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赵安然 近日,南方都市报报道的黄埔区科城山庄住户地址被冒用注册为公司住址,全栋住宅共注册69家公司。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称登记企业均通过“广州市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办理。(点击查看原文)
随即,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安全性、自主申报承诺申报制可靠性等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全程电子化和备案制度是广州营商环境改革重要一环,但目前存在漏洞和法律风险,急需有效监管措施。
近日,广州首部营商环境法规《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下简称“草案”)在广州市人大官网公开征求意见(点击查看草案),近日将由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对全程电子化和企业注册监管如何规定?
冒用住所信息,注册企业类型手续最简易
据报道,使用科城山庄小区住户地址注册的公司,均为2019年11月后注册,最新注册时间为2020年4月,全部显示在业状态,均为自主申报。有8家在2020年3月20日被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黄埔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原因为“通过登记的住所或者经营场所无法取得联系”。黄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称,登记企业均通过“广州市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办理,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委托了代理人办理设立登记。
“广州市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今年3月16日起使用,依托该系统,广州市黄埔、番禺、南沙、增城率先试点“一网通办 一窗通取”,随后全市铺开。此举让广州企业注册全流程更便利,也更多采用了自主申报和备案、承诺等非行政许可手段。
按照“广州市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规定,“住所信息”一栏需要申请上传地址证明文件,意味着代理人只要上传住所的不动产证、租赁证明或复印件即可注册。而全程电子化的人工审核只针对特殊经营范围的企业及其场所,但上述案例中大部分注册企业为批发业、服务业,是企业登记注册中手续和审核最为简易的一类。
地址信息无误,不代表获得业主授权使用
目前,广州市实行企业名称、经营范围自主申报制和住所、经营场所自主承诺申报制。同时,允许多个企业按规定将同一地址登记、备案为住所或者经营场所,即对场所地址允许“一址多照”。
开办企业更便利,是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的重要部分,“一址多照”是为了让更多小微企业、初创型企业联合办公。根据广州市市场监管局的预测,通过“广州市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最快0.5天完成全流程五个事项业务。实施便利化措施、追求开办企业速度的同时,审核环节需要更强大的数据支撑。如何让信息、数据更真实可靠,如何防范冒用地址等漏洞出现?
据悉,“广州市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以系统智能审核为主,人工审核为辅,通过标准化数据采集和系统自动比对,对申请文件和电子签名进行自动校验审核。“这就要求智能审核的数据比对精准度很高。自动化要靠后台大量的数据共享做支撑。”“一窗式”政务改革创始人、原荔湾区政务办主任刘允强是研究电子化商事登记的专家,他告诉南都记者,如地址信息、门牌信息等数据在公安部门,上述案例中的地址信息并没有出现错误,错误在于这些地址是否被出租或者被授权注册公司,在业主没有自主注册公司的前提下,相当于是出租经营,那么,“出租信息是在出租屋管理服务中心有、在街道或社区居委会有,但也是不完整的。”这就可能出现地址信息是真实的,但系统没法辨认,申请人是否得到住所业主授权,用于注册开办企业。
广州市全程电子化商事登记系统
草案征求意见,条例未明确电子化漏洞监管
改革需要创新,但同时也可能出现新问题、新漏洞,立法能否保障改革顺利推进,维护市场公平?
日前,《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是广州首部保障营商环境改革的地方法规。当中提到,简化开办企业程序,优化业务流程,推行全程网办;推行开办企业“一网通办、一窗通取”模式;推广实施企业登记全程网上办理。
从全国来看,全流程网办是趋势,但是更需要为此形成完善的监管体系。目前草案中尚未明确对全流程电子化产生的漏洞问题、数据应用监管等问题进行明确规范。但记者留意到,草案第五章“执法公正”和第六章“法治保障”均对营商环境改革优化和监督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如第七十三条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接受市场主体对政务服务的监督,建立营商环境政务服务评价制度,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民主党派成员、企业代表、执业律师、媒体记者、行业协会负责人、商会负责人和群众代表等担任社会监督员,及时对营商环境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员的监督,及时整改查实的问题。
营商环境研究专家、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柳立子强调,全程电子化是新生事物,日后还可能应用于更多领域,因此其出现的问题更需引起重视。“改革过程中出现问题不怕,但需要及时有解决办法‘堵漏洞’,并从实际问题入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套更完善的市场监管和保障制度。”
编辑:赵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