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空气成奢侈、深扎施工阵地18年,走近火箭军“导弹筑巢人”

南方都市报APP • 军情集结号
原创2020-08-13 10:41

WechatIMG26 1.jpeg

人物名片

沙子呷,35岁,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现任火箭军工程部队营长、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02 年12 月入伍,2005 年10 月入党。入伍以来,先后参建10余项阵地工程,荣立2 次个人二等功,3 次个人三等功。2019 年被评为火箭军第九届“十大砺剑尖兵”;2020年八一前夕被评为“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火箭军工程部队官兵长年南征北战、钻山凿岩,为导弹“安家筑巢”。沙子呷所在火箭军工程部队曾先后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等国家和军队重点工程建设,在抗击冰雪、抗震救灾、抗洪抢险中发挥关键作用。

“快往外跑。”沙子呷边喊边跑向裂缝,拉着战友就往外冲。还没来得及回头看,就听见施工阵地内的坍塌声。战友们有幸躲过一劫,抱在一起痛哭起来。

这是沙子呷当兵18年对其中一场坍塌现场的回忆。

WechatIMG29.jpeg

沙子呷和战友在施工阵地。方雷摄

沙子呷是火箭军工程兵的一名营长,2002年从四川大凉山入伍,到如今已经18年。入伍前,沙子呷以为以后会和导弹打交道,这让他兴奋不已。没想到的是,18年他随着部队南征北战,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沙漠,到地冻天寒的高原地区,再到毒虫分布的深山老林,变化的是工作地点,不变的是在地下岩层从事导弹“安家筑巢”的任务。

宁可脱掉几层皮,也不让导弹等阵地。为导弹“筑巢”了18年,沙子呷至今没有亲眼见过导弹,常年与火药打交道的他,伴随的还有前方未知的塌方。

“八一”前夕,沙子呷被授予“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称号。作为四川大凉山走出来的彝族放牛娃,他是如何逆袭成长为火箭军工程营长?近日,南都记者探营火箭军导弹工程部队,揭开“导弹筑巢人”鲜为人知的工作生活。

WechatIMG28.jpeg

沙子呷和战友在“水帘洞”排水。方雷摄

常年和火药打交道,塌方时刻威胁生命

地下国防工程是高危任务,这对于18年前的新兵沙子呷来说还很陌生。

2002年,刚入伍不久的沙子呷在某工区进行爆破作业,正当他装填炸药时,拱顶一块石块突然掉落。

“轰……”沙子呷感到后背像是刀尖划过一般火辣辣地疼,接着就是震耳欲聋的石块碎裂声。他扭头发现,身后给自己递送炸药的同年兵闫卫衡,已经被石块砸进了水里,浑浊的泥水被鲜血染红,正在旁边配合作业的6名新战友也吓得不轻。

“赶紧救人。”顾不上疼痛,沙子呷赶紧跳进水坑,一边刨碎石,一边大声呼救。猛的几下扒拉之后,沙子呷摸到浑身是血、不省人事的闫卫衡,叫来大家把他拖出,背起他就往外跑。

后来,沙子呷才知道,因为抢救及时,闫卫衡才保住了性命,却造成全身12处骨折,这也让他这个新兵真正体会到导弹工程兵“阵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的深刻含义。

如今,沙子呷已从新兵成长为营长,身边的危险依旧存在,他处理突发事件却有很大不同。

2017年,刚刚提升为副营长的沙子呷提前归队开工。一天下午,他来到三连爆破作业面查看情况。

“当时感觉听到了滴水的声音,问身边的人,他们说没有。”沙子呷说,凭着十多年的施工经验,感觉像是有事要发生,心里始终不踏实。当沙子呷第三次检查作业面,用强光手电仔细检查了2遍拱顶时,突然发现一处拐角正往外冒浑水。

“快撤。”沙子呷大声呼喊,现场人员立即扔下工具就往外跑。面对不知所措的副班长刘小波,沙子呷跑上前一把拉着他跑出了作业面。人员装备刚撤出,只听见一声巨响,巨石裹着泥沙从拱顶塌落下来,瞬间填满了作业面。

“其实每次遇到塌方我也有恐惧,但是我不能在战士们面前表现出来,要走在前面帮助大家克服各种问题。”事后,沙子呷带着团队制定出采用“三层弧形拱架支护方案”,经过几个月的支护处理,顺利通过塌方段。

当兵18年,沙子呷14次担任突击队长,完成塌方段处置、涌水段治理等急难险重任务20余次。

逆袭成“阵地铁人”,积累抗风险“法宝”

面对这样的战绩,沙子呷并不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他说:“我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别人很快学会的东西,我可能一天都不一定学会。虽然我是属于笨鸟,不一定先飞,但是我一直在飞。”

来当兵之前,沙子呷是四川大凉山的一个彝族放牛娃。因为习惯了家乡话和手抓饭,入伍时的他不会普通话,不会使用筷子,还被战友们笑称“说话呜里哇啦,吃饭全靠手抓”,这成为他和战友们交流的阻碍。

于是,在看新闻时遇到不会的字,他就回去翻字典,问战友,慢慢积累起来。“我想着一天一个字,十天就是十个字,就这样慢慢坚持下来了。”

同年入伍的战友中,沙子呷虽然基础差,但却是第一个当班长、第一个入党、第一个立功的人,后来因为一次任务负重伤,还被称为冲锋在施工战场的“阵地铁人”。

据他所在的导弹工程部队领导介绍,在一次紧急拆模任务中,一块上百斤重的钢模板砸在沙子呷的右脚。考虑到要按时完成任务,沙子呷隐瞒了自己的伤情,和战友们坚持工作。直到半个月后被当时的指导员发现,沙子呷的脚趾已经出现发炎腐烂,整条右腿肿胀成黑紫色,驻地医院诊断结果是3根脚趾骨断裂,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医生建议截趾。后来经过医院保守治疗,伤情逐渐好转,当沙子呷康复后回到施工一线时,战友们就开始喊他“阵地铁人”。

有了当时的教训,现在担任营长的沙子呷会格外注重这些细节。“夏天到了,许多同志觉得防砸靴不透气、捂脚,因此经常穿着迷彩鞋进行作业,万一出现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根据经验积累、日常观察和官兵讨论所得,他把坑道施工常见安全隐患总结为20项安全风险种类,制作成《险情笔记》供官兵学习参考。“只要预想预防全面,安全事故是可防可控的。”如今,《险情笔记》成为营里保持长期安全稳定的“法宝”。

彝族放牛娃到人大代表,沙子呷变与不变

事实上,即使现在有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了很多施工实施方案,沙子呷依旧谦虚说自己“学习速度比别人慢”。

2018年,他当选全国十三届人大代表,参加会议的时候,每次开会第二天要针对报告发言。“别人是利用开会的同时看完材料写出发言稿,我是拿回去一个晚上不睡觉的研究,第二天才能报告有哪些问题和建议。”

据了解,火箭军工程部队曾先后有4000余名官兵因公伤残,512名官兵因公牺牲,却只有318名被评为烈士。

今年全国两会,沙子呷带着修改烈士评选条件和脱贫攻坚等4份建议进京。值得一提的是,修改烈士评选条件,一直是大山深处战友们的期望。

“这18年期间,我身边有战友为了国防事业献出了生命,也听说过类似的事情。”沙子呷说,这期间,有一些家属问他,逝去的战友是不是军人?是不是为国防工程施工牺牲?这个时候,他除了惋惜和悲痛,却无能为力。

当上全国人大代表后,沙子呷提出建议:国防工程牺牲的战士应该评烈士,这是对国防施工牺牲者最好的告慰。

后来,有关部门给了他答复称,会利用改革进行适当调整。

“去的时候带着问题,回来的时候带着答复,这是很有成就感的过程。”沙子呷说。

今年两会结束后,沙子呷又继续回到了大山深处,上工地、进坑道。


南都记者潘珊菊 实习生王佳欣发自四川凉山

通讯员李永飞 段开尚

编辑:潘珊菊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庆八一,致敬最可爱的人!

7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潘珊菊6.55亿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