员,数学教研员,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甘晓芬表示,中考数学试题传递的是信息——中考不仅考查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数学思维能力,思维训练要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数学,而不是通过“刷题”用“套路”去解题。

数学.jpeg

点评人:甘晓芬(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市初中数学中心组成员,数学教研员,中学数学正高级教师)

 一、“稳”字当头,有温度

今年中考比较特殊,学生学习会受到疫情的影响。而且,中考时间也推迟了。整体上,试题命制体现了一个“稳”字,在试卷结构、题型特点上与往年保持一致,难度稳定,表述简洁、明了。我们相信学生答卷时能感受到这份试卷传递的温情和暖意。

二、重视教材,有基点

很多试题都能在教材看到他的影子,如第2、7、8、13、16、17、18、24题均源于教材,进行了有效而科学的原创性改编。这种考法有正向,提示平时教学要重视教材,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与示范。

三、广泛覆盖,有区分

中考是毕业试与选拔试两试合一,既要考虑知识、基本思想方法的复盖面又要考虑良好的区分度。命题者用知识点交汇的办法,做到了一级知识点全复盖、核心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多层次考查。虽是知识交汇但又较好地驾驭了难度,使整份试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例如第3、5、7、14题,这些题目是2~3个知识点的交汇,难度都控制在简单题的范围;第9、10、15、19、21、23题,知识交汇多,难度也都控制在中档题的范围。24、25覆盖面广,难度也是阶梯式逐步加大的,利于区分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

四、紧跟时代,有应用

广州中考数学卷继续体现时代性、思想性、应用性,进行了德育的渗透,很好地发挥了试题教育功能。比如第2题是疫情形势下学校饭堂提供套餐的背景,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第16题是线段测量取近似值问题,充分体现了“用数学”的理念;第20题“养老问题”为背景,勾画了老百姓“老有所依”的美好生活;第22题以热门、高科技的“粤港澳大湾区自动驾驶”为背景设计解决问题,体现了广东在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活力和速度。

五、注重能力,有创新

创新是这份试卷的一大亮点,例如第9题巧妙地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第24(2)巧妙地融入了建模思想。第24(3)问实际上是学生熟悉的 “将军饮马”问题,但呈现形式上很有新意。 

试题传递了一个信息,中考不仅考查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数学思维能力,第24题是需要学生经历操作,猜想,问题转化的过程,得出结论的。试题的引领、导向是非常明确的,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是思维的训练,要经历探究的过程,理解数学,而不是通过“刷题”用“套路”去解题。

六、关注衔接,有发展

在初高中衔接方面,对高中阶段学习所必须具备的代数运算基础,重要的数学思想均进行了重点考查.例如第25题对运算能力尤其是对抽象字母运算有较高要求;第6、21、23题对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做了全面考查.

总之,中考要让老师更深刻地体现到,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数学知识,同时要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要培养灵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才是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而不是让学生仅会用固定的模式套路解题。


采写:南都记者  叶斯茗  实习生 邓安晴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编辑:叶斯茗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0广州中考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