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财险罚金近半数落在“老三家”,人保问题多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经济
原创2020-08-06 12:15

特殊的2020年行进过半,我国经济正逐渐展现复苏、韧性、活力的姿态,“六稳六保”工作落地有声。

为进一步助力“识变应变”“补短强弱”,南方都市报今起推出“财经半年报”数据智库产品,着眼金融机构合规分析、资本市场风险观察、广东上市公司质量研报等方面展开系列报道,从智媒角度,为机构及企业的行稳致远,提供参考。

第二期“财经半年报”关注上半年中国银保监会针对保险业开出的罚单,聚焦保险违规乱象,推出保险合规分析。

保险合规-01-1.jpg

过去三年来,中国银保监会对财险业的关注重点聚焦在理性经营、规范竞争、合规销售理赔、严格管理等多个领域。

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银保监会对33家财险公司做出的处罚决定已超300张,涉及罚金近5534万元。其中,针对机构的罚金占比近八成,针对个人的罚金占两成多。

南都金融合规研究课题组统计及分析发现,今年以来,针对财险市场出现诸多问题相互交织、由来已久的痼疾,监管机构重磅出击,其处罚力度和监管强度均大幅提升。其中,作为财险业重镇,广东(深圳除外)的财险机构已收下四张百万罚单,涉及主体分别为平安财险、人保财险、中华联合财险三家。

另一个更为显著的趋势是,银保监分局所作出的处罚亦骤增。人保财险、平安财险等多家中心支公司吃下多张罚单,分支机构的合规经营风险问题已逐渐浮出水面。 

人保财险收最多罚单,罚金亦远超同行

今年上半年,“老三家”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及太保财险,成为收获罚单最多、罚金规模最大的三家机构。

南都金融合规研究课题组注意到,无论是业务规模、财务数据、发展阶段等多个业务指标,还是从品牌效应、行业地位、社会影响等附加指标来看,人保财险均是财险行业的领军者。不过,从上半年的罚单和罚金两大指标来看,人保财险均位居行业第一,与第二名甚至形成断层之势。

罚单方面,人保财险收获71张罚单,几乎是平安财险和太保财险的总和。其中,平安财险获得41张罚单,而太保财险收到38张。中小财险公司天安财险、华安财险等罚单数亦跻身前十。

保险合规-03-1,财险罚单.jpg

罚金方面,9家财险公司罚金总额超百万元。其中,人保财险以1169万元的罚金总额领先同业,亦是上半年唯一一家罚金超过千万元的财险机构。平安财险则以948.5万元位居罚金榜第二。

值得关注的是,单笔罚金前十名的总罚金达1171万,占财险业罚金总额的两成以上。

保险合规-03-2,财险罚金.jpg

监管分局频出罚单,分支机构问题折射治理难题

银保监分局的罚单,亦成为今年合规榜单的一大看点。从某些中大型机构的情况来看,银保监分局的罚单甚至占了该机构整体罚单的三成左右。

以分支众多的人保财险为例。诸如新乡银保监分局(河南)、唐山银保监分局 (河北)等监管分局均对人保财险的分支机构给予重罚,涉及单笔金额分别为70万元及65万元。

从单笔罚金前十的榜单可见,人保财险的4家分支机构均榜上有名。这家财险“一哥”在公司治理和机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其在积极拓展业务、抢占市场的同时,亦要注意公司业务发展质量和分支机构的合规管理。

保险合规-03-3。罚金单笔.jpg

广东重拳出击,二季度怒开四张百万级罚单

从今年上半年的处罚力度和广度来看,监管机构在持续加大财险业的监管力度,多措并举治理市场乱象,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财险业高质量发展。多地监管机构开出了大额罚单。

南都金融合规研究课题组统计发现,根据属地监管口径划分,广东(不含深圳,下同)的监管机构重拳出击、整治乱象,在今年二季度连续开出四张超百万级罚单。

今年5月,广东银保监局、湛江银保监分局开出了4张百万级罚单,涉及主体分别为平安产险广州中心支公司、人保财险广州分公司、中华联合财险广州中心支公司、人保财险湛江市分公司。上述四家机构被罚款295万元、170万元、152万元以及106万元。

近日,广东银保监局已责令分局同时进驻广东人保财险、平安产险的12家地市公司,继续保持车险市场乱象整治高压态势。

监管对长期违法违规问题“零容忍”,财险机构仍需努力

诸多问题相互交织、由来已久的痼疾,是监管机构和行业必须面对的财险业难题。

南都金融合规研究课题组发现,“虚列费用(含宣传费、经营费用等)”、“编制虚假文件、资料、财务资料等”、“虚构保险中介业务”、“理赔问题(含虚假理赔、理赔档案不真实)”、“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费率”等成为被罚案由的前五名。

经南都金融合规研究课题组统计,财险业300多张罚单中,有60张罚单与“虚列费用”相关,有55张罚单与“编制虚假文件、资料、财务资料等”相关,而36张罚单则与“虚构保险中介业务”相关。

上述三大案由,实际上与经营收入和费用支出有关,是财险业长期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亦是财险行业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难题和反复的原因。 

保险合规-03-4,处罚案由.jpg


观察

财险业高质量发展,机构需“零容忍”违规违法问题

从今年上半年来看,财险业的罚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诸如百万级罚单集中出现、监管分局处罚增多……究其背后的逻辑是,行业长期存在痼疾顽疾、典型违法违规现象已一再被拎出来,但是监管机构规范行业市场秩序的力度加大,解决行业问题的决心坚定。

那么,如何应对这些变化甚至挑战呢?

众所周知,当前财险业市场化竞争激烈,部分公司普遍面临业绩达标和合规经营的两难问题。从深层次来看,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才是财险行业发展与改革的主基调。要赢得市场和投保人,唯有专业化、合规性,才是财险机构立足的根本。

南都金融合规研究课题组认为,为解决财险市场长期累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财险机构首要的问题是,机构本身要对市场乱象“零容忍”,多措并举解决这类难题问题,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出品:南都金融合规研究课题组 
数据采集分析:南都记者 李群  实习生程立元、张田、赵舒悠、陈曼佳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数据采用时间:2020年1月1日至6月30日(监管机构作出处罚决定的日期)
数据收集时间:2020年1月至8月2日

编辑:李群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0财经半年报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